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巫山新闻 > 正文
山村脱贫记:袁都村破解经济“空壳”难题
01-17 14:41:50 来源:

记者向海燕陈兵报道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百年来,群众从未停止对小康生活的憧憬。如今,全面小康终于触手可及。金坪乡袁都村涌现出的一个个小康故事,生动体现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月12日,记者来到袁都村,沿着宽阔的村道行驶,一栋栋白墙黛瓦的两层小楼映入眼帘,田间横竖有致的梨树林长势喜人,继续往深处走,沿路可见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又有平直的田间便道点缀其间……

在袁都村村民眼中,道路宽敞整洁,产业蓬勃兴旺,村庄风景如画。

而过去,这里却被认为是不毛之地,十年九旱、道路不通、靠天吃饭,发展较为落后。更严重的是,由于村里没有形成产业,村组干部涣散、凝聚力不强,村集体经济为“零”,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村里几乎成了“空壳村”。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袁都村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通过党建引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带领村民们走出一条村集体经济与群众增收齐发展的致富之路,使整个村庄变的干净整洁,村民也逐渐富裕起来。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是过去袁都村进村路的真实写照。2017年,土生土长的袁都人王承华担任该村村支部书记,面对杂草丛生、路面坑洼不平的村庄,王承华决定改变村庄穷、脏、乱面貌,打造一个崭新的袁都村。

要想富,先修路。王承华带领村支两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争取村民支持新修道路,完善基础设施。全村新修公路 公里,硬化公路9公里、油化路6.5公里,安装路灯59盏,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农产品运输。

同时,袁都村引进山上的优质山泉水,确保村民用水安全,新建水池27口,储水达9000 方。并对全村11栋民房进行改造提升,改善人居环境。现在的袁都村,平坦的村道四通八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让来往的村民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路有了,如何富?经过金坪乡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多次考察研究,最终决定让袁都村结合自身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果蔬产业。

在山东省烟台市的帮扶下,该村以烟台(巫山)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引进烟台优质高效的果蔬品种和现代栽培技术,积极探索出“党支部 合作社 农户”模式,引导村民发展秋月梨680亩、大樱桃210亩、海洋甜柿120亩、脆李350亩。

金坪乡通过财政补助,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启动资金, 支部领办了三颗树农业专业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科学精细化管理,统一采购销售,保证村民稳定增收。

袁都村村民翁万堂是发展新型果蔬产业受益人之一。他家往年种植过传统农作物,在外务过工,经济效益都不高,一家人生活过的很拮据。听说村里要发展新型果蔬产业,翁万堂十分感兴趣,于是向村支两委表明了自己的意愿,加入合作社,他从2018年起就种植了50多亩大棚蔬菜,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农药、肥料等产前投入,等到蔬菜销售完毕后,再将成本归还给合作社,到年底合作社还有一笔分红。

翁万堂告诉记者,他家种植大棚蔬菜一年毛收入20万元左右,经济价值很可观,又不承担风险,老百姓都愿意跟着合作社干。

2020年,全村51户贫困户全部受益脱贫,村民人均收入9700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余元。2021年秋月梨和大樱桃将大面积挂果,届时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将达20万元。

宜居、宜业、宜游,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在袁都村一点点变成现实……对于村里的下一步发展计划,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承华自信满满。他说,袁都村告别了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的局面,下一步将把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集体经济再发展,带领村民们奔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