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剪刀剪世间百态 非遗传承人和她的剪刻人生
09-29 23:59:42 来源:华龙网

华龙网消息,在九龙坡区文化馆,杨艺有着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低调、朴实、亲切,这是杨艺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一张红纸,一把剪刀,三五分钟,一幅在记者看来一辈子都不可能完成的剪纸作品,就被她轻而易举地剪了出来。而她和剪纸之间的故事更像是一个早已设计好的剧本,精彩纷呈。

QQ图片20170929165404.png

△杨艺展示她的剪纸 视频截图

解不掉的剪纸情结

“走上剪纸这条路是我人生的必然选择。”杨艺意味深长地说。“我4岁开始接触剪纸,那个时候,我的婆婆专门用纸给别人做一些小的工艺品,但凡遇到别人婚丧嫁娶需要用到这些东西时,大家都会找到她。”在婆婆的耳濡目染下,杨艺很小就接触了剪纸,那时婆婆帮人家做东西总会剩下边角料,杨艺就守在婆婆身边,用这些废料剪出一些简单的形状。

虽然出生在农村,但是杨艺从小就在艺术气息浓郁的环境下长大。“6岁时,我家隔壁有个哥哥正好想考美院,我就天天跟到他后面看他画画,把他用得差不多的铅笔、彩色颜料捡回来继续用。”婆婆的耳濡目染,隔壁家哥哥的艺术熏陶,很快就让小杨艺爱上了美术。

00a0c60000201b3716c018.jpg

△杨艺作品《归》

成年后,杨艺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当时的省党校图书馆做打字员,专门为各种书籍分类并打上标签。“那个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太幸运了,天天都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关于美术的书籍。”

一天,杨艺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条招聘信息,让她两眼放光。“一个工艺品厂想招一些有美术功底的人,我觉得我有能力胜任这份工作。”放下杂志,杨艺随手从身旁拿起一张借书卡,在卡片上面画了一只猫,并按照对方给出的地址,将卡片寄了过去,没想到过了几天后,真的有人来对她进行考察并招聘了她。

在工艺品厂里杨艺主要负责美术设计,工艺品厂主要生产三峡石、扎染和麦秆画,杨艺也会参与到制作环节。“这些东西看似和剪纸无关,但是制作它们的过程却为我打下了很扎实的剪纸基础。”

人们常说,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用在杨艺身上再合适不过。“那个时候流行剪肖像,我就利用业余时间给大家剪肖像,我一剪出来大家马上就可以认出我剪的是谁。”除了剪肖像,杨艺还经常把男同事不要的烟盒要回来制作成剪贴画。“那个盒子花花绿绿的我觉得丢了太可惜。”

00a0c60000201b3716f019.jpg

△杨艺作品《花冠》

有一天,杨艺刚用废烟盒完成了一幅剪贴画作品《姜太公钓鱼》,被一位路人看见到后,他当即出价购买,而且给出价格是杨艺当时一个月的工资。但杨艺想也没想就拒绝了对方。“我至今都没有卖过一幅自己的剪贴画作品,这些作品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卖了就再也没有了。”

杨艺的名气越来越大,厂里甚至工厂周边还有人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杨艺这里来学习手艺。“你为什么不办一个培训班?这样你可以更好地钻研你喜欢的东西,又可以维持生活。”杨艺的朋友好心提醒她。经过反复地思考,杨艺决定辞职开培训班,教大家画画、剪纸,25元一个月,上四节课。“当时根本没有想钱的问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于我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2005年的一天,正在画画的杨艺被一位陌生人打断。“当时他喊我把这幅画设计成一幅剪纸稿,我当时觉得很奇怪,我剪纸都是随手剪,从来没有听说过剪纸还要设计。”出于好奇,杨艺很认真地将这幅作品设计出来后交给对方。

00a0c60000201b37176f1e.jpg

△杨艺作品《紫气凝居》

让杨艺没有想到的是,对方竟然真的剪了出来,并且与她画的一样精美。有了第一次合作之后,对方又接二连三地找到杨艺,让她进行剪纸作品的设计,后来,杨艺才知道对方就是大名鼎鼎的堰兴剪纸的负责人。恰巧当年亚太市长峰会在重庆举行,杨艺设计的剪纸作品《花冠美女》和《丹凤朝阳》被作为剪纸类作品的代表提供给大家参观并引起了轰动,峰会结束后这两幅作品也被三峡博物馆收藏。

述不完的剪纸情感

杨艺在朋友圈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她的朋友也开始收藏她的作品。一天,杨艺的朋友找她要一幅名为《月下漫步》的作品,这却让她犯了难。“这个作品是我设计的,但是当时我水平不够,剪不出来。”为了满足朋友的需求,杨艺不得不自己花钱买了一幅自己设计的作品送给朋友,这件事也激发了杨艺专攻剪纸技艺的决心。

从那以后,杨艺便向自己的两位前辈吕鹏祥和华山老师请教。两位老师从构图到色彩,从块面对比到线面对比都给了杨艺很多很好的建议,在两位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杨艺终于自己动手将自己设计的作品《花冠美女》剪了出来,作为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幅作品,杨艺也将处女作献给了两位恩师。

00a0c60000201b3717161a.jpg

△杨艺作品《蓝印》

从那以后,杨艺对剪纸的热情就一发不可收拾。2006年杨艺在报纸上看到津巴布韦的民间艺人,把自己的一些根雕作品拿到重庆规划展览馆进行展出,抱着一颗好奇心杨艺来到展览地,在看到这些根雕艺术品的那一瞬,杨艺深深地震撼了。

“太让人印象深刻了,人物造型很夸张,作品抽象,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由于展馆内禁止照相,杨艺不得不拿出随身携带的速写本,用最快的速度将这些艺术品画下来,一连画了三十多个,杨艺成为当天最后一个离开展馆的人。“回到家后的几个月,这些作品一直在我脑袋里浮现,我想把它做成作品,直观地表达出来。”

00a0c60000201b37175a1d.jpg

△杨艺作品《月下漫步》

反复设计修改剪纸稿,经历了无数的失败,杨艺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津巴布韦》系列的两幅作品才最终呈现在大家面前,作品完成后被多次进行展出和收藏,杨艺的剪纸水平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可。

“搞艺术的人很喜欢创新,我也在不断地接受新的东西,获得新的灵感。”一次,杨艺在重庆图书馆看书,偶然看到一篇介绍蓝印花布的文章,这让她来了兴趣。“那种古朴美很吸引我,构图、色调不张扬,但又能体现那种传统文化的美。我就想把蓝印花布和剪纸这两种非遗项目结合起来,用现代的方式让人们接受传统文化。”

00a0c60000201b3717291b.jpg

△杨艺作品《冷壁绝唱》

说干就干,杨艺很快完成了剪纸设计稿,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却遇到了难题。“蓝印花布的线条太少无法拉扯。”杨艺只能修改设计,加粗线条,缩小作品规格……这次,杨艺花了近四个月的时间才完成蓝印花布的系列作品。在2015年“长江杯”国际设计大赛中,这个系列的作品作为剪纸项目的唯一代表获得优秀奖。

从杨艺开始专攻剪纸作品以来,她设计、制作的作品已经难以数清。其中《婉约赋》系列、《圆之舞》系列、《老山城》系列多次获奖并被收藏。2014年杨艺本人也被评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理不清的剪纸情愫

能力越强,责任越大,作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如何把这门传统技艺传承下去,成了杨艺现在思考得最多的事情。“从孩子抓起,让他们从小就了解、学习这门传统技艺,让他们真正爱上剪纸。”

00a0c60000201b3717441c.jpg

△杨艺作品《乡间》

为了传承剪纸技艺,杨艺进入学校为学生教学,从小学到大学,都能看到杨艺的身影,这些年有三十多所学校近万人接受过杨艺的指导。

杨艺为了传承剪纸技艺不遗余力,但在这过程中,她自己却成为“受伤”最多的人。一次杨艺在上网的时候,看到有人在没有征得她同意的情况下,私自用她的作品进行商业宣传,这让杨艺很气愤。

“这些年,在书上、报纸上、网上我自己发现的作品被侵权就高达50余次,开始时也很气愤,找对方理论过,但大多数都是不了了之,后来也就不想再过问了。”说到这里,杨艺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无奈。

QQ图片20170929165707.png

△杨艺 视频截图

“现在,我手上有很多新的作品,但是我都不太敢分享出来。我一方面在努力地将这门手艺发扬出去,但为了保护作品,我却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把它们‘藏起来’,发扬和保护之间形成了一种难以描述的矛盾。”在杨艺看来,剪纸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还任重而道远。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人生百态,包罗万象。杨艺在她的剪刻道路上,追求尽善尽美的工匠精神,面对从艺路上的重重困难,坚韧、勇敢的她正用着自己的专注与信念谱写着一个属于她和剪纸的传奇故事。

知多一点>>

杨艺是九龙坡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九龙坡区的剪纸艺术至今有上百年历史。2011年4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九龙坡剪纸为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艺是九龙坡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她自幼酷爱绘画,跟随婆婆和父亲学习了剪纸、雕刻,又在九龙坡区文化馆美术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在剪纸里融入了绘画等现代元素,其剪纸艺术自成一家,独具特色。

杨艺的剪纸吸收了传统剪纸技艺的精髓,并融入了国画中的点、线、面、色彩构成元素,结合中国古诗词的意境,形成自己的风格——现代唯美。在创作上,她早已不拘泥于一种老模式,一张大红的剪纸色彩不再是唯一创作,在重庆首创了多色套色剪纸。杨艺的剪纸吸取了工笔国画、套色木刻、装饰画的元素,还在剪纸上喷色、点彩,使之达到一种神秘、厚重、梦幻般的视觉效果。

原标题:剪刻人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