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珍档 | 胡厥文的胡须为何而留,又为何而剃?
07-15 10:06:47 来源:红岩联线

红岩联线消息,抗日救国,匹夫有责!一张照片记录了一位爱国者蓄须明志十余载,为国事奔走呼号、舍身忘我的感人故事。 

胡厥文(1895—1989),上海嘉定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机械专业。早年立志“实业救国”,先后创办上海新民机器厂、合作五金公司、长城机制砖瓦公司、大中机器等工厂,任上海机器业同业公会主任委员、上海棉布市场理事长等。抗战爆发带头拆厂内迁。抗战胜利后,坚持“和平民主”建国,与黄炎培等人发起成立民主建国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副市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席、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务委员等。

在重庆上清寺《特园中国各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有这样一张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它是1945年8月胡厥文为纪念抗战胜利而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片上方题有:“抗战胜利,父子昆季,勿怠勿忘,岂以为戏”。在很多胡厥文的老照片中他那盈尺胡须让人印象颇深,而这张照片甚是特别,照片中左右两人,相貌极其相似,一个有胡须一个没有胡须,是父子还是兄弟?那会不会是同一人?隐藏在这张照片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誓以炸舰成仁。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突袭东北军沈阳北大营,随即占领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立即激起全国人民抗日浪潮,全国迅速掀起势不可挡的抗日救亡运动。 

时年36岁的胡厥文是新民机器厂、合作五金厂等工厂负责人,在机器行业非常有声望,有着“万能博士”、“光明使者”的美称,其后更被人们誉为抗战时期的“机械巨头”。国难当头,胡厥文号召上海机械行业代表联名上书国民政府,“请政府从速出兵,驱逐日兵出境,恢复失地;严惩失职文武官吏……政府如对日宣战,工友准往兵工厂协助制造枪械大炮等等”。然而,正全力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而陷于“剿共”内战的国民政府根本不理睬满含爱国热情地献言献策。日本侵略者借机得寸进尺,把战火从中国北方向南扩张,从松花江扩大到黄浦江上。

胡厥文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决心炸毁日军侵沪指挥部——出云巡洋舰。单凭几人之力为之,危险之大难度之高可想而知。他同阮尚玠四处寻觅能装500磅炸药的旧水雷外壳,又请同济大学校长阮介蕃配制引信填装炸药,找寻水性好的潜水员。他们都知道一旦此事泄漏杀身之祸必至,甚至牵连家人朋友,但他们仍义无反顾地去实施。由于出云舰停靠位置距离日本驻沪领事馆很近,戒备森严,无法接近,胡厥文等人决定将水雷悬挂在40只空火油桶下,远距离从水下逐步靠近袭击出云舰。虽然终因江底炸药被水流移位,出云舰未被炸毁只受轻伤,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震慑作用,并引发了日本国内反战浪潮。

二、蓄须以记国难。“九一八”事变后,一向整洁干练的胡厥文变得不修边幅,索性连胡子也不剃了。这时候,他在思考什么?又在做什么?为什么连剃胡须的时间都没有了?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作诗回答了这些疑问:

九一八、一二八,敌据三省窥冀察。

野心未戢再兴戎,侵吾淞沪肆贪猾。

守土将士愤填膺,问天无语泪盈晴。

矢坚贞,怒鸣钲。一片江潮杀倭声。

吾心跃跃如花放,勇为见义宁多让。

搜罗机械汇沪南,集合同行与巧匠。

地雷水雷手榴弹,劳形日夜成巨量。

送军前,与敌抗。如醉痴,须髯长。

诗中“守土将士”指的就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奋起抗敌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他们浴血抗日,但却得不到国民政府武器粮食的补给。胡厥文心痛不已,他号召上海机械行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第十九路军不分昼夜赶制武器弹药。此时,在他心中只有八个字“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正如他诗中所写“如醉痴,须髯长”,他没有一日三餐和睡觉的正常作息,恨不得把一天24小时掰开成48小时的干,哪怕剃胡须那些许时间也不愿意浪费。在那段时间里,他为抗战不惜倾尽所有财力物力,甚至准备牺牲自己生命。

他为选择临时工厂生产地点而四处奔走,因为当时的闸北地区战火纷飞,不是制造武器的合适地点,必须选择一个相对安全又离前线不远的地方来生产军火,最终选在位于南市的中华铁工厂;然后,争取同行支持和组织能工巧匠,大家纷纷从自己的厂矿支援生产武器弹药所需的一切设备和原材料,又抽调各厂最优秀的工人,赶制一批又一批的手榴弹、地雷、穿甲弹;还要安排最可靠人员、车辆和确定最短最安全的行车路线,确保将武器弹药快速安全地送往抗战前线;再者,他亲眼见早春二月雨雪冰冻中,第十九路军将士缺衣少粮,他让自己的夫人缝制丝棉背心,动员机械同行尽其所能捐钱捐物。

第十九路军在民众的支持下,抗击日军,喋血苦战,屡挫敌锋,粉碎了敌人事前叫嚣的“一旦发生战事,四小时即可了事”的狂言,迫敌三易其帅,然而终因后援不继,敌我双方兵力悬殊太大,历时33天,最终不得不退出战场。

在这一个月里,胡厥文还要管理上海新民机器厂、合作五金公司等和处理上海机器业同业公会日常事务工作,以至于其几十位亲属安全都无暇顾及。一个月下来他已变成“小老头”了。胡厥文的同仁见他胡须满腮,问他是不是要当“美鬓公”?他摸着胡子笑答:“蓄之以记国难,等赶走了倭寇时再剃须。”从此,胡厥文“抗战胡子”的雅号在朋友中一传十十传百。

三、剃须不忘国耻。胡厥文就这样一直留髯整整14年,直到1945年8月10日晚,当胡厥文听到日本侵略者已接受《波茨坦公告》,愿意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兴奋得跳了起来,连声说:“太好了,太好了,我终于等到这一刻的到来,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挺直腰板了!”这一夜胡厥文辗转难眠,14年来的往事历历在目,同时他又在思索“抗战胜利之后中国走向何方”?第二天,重庆街头人头攒动,满城的爆竹声和群众的欢呼声使整个山城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颜耀秋、章乃器等许多老朋友,不约而同地来到胡厥文家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似乎每个人都有数不完的话。突然章乃器指着胡厥文的胡子说到:“你不是说,不逐倭寇不剃须,现在日本投降了,你的‘抗战胡子’也该剃了吧!”众人大笑,胡厥文楞了一下方才回过神,对呀!应该立即剃须重新迎接新的生活。8月12日胡厥文来到小龙坎一家理发店请师傅帮忙剃长须。师傅惊讶地问他:“为什么过去不剃,现在剃掉岂不可惜?”他便把自己当年留髯的经过告诉理发师,师傅听后说:“该剃,该剃,我一定帮你剃好!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呀!”剃后,胡厥文一照镜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显得年轻了十几岁,“一定要牢记历史”一个念头在脑子闪过,于是从理发店出来的他没有回家而是直奔市区最好的照像馆拍了一张相片。

故事讲到这,可能大家已经清楚,胡厥文的胡髯为何而留,为何而剃了,但是照片中两个人又是怎么回事呢?事实上,照片上的两人都是胡厥文,一个是他留须前的,一个是他剃须后的,那在65年前是怎么合成一张的呢?1945年8月下旬当他从照像馆把剃须后的照片拿回家后,不经意地与剃须前的照片一对比,真是判若两人,俨然似父子。中国人不应该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于是,他决定将两张照片合拍成一张,并将其取名为“二我合影”。照像师第一次遇见这样的要求,当他清楚缘由后对胡厥文肃然起敬,表示一定尽最大努力把这张具有历史意义和纪念价值的照片拍好。胡厥文在照片上题写:“抗战胜利,父子昆季,勿怠勿忘,岂以为戏。”

现在,在嘉定博物馆还保存着1945年胡厥文剪下的那把“抗战胡子”,而这张“会说话”的照片似乎永远向我们讲述着它主人的故事,讲述着他把自己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联系在一起,讲述着在国家危难之际,他奔走呼号、奋不顾身,奉献所有财力、物力、人力,救国救民抗击外敌入侵的感人故事。

原标题:胡厥文“二我合影”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