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明月山禁建11年成了生态家园,竟然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07-02 05:33:39 来源:重庆日报

修复后的江北明月山吴家凼“天池”。(江北区农委供图)

重庆日报消息,当10台红外线相机布控山林间,民间环保组织志愿者惊喜地发现,江北明月山竟然有红腹锦鸡这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这里并不是原始森林,而是人类活动频繁城市中的“孤山”。

呈东北至西南走向的明月山脉一路走来,被阻于长江边,在江北区范围内不过是一片“孤山”,面积不到17平方公里。这里,东南面是滚滚奔涌的长江,西抵鱼复工业开发区,北接沪渝高速和御临河,被江北区五宝、鱼嘴、复盛三镇10多万人口拱卫在中心。

城市“孤山”,何以成为生态家园?近日,重庆日报记者走进江北明月山,一探究竟。

禁建保绿——严守生态红线

5月23日一早,重庆日报记者随同江北区农委工作人员和民间环保组织——猫盟志愿者前往江北明月山。越野车行进在林间公路上,道路两旁几乎没有房屋,树木错落有致,一切显得静谧而葱郁。

行至半山,转而步行。伴着林木的潮气,山里空气清新宜人。山路两旁灌木丛生,由于鲜有人走,有的路面布满落叶,不免湿滑,有的树枝遮挡,需要“开山辟路”才能向前走。

“看,猛禽!”就在大家小心翼翼穿行之时,猫盟秘书长吴忠丽兴奋地指向天空——一只老鹰从天空飞过。吴忠丽说,江北明月山是非常适合观察猛禽迁徙的地点,最多的一天监测到有3200多只猛禽从这座山飞过,“这里或许是猛禽迁徙的夜栖地,但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事实上,除了天空中飞的,在山林里跑的野生动物也不少。一年前,江北明月山村民反映,农田被野猪拱了。江北区农委希望借此摸底,了解江北明月山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

去年9月,江北区农委和猫盟生态科普保护中心在江北明月山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联合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江北明月山东西两侧的山脊和山坡的重点样区上,共安装了10台红外相机。

数据回收后,共有6台相机记录到了野猪出现,最大种群仅有4只,远未达到泛滥成灾的数量。

而令调查人员格外兴奋的是,这次生态调查共发现了灰胸竹鸡、红腹锦鸡、小麂、中国豪猪、野猪、鼬獾、猪獾、黄鼬等野生动物,合计4目5科8种,其中红腹锦鸡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这些野生动物的出现,是对明月山自然生态环境原真性的肯定。”在吴忠丽看来,城市森林中拥有如此完整的生态系统十分少见,江北明月山应该是城市森林多样性的一个范本。

江北明月山处在城市中心,这片生态家园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江北区农委林业科科长谭鹏说,这与11年前重庆市政府颁布的“四山”禁令有关。

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为活动的加剧,开山毁林、违法建设屡禁不止,市政府于2007年3月将明月山纳入《重庆市“四山”地区开发建设管制规定》。自此,江北明月山便一直处于“禁建”模式。

江北区严格用地初审监管,严禁一切违法建设。每年,江北区农委还委托专业机构依托航片、卫片对比等形式,开展森林资源变更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及时逐一核实是否有违法占用林地行为。

执行“禁建令”并非易事,需要顶住各种压力和“诱惑”。三年前,江北明月山关闭了最后一座采石场。近些年,不断有开发商看上江北明月山这块宝地,希望开发房地产项目,都因为“禁建令”知难而退。

为了给鱼复工业园区提供电力保障,连续几年,电力部门提出在江北明月山架设高压线。最终,政府在权衡之后,本着生态优先的原则,让高压线绕道修建。而这,需要投入更多的建设资金。

“江北明月山17平方公里无一开发项目,全是耕地农田和林地。”谭鹏不无自豪地说。

补漏蓄水——拯救生命之源

在江北明月山林间穿行,翻过一片山丘,来到一处名为吴家凼的地方。远远望去,类似高原上的“海子”,阳光照射下,湖面波光粼粼,水草丰美、群鸟飞鸣。谁曾想,去年冬天前,这里还只是一片沼泽地,山上雨水丰富,却无法蓄水。“这也是造成江北明月山缺水的重要原因。”

明月山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东西两侧山岭间是一道狭长的岩溶槽谷。在长期的地质演变过程中,槽谷中的近地表溶洞发生塌陷形成了天坑漏斗群,随着地表水将大量泥土堆积至天坑漏斗的底部,形成了隔水黏土层,使之具备了蓄水能力,形成了“天池”,也就是当地人俗称的“水凼”。

可是几年前,附近的道路施工、山脉隧道开挖,造成地下水流失,地面负压严重,大大加快了“天池”中蓄水通过落水洞渗入地下暗河的速度。“漏水”问题既影响了植物的生长,也不利于野生动物获取水源,更不利于森林灭火,成为江北明月山生态系统的极大隐患。

谭鹏告诉重庆日报记者,江北明月山共有29座“天池”,其中19座可以通过补漏关水。去年11月,江北区启动明月山“天池”修复工程,第一个点选择在吴家凼。

施工人员先把干枯“天池”周围的草皮剥离,查找漏点,根据实际情况,把岩石缝隙堵上,再恢复土层。

简单的修复方式,封堵了“天池”底部的落水洞,有效减缓了地表水和气象降雨的流失速度;同时,还修建了一处泄水阀,以防汛期湖水泛滥。

采访中,重庆日报记者偶遇53岁的明月山人刘昌伦,一名泥水匠师傅。去年10月,他放弃在外丰厚的收入,回到明月山,参与江北区农委组织的“补漏”修复工程。

“这座山环境好,就是缺水,大伙都往外跑。”外出近30年的刘昌伦坦言,明月山只要有水,山里人就能“靠山吃山”了。

“吴家凼工程仅仅完成两个月,这些水草就自己长了出来,去年冬天还来了一群野鸭,没想到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这么强!”谭鹏感慨道。

目前,江北明月山“天池”补漏已完工6个,今年计划修复完工8到10个。谭鹏说,未来,这些“天池”将构成明月山独特的湿地系统,成为更多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命源泉。

改林提质——营造良好生态

在明月山山林中,重庆日报记者发现,不少松树上都挂着一个黑色类似灯笼的匣子。谭鹏介绍说,这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一种物理方法,4年前开始在江北明月山试点,目前布控了300个,主要靠模拟松树气味,诱捕松材线虫的寄主——松墨天牛,减少病害传播几率。

在防治江北明月山森林病虫害中,江北区农委多管齐下,实现森林病虫害“四个全覆盖”,即林区枯死木全部采伐清理,林区周边农户家中疫木全部清理,飞机施药防治,林区诱捕监测全覆盖。

2017年监测结果显示,林内病虫害密度仅为2013年的1/12。

几年前,江北明月山还开始了林相改造。“以前明月山以马尾松纯林为主,有上万亩,但由于病虫害、火灾隐患严重,不能给野生动物提供足够食源。”谭鹏介绍说。

经过几年改造,江北明月山已被充满自然气息的针阔混交林取代,山上分布着大片的木荷、香樟、楠树、含笑等阔叶林,形成了以本地物种为主、乔灌草结合的健康植物群落。

“明月山的林相改造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间和生态位。”吴忠丽解释说,不同的野生动物有不同的食物需求,较之纯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能给野生动物提供来源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食物资源。

猎人的脚步,也被止于山门之外。今年1月5日晚上10点,江北区森林公安局局长罗鹏在值班室接到报警电话,有群众听到森林里传来枪声。

罗鹏带领两名值班民警冲入林区布控守点,一举将犯罪嫌疑人抓获,现场发现了两支带夜视仪的气枪和两支足有半人长的狩猎弩弓。

守护山林27年的罗鹏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为防治盗猎者,集成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乱砍滥伐监控等多种功能的视频预警监测系统即将上线,偷猎者一旦进入江北明月山核心区,将无处遁形。

这个夏天一直忙于给明月山补漏的村民刘昌伦说,保住了山里的水,这里的生态环境会更好,可以吸引来更多的游客。那时,这里就真成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了。

重庆日报记者 戴娟

原标题:江北明月山是人类活动频繁城市中的“孤山”,竟然有红腹锦鸡这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城市“孤山”,何以成为生态家园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