首页 > 财富 > 正文
从西非油田到中国加油站,首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成品油将面市
09-23 11:09:19 来源:澎湃新闻

开采自西非安哥拉的3万吨原油,一路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炼制出成品油、最后被终端消费燃烧,每个环节产生了多少碳足迹、全程总共产生了多少碳排放?覆盖海陆空的三家中国企业对此算了一笔细账,并接力完成了这3万吨原油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之旅,由此诞生全球第一船经过严格认证的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石油。

9月22日,中国石化、中远海运、中国东航在上海联合举办我国首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石油认证仪式,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分别向三家企业颁发我国首张碳中和石油认证书。这是国内石油业、航运业和航空业首次合作开展终端产品的碳排放抵消,探索出一条跨行业、全周期、零排放的新路径。

澎湃新闻从仪式现场了解到,基于这船碳中和原油,中国石化将于年内在特定加油站正式向社会推出碳中和汽油、碳中和柴油,同时将向中国东航供应航煤5417吨,携手中国东航打造碳中和航班。东航计划于10月12日起,推出为期两个月的专题碳中和航班。

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党组宣传部部长吕大鹏向澎湃新闻介绍称,开采石油、提炼加工、终端消费成品油的过程相当于向地球环境“信用卡”中“透支”了部分碳指标,首船碳中和石油是三家企业主动“偿还”这部分“碳透支”之举。该项目中用于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碳排放的成本由三家企业承担,这项成本不会向终端油价传导。这意味着,不久之后消费者在中国石化加油站购买到的首批碳中和汽柴油,在售价上与普通汽柴油持平。未来,中国石化将逐渐扩大碳中和成品油及化工产品的比例。

首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石油的“身份证明”

随着国际社会减碳意识显著提高,LNG(液化天然气)贸易率先快速适应“低碳模式”,大型油气企业近两年来纷纷开展碳中和LNG贸易。标普全球普氏曾指出,虽然碳中和LNG的价格将较传统LNG高出17%-37%,但其市场竞争力却越来越强。相比于天然气,石油产业链较长、工艺流程复杂、碳排放测算难度较大,在全球范围内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碳中和石油贸易先例。

在此背景下,中国石化决定迈出第一步,于今年5月启动该碳中和石油项目,通过与中远海运、中国东航合作,准确测算了石油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并进行抵消,摸索出一条实现碳中和石油贸易的清晰路径。

据了解,该项目的原油产自中国石化国勘公司在安哥拉的份额油,由中国石化联合石化公司负责进口,中远海运作为承运方,行程9300余海里,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运抵我国舟山港,经过二程船运输,3万吨原油在中国石化高桥石化进行炼制,共生产8963吨车用汽油、2276吨车用柴油、5417吨航空煤油,以及2786吨液化石油气、6502吨船用柴油、2998吨低硫船用燃料油。

图为装载着3万吨原油的油轮停靠在中国石化高桥石化储运部海滨码头,原油通过输油臂输往储罐,作为生产装置加工原料。

为了确保认证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该项目邀请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作为第三方核查机构,从石油开采、运输、储存、炼制到产品消费等各环节,精准测算出全生命周期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然后进行同等当量的中和。三家合作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分摊”了不同环节的碳排放抵消责任:中国石化承担了本次原油开采、储存、加工、石油产品运输以及车用汽油、车用柴油、液化石油气燃烧的碳排放抵消责任;中远海运承担了原油运输和船用燃料油燃烧的碳排放抵消责任;中国东航承担了航空煤油燃烧的碳排放抵消责任。据测算,成品油末端燃烧的碳排放约占其全生命周期排放总量的80%。

为抵消本次石油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中国石化、中远海运、中国东航通过积极实施节能减排策略及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来抵消石油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并聘请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作为碳中和认证机构。本次购买的减排项目主要包括:江西丰林碳汇造林项目、大理州宾川县干塘子并网光伏电站项目、两岸新能源合作海南航天50兆瓦光伏项目、黑龙江密山林场(柳毛)风电厂项目、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村沼气利用项目、湖北省枣阳市农村户用沼气项目、国能赤峰生物质发电项目等,在资助边远地区发展农林种植业、开发低碳绿色能源以及扶贫脱贫的同时,实现了完整意义上的我国首船碳中和石油。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在会上表示,三家企业在采购用于抵消碳排放的CCER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自愿减排项目的多样性、清洁性、生态及社会等多种效益,实现了生态保护的多元化补偿,发挥先试先行作用。

中国石化副总经理凌逸群称,据统计,油气行业的碳排放约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0%。在“双碳”目标新要求和能源转型大趋势下,油气行业需要找到减排减碳、绿色发展的新方向。本次碳中和石油项目,实现了每一滴油从“摇篮”到终结的碳中和,也是国内石油业、航运业和航空业首次合作开展终端产品的碳排放抵消,实现了覆盖海陆空全领域的石油碳中和,具有积极示范效应。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