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为亲人现学做麻花 这份重庆杂包装满了他们对家的牵挂
02-07 19:52:55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4.jpg

△刘淑霞学做麻花。 

一拉,一转,再拧成一团……

2月7日下午,在“重庆杂包邮亲情”活动线下启动仪式现场,56岁的刘淑霞认真学习着陈麻花的制作工艺。

几天前,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推出的《致敬每一个不回家过年的你》报道了刘淑霞的故事,让很多人感动落泪。

“我手太笨,师傅麻烦你再教我一次。”刘淑霞笑着说,离家五年,以前都是给父亲寄新衣服,这是第一次寄重庆杂包回家。所以,制作麻花再难学也要好好学。“我要做个原味的,我爸爸牙口好得很,就是不太能吃辣。”

当天,包括刘淑霞在内的8名留渝过年的外地人员代表在磁器口陈昌银麻花体验馆现学做麻花。每一个麻花虽然造型不一,但都同样饱含着他们对家人的牵挂和祝福。

亲手为爸爸做麻花必须要做得好吃点

3.jpg

△刘淑霞做的麻花

刘淑霞第一次吃重庆麻花,还是在内蒙古老家的时候。

“当时儿子在重庆读大学,他去磁器口排长队买了好几袋麻花给我们寄回来。”刘淑霞说,到现在她都记得重庆麻花的味道,好吃!

所以,当刘淑霞听说要来磁器口为父亲做麻花时,她激动了好一阵子。“爸爸和姐姐弟弟看了你们拍的视频,都很感动,也很想我。”刘淑霞说,今年春节,因为《致敬每一个不回家过年的你》,让父女间的思念与牵挂变得更浓。这几天,她正想着给父亲寄年货回家。

来重庆5年时间,刘淑霞每年过春节都会给父亲寄新衣服,但是却没有寄过吃的。“想寄,但是又怕在路上寄坏了。”刘淑霞说,这是自己第一次寄吃的回家,而且还是自己亲手做,她必须要做得好吃点。

“以前都是爸爸给我做吃的,我也要让爸爸尝尝我的手艺如何。”刘淑霞一边学做麻花,一边笑着说。这份重庆杂包装满了她对父亲的牵挂和祝福。

让远在东北的家人尝尝重庆味道

nEO_IMG_9.jpg

△栾征谋写下了对家人的祝福

“祝您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寄点重庆‘杂包’回来让您们尝尝重庆味道。”中国铁建大桥局重庆轨道交通十八号线土建五标项目部工程师栾征谋在贺卡里写下想对父亲说的话,言语真诚朴实。

对建筑行业从业者来说,吃住都在项目部周边,一年难得有机会回一次家,甚至连离开项目部的时间也不多。

27岁的栾征谋来自辽宁省沈阳市,在重庆工作已经有两年,今年春节留在重庆过年,不能陪伴家人,他有些遗憾。

按照家庭计划,春节假期他本应该陪父母回吉林老家过年。

“但现在老家疫情形势严峻,为了疫情防控,我最终选择留在重庆过年。“栾征谋说,去年回家过年,他就带了重庆火锅底料当“杂包”。

“磁器口麻花只听说过,还没买过,没想到能遇到这个活动来了磁器口,吃到了陈麻花,还体验到了制作过程,又能寄给家人,挺好的。”栾征谋说,看似简单的手搓麻花做起来并不简单,希望收到“杂包”的家人喜欢重庆味道,也聊表自己的思念之情。

在重庆过春节把祝福送回老家

nEO_IMG_5.jpg

△王云东学做麻花

在活动现场,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超声医学科医生王云东是8个“学徒”中手最巧的。

“我经常做穿刺活检,用针用惯了。”王云东笑着说,这是自己从医20多年练出来的“手上功夫”。王云东去年才来到重庆工作,这是他第一次独自在外地过年。

“很想家里的父母、妻子,还有女儿。”王云东毫不掩饰对家的思念。这几天,他一静下来就会想家。他做的每一个麻花,都是对家的一份思念。“我都给他们说了,我们要给他们寄重庆杂包回家,他们都很高兴。”

这个春节,王云东主动向医院申请给他多安排一些值班。他说,自己回不了家,就让同事们多些时间和家人团聚。“能把祝福送回老家就够了。”王云东说,家人们都已经约定好了,除夕夜在两地“云”吃年夜饭。

nEO_IMG_10.jpg

△快递小哥为大家填写快递地址

麻花制作完成后,大家还手写了祝福卡片,把它们一起放进重庆杂包里。“快把地址写好,我们来帮你们快递出去。”中国邮政的快递小哥陈珊和顺丰速运的快递小哥姚肖现场做完麻花后,又干起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会把现场每个人的牵挂和祝福尽快送到远方的家。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刘波 王倩 摄影 刘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