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十八梯开街! 在爬坡上坎中回忆母城的味道
09-30 14:27:02 来源:上游新闻

“去哪里诶?”

“十八梯!”

9月30日上午8点半,从渝中区较场口轨道站出来到十八梯的沿途,类似的对话上游记者听了不下5次。

今天,经过近五年迭代升级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正式开街,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广大市民和游客面前。

踏上弯弯绕绕的青石板路,重温一遍爬坡上坎的乐趣,纯正的母城味道弥漫在整个街区,才发现,心里揣着的那张老照片仍未褪色。 

1.jpg

这里的青石板路是他童年的“游乐场”

十八梯,这条贯通山城的石阶小路,将上半城繁华商业区和下半城江边老城区连接起来。它是从古典重庆照到现代重庆的一轮“白月光”,满载着千百年来重庆居者和过客们的人间烟火。

对于土生土长的老重庆人来说,最担心的,是它失去了老重庆的味道。

2.jpg

“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很多!”今年72岁的刘解渝是老渝中人,十八梯伴随了他的整个学生时代。今天,他专门从花街子拾梯而上,重走了一遍十八梯。

“我这次是先过来帮老同学们‘探路’的。”

刘解渝说,他小学、中学都在十八梯附近念书。那时候,他每天都会和小伙伴们在这里一起追逐、玩耍。

“上学那阵,十八梯就是我们这些小娃儿的游乐场,在这里‘逮猫儿’都可以耍一下午。”

一路上,刘解渝走得很慢,每走几步就会停下来拍拍照,看看四周的变化,试图从中寻觅出当年的印记。从花街子走到十八梯较场口出入口,刘解渝花了一个小时。

3.jpg

脚下的青石板路和沿街的商铺,都勾起了他的回忆。

“确实有老重庆的感觉。我印象中的十八梯很热闹,两边有很多小店,要是遇到周末,赶场的人不比现在少。只是现在这些商店变得更上档次了。”

刘解渝说,他回去要把照片发给当年的老同学,和大家约好一起来重温爬坡上坎的乐趣。 

50年前他种下的“三胞胎”更茁壮了

上午10点半,耀眼的太阳高高挂起,天气热了起来。不少市民围坐在十八梯月台坝附近的3棵巨大黄葛树下歇凉,阳光透过树枝印在青石板上,形成了一幅绝美的画作。

4.jpg

这3棵树都是十八梯的老居民赵华明在50年前亲手种下的,如今它们挺拔茂盛。

今天,66岁的老赵也特地回来,看望他的这3个“孩子”。1968年,老赵一家人从花街子搬到月台坝44号附1号居住,一直到2010年十八梯整体拆迁时才搬走。这3课树是他1972年种下的,当时树干只有小拇指粗细,还不到1米长。

5.jpg

“搬走时,我跟负责拆迁工作的人说,我可以走,但希望能把树保留下来。很感激他们答应了我的请求。”

老赵说,在十八梯生活的那段日子,3棵树就像是他的孩子,施肥、修枝都亲力亲为。搬迁后,他最牵挂的也是这3棵树。

用手轻抚着粗壮的树干,望着头顶的枝繁叶茂,老赵印象中的十八梯与现实重合在了一起,记忆慢慢铺展开。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作为这里的老居民,看到以前的花草树木、青石板路都还在,心里的那种情怀一下子就被唤了出来。”

老赵说,以后他会常来十八梯逛逛,看看他的“树儿子”,回忆纯正的母城味道。 

上游新闻 王淳 王梓涵 胡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