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丨曹承:用初心抒写为民情怀,用实干扛起脱贫重任
04-16 09:59:53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人物简介:

曹承,34岁,中共党员。当过大学生村官、组织委员、社会事务办主任和综治信访办主任,目前在江津区就业和人才中心工作(期间:2017年4月-2018年7月派驻嘉平镇大垭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2018年7月至今派驻嘉平镇大垭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曾获得“酉阳自治县委、县政府“综治政法暨平安建设先进个人”、重庆市优秀共青团干部”、江津区贾嗣镇“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演讲稿内容:

我叫曹承,现任嘉平镇大垭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今天,我给大家讲讲驻村扶贫路上那些刻骨铭心的体会、那些夜以继日的工作却仍然没有倒下的感动、那些敢想敢做敢为人先为民请命的务实情怀。

今天我以这样一句话开头:总有一天,那段在大垭村扶贫的日子,会汇聚成一首爱得深沉的歌谣,会幻化成大垭口永恒的烙印,蜕变成尖巴山下那道永远不会逝去的风景线。

大垭村又称大垭口,因地处两面风口而得名,山高、坡陡、沟深、路险,是这个村的显著特点。全村现有779户2111人,在没有脱贫以前,建卡贫困户有92户324人。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后,大垭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重庆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精神,努力将座谈会精神落实在江津大地上。为此,我们决定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要再摸排再走访核实,战胜具体困难。

从那天起,田间地头留下了我们的足迹,病房床前有我们的身影。我们有的同志皮肤晒黑了、脚上的泡破了又起、手臂晒裂了皮;不顾自身安危冒雨查看贫困户危旧房改造后山滑坡,泥泞路一走就是几个小时;院坝会开到了大山深沟沟里,开会研判问题时常忘记吃饭点。

第二件事情就是聚焦问题苦干实干,走出贫困困境。

偶然间,翻开我的微信朋友圈这样写道:“今天早上我4点过起床,乘坐客车送贫困户到江津儿童康复中心接受免费康复治疗,贫困户陈登万的儿子陈龙兴身患癫痫多动症6岁多了不能说话,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很多时候陈登万是没得办法的,到中心以后发现儿子又流屎了,又是换尿不湿又是用水洗,又是帮穿袜子和鞋子,又是.....,谁说父爱如山,但是我认为感天动地”。这是去年记录我们多次联系医院和医院专家为贫困户解决医疗保障问题的场景。贫困户周志华夏天收割稻谷没有劳动力,我们又组织党员干部、帮扶干部一起完成了2亩多的稻谷收割,以全身湿透、头发滴水、背上沾泥、不完成任务不休息的顽强意志完成了收割任务。

第三件事情就是主动汇报做好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委组织部扶贫集团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在嘉平镇委镇政府的关心关怀和精心组织下,累计完成扶贫集团捐款137.8万元,硬化村社道路14.4公里、新修3公里防火公路。投资20万元开展垭斑路扩宽维护,垭斑路5.5公里硬化项目已经进场施工作,解决了群众出行难运输难问题。利用荆竹坪原废弃小学场地出租、村内投改股项目、政府投资100万元项目等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8万余元。引进企业到村内发展种植杨梅、樱桃、中药材,群众通过流转土地经营权、果园务工以及贫困户入股分红取得收益达50万元。累计完成CD级危旧房改造86户,全村建卡贫困户92户已全部脱贫。新开发公益性岗位25个,安置建卡贫困户25人,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5人,带动农户就近就地务工100余人,基本实现有就业意愿并且能够就业的农户都实现了就业,大垭村也被认定为重庆市级充分就业村。

在扶贫路上,我们流过汗水和泪水,有哭过笑过,我们也收获了群众真诚的感谢感激,有低保户哭着说“真的感谢驻村工作队”;有贫困户说:“我真的会永远记得到你!”此刻,我想用三句话表达我的心情:不是每朵花都代表爱情,但是玫瑰做到了;不是每棵树都能忍耐干渴,但是白杨树做到了;不是每个政党在脱贫攻坚战场上都如此彰显伟大,但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做到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