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发明打猪草的机器,帮爷爷奶奶打猪草”
02-07 07:13:25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downLoad-20180207071420.jpg

第一次坐轻轨,孩子们很兴奋。

downLoad-20180207071428.jpg

情景诵读《一封家书》。 

昨天,在红樱桃“冬日阳光·温暖你我”冬令营联欢晚会暨“童心向党·追逐梦想”重庆市青少年校外教育成果展演上,来自18个深度贫困乡镇的小营员代表,用情景诵读《一封家书》的方式讲述了他们在冬令营期间的成长和感恩。

值得一提的是,远在美国留学的唐凌,通过上游新闻了解到这个有意义的活动后,特地委托父亲唐佑金买来500套韩派手套和围巾,在晚会上送给小营员。

感受工匠精神,雕琢梦想

清晨,小营员们来到两江交汇的朝天门广场上,围着“零公里”标志讨论起来。“我们一直生活在重庆,却从来不知道重庆的经纬度,这个拿回去考考同学,他们肯定也会感兴趣。”

在随后的“不忘初心跟党走 工匠精神谱新篇”主题教育活动中,孩子们和中建三局重庆分公司的工人代表站在一起,高唱《咱们工人有力量》。43岁的工人宾锴说,自己长期在外打工,有时候一年才能回家一次,自己的孩子也是从留守儿童成长起来的,看到冬令营的这些孩子,让他不禁有些心酸,“希望他们能够理解父母,好好学习,传承工匠精神。”

了解家乡百万年前风貌

在轨道交通2号线较场口站,对于修建在地下的“站台”,孩子们充满了好奇。

“车站不都在地面上吗?为什么轨道交通的站台建在地下?是怎么修建的呀?”大多数孩子是头一次乘坐轨道交通,脑子里满是疑问。而当列车从地下呼啸而出,一下子穿行于天际,将江岸美景尽收眼底,不少孩子惊讶地叫了起来。

在三峡博物馆,孩子们观看了360度环幕电影《大三峡》。当巨大的字幕“大三峡”出现在屏幕上,几名巫山的孩子惊呼起来,“这里是我的家——巫山!原来700万年前,巫山就开始隆起了!”

走在西南大学校园宽阔的大道上,看到一些抱着书的大哥哥大姐姐,对于这些10岁左右的孩子们来说,“学校”一词似乎又有了新的定义。“光是图书馆就有20多层楼,比我们学校还要大……”来自巫溪县天元乡中心小学的9岁女孩王晓滟说,他们学校只有一个小操场和一栋教学楼。

“家书”记录了很多

“我有一个梦,要做最亮的星……我有一个梦,要做最暖的灯。”傍晚7点10分,西南大学体育场里灯光暗了下来,在一段关于“梦”的开场白之后,红樱桃“冬日阳光 温暖你我”冬令营联欢会暨“童心向党·追逐梦想”重庆市青少年校外教育成果展演正式拉开序幕。

情景诵读《一封家书》,是由参加此次冬令营的学生和老师所创作,虽然节目准备得很仓促,排练时间也很紧,但台上的孩子们用他们朴实的语言,稚嫩的声音,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现场,不少观众默默地流下了眼泪。西南大学的罗老师红着眼眶说:“孩子们质朴的语言,让我不仅看到了精彩的表演,更看到了坚定的眼神,不由得心头一颤,眼泪夺眶而出。”

观众陈女士告诉记者,和那些在城市里长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相比,这些孩子的经历更加励志,“我相信,这些孩子今后会比其他的孩子更加坚韧,更有出息。”

一位带队老师说,“一封家书”里的内容,既是本次冬令营的总结,又是这些来自大山深处,贫困家庭的孩子的真实写照。从这封“家书”里,我们能读到他们对老师的感恩,对祖国的骄傲,对科学的憧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孩子开了眼界有了学习的动力

这个节目的指导老师是来自开州区群团活动中心的副主任张力。她介绍,节目中的情节都来自孩子们的真实经历。这次冬令营,大部分孩子是第一次来到重庆主城,有很多东西都是第一次见到,他们想将自己的喜悦、惊喜分享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而“家书”无疑成为最合适的方式。

在排练过程中,不少小细节让张力尤为感动。4日晚,张力把朗诵的讲稿分发给孩子们。“第二天排练时,他们每个人都能背下来了!”冬令营的活动应接不暇,但孩子们一直把讲稿揣在兜里,在赶路时、吃饭后、休息时,一有空就翻出来看看。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到困境儿童的真实经历,给予关爱。”张力表示,这次活动让大山里的孩子开了眼界,让孩子们有了努力学习、回报家人与社会的想法,这让他们的成长也有了清晰的目标。

《一封家书》里的故事

他想发明好多有用的东西

11岁的龚泞来自奉节平安中心小学,他特别喜欢《一封家书》中“观科技”一段。那天,老师带大家参观了科技馆,他就在想以后要发明一个打猪草的机器,这样就不用担心没人帮爷爷奶奶打猪草了!

龚泞被同学们叫做“小猫咪”,因为他一有空就像小猫一样“躲”在书堆里,冬令营赠送给孩子们的《八十天环游地球》、《黑牢诗篇》……龚泞都看完了,他自己带来的《鲁滨逊漂流记》也看完了。

他想克隆出身体的某一部分

在节目中,有一个敬队礼的环节,老师发现,一个男孩的右手缺了三根手指。男孩叫张景虹,是云阳泥溪小学6年级1班的学生,在他1岁多时,一次意外夺走了他右手的三根手指。但幸运的是,家人、老师都给了他面对困难的勇气。“他们告诉我,我和其他人都是一样的!”张景虹把这句话一直记在心里,他渐渐学会了拿笔、拿筷子、打乒乓球……

张景虹也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克隆”更多的东西,用科学改变人们的生活。比如“克隆”出身体的某一部分,让受到创伤的人们,有希望改变生活。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顾小娟 钱也 谭遥 林祺 摄影 刘力 甘侠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