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上游深一度 | 张桂梅提到的小说《红岩》让人读懂红岩精神,《红梅赞》让红岩精神代代相传
06-29 14:05:32 来源:上游新闻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这首《红梅赞》,是歌剧《江姐》的主题歌。这首歌,让红岩精神代代相传。

6月29日上午的“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张桂梅代表“七一勋章”获得者发言时,动情地说:“有人问我为什么做这些?其中有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恩和感情,更多的,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小说《红岩》和歌剧《江姐》是我心中的经典,我最爱唱的是《红梅赞》。”

红岩精神刻印在人心,既是不朽的丰碑,也转化为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

人们从《红岩》小说读懂了红岩精神,从歌剧《江姐》看懂了红岩英烈们的初心,而一曲《红梅赞》更是让红岩精神和红岩英烈的故事得以在歌曲中代代相传。

今天,上游新闻就为大家解读“红岩”的故事。

1.jpg

《红岩》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学中发行量最大的一部

2.jpg

当看到电视直播“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在发言中说到这句话时,重庆红岩研究专家厉华的口中,不禁哼唱起了这首他唱了大半辈子的歌曲。

“我相信,此时此刻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们,都会和我一样,想起‘红岩’,唱起《红梅赞》。”厉华说。

张桂梅口中的《红岩》小说,究竟有多受欢迎?

一段来自“迎着新生的太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经典大展”网上展厅的视频,给了我们答案。 

在这段视频里,中央民族大学教师赵天成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红岩》小说从1961年12月出版,在两年时间里,重印多次,印数达到400万册。到上世纪80年代,其总发行量达到800万册,是中国当代文学中发行量最大的一部小说。到现在为止,这个纪录一直被保持着,并且数据还在不断扩大。

而据1985年出版的《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三十五年》一书的统计,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首版并且累计发行超过100万册的文艺类图书中,《红岩》以712.65万册的成绩位居榜首。

《红岩》小说中的革命者形象,包括江姐、许云峰、小萝卜头等,赵天成介绍说:“他们既是具体的、有原型的人,又是抽象的,已经变成一种‘红岩精神’。他们既是个人也是群体,是无数革命者形象的结晶。”

正因为如此,《红岩》对每一位读者而言,都有着不同的意义。

“在它问世的上世纪60年代,它指导青年如何生活、如何斗争、如何认识敌人,它是一部青年的人生教科书。从上世纪60年代到今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红岩》中的这种精神,依然没有过时。”

毛泽东一生中看过两部歌剧 一部就是《江姐》

3.jpg

在《红岩》小说火遍大江南北后,另一部经典艺术作品诞生了,其中“江姐”这一生动的舞台形象,让“红岩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诠释。

这部经典的艺术作品,就是张桂梅口中的歌剧《江姐》。

厉华说,1964年9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首次将《红岩》小说中关于江姐的故事搬上了歌剧舞台,并在公演之初就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股旋风。歌剧《江姐》每到一地,当地剧院每天清晨都排起了长龙般的购票队伍,预售票需要提前五六天,而团体票也只能限购20张。

厉华说,在歌剧《江姐》公演第4天晚上,周恩来和夫人邓颖超没有带随行人员,自己买了两张票进了剧院。

10月13日晚上7点,毛泽东在周恩来、朱德、董必武、贺龙、陈毅、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陆定一、罗瑞卿等人陪同下,步入人民大会堂三楼小礼堂观看了歌剧《江姐》。在演出结束后,毛泽东登台接见全体演出人员,祝贺演出成功。毛泽东说:“我看你们的歌剧打响了,你们可以走遍全国,到处演出了。”

第二天,全国各大报纸纷纷在头版刊登了毛泽东观看歌剧《江姐》的特别报道。歌剧《江姐》也因此成为毛泽东一生中看过的两部歌剧之一。

从此之后的数十年间,“江姐”作为“红岩精神”的代表,以各种艺术形式被搬上了舞台、银幕,永远地活在了人们的眼前心中。

传承“红岩精神” 川剧《江姐》唱遍全国

4.jpg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不止是重庆人,好几代中国人,都能哼唱这首《红梅赞》。

“我们演出川剧《江姐》时,每当结尾这首歌曲的旋律响起时,总会有现场观众和演员们一起合唱这首《红梅赞》。”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说。

川剧《江姐》是“江姐”这位红岩英烈代表被搬上舞台的又一经典作品。至今,川剧《江姐》已演出80多场,为年轻人演、为老年人演、为党员干部演、为企业员工演……最近一次是五四青年节期间,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到北京为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学生们演,所到之处场场爆满。

沈铁梅说,和张桂梅一样,早在少年时代,江姐便是她心中一座巍峨的丰碑。读小说《红岩》、唱歌剧《江姐》里的《红梅赞》、看电影《烈火中永生》,革命者的意志之坚定、信仰的力量之磅礴,深深地震撼着她。

“我是看着、学着样板戏长大的,自小就有英雄情结,‘铁梅’二字也是我父亲沈福存先生以样板戏中英雄人物的名字起的,蕴含着他对我深深的期许。我一直梦想能在舞台上演绎英雄。”

2018年1月,重庆市川剧院的川剧《江姐》首演,沈铁梅终于圆了儿时的梦想。也正是这次创排,让沈铁梅真正走进了江姐的内心世界。

川剧《江姐》延续了以往江姐题材作品中的故事,对她投身革命工作,与敌人、与叛徒斗争进行了生动描绘,不仅讴歌了江姐临危不惧、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还抒写了她深厚的同志爱、夫妻情和对革命后代寄托的无限希望。

在沈铁梅看来,演出受到欢迎,特别是能打动年轻人,正是体现了红色经典的价值所在:“‘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无论处在什么时代,人们都需要歌颂英雄主义的文艺作品,它们能净化人心,提振民族精神,涵养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情怀,红色经典也因此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上游新闻 李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