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寒假来了,家长如何面对各种补习班 专家:要给予适合孩子当前成长阶段的教育
01-28 07:34:43 来源: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消息,1月27日,我市各小学校陆续开始放寒假。寒假到来,不少学生却因为家长给他们报的各类培训班乐不起来。有的学生甚至吐槽:放寒假还不如在校上课。寒假补习班要不要上?家长该以什么心态面对这个问题?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现象 

校外补习成常态,有的从早到晚连轴转

“期末考试才考完,你就让我去上奥数,我不想去!”27日上午9点,江北区一居民小区门口,一位小学高年级学生跟在妈妈身后,嘴里不断地抱怨。“你马上就是毕业班的学生了,还不赶紧把功课补一补!”妈妈不由分说,拉起孩子上了出租车。记者调查发现,学生寒假补课充电几成常态。

“这个寒假,妈妈给我报了5个培训班,语文、数学、外语,再加上钢琴和篮球,时间从早上10点一直到晚上8点。要不是排不出时间了,她还准备给我报一个练字班呢!”戴着眼镜的11岁男生小杰(化名)是渝中区某小学五年级学生,他对记者说,学校25号考完期末考试,第二天他便开启从早到晚的“补课”模式,连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都没时间做。

小悦是六年级学生,她比小杰还忙。单单语文学科,她就在2个不同的培训机构上课,一个古文学习班,一个阅读写作班。另外,她爸爸还准备给她找一个“一对一”私教,帮她预习初中数学。

“寒假就是换了一个地方继续上课。比起放假,我更喜欢在学校里,至少可以跟小伙伴一起玩。”小杰说。

原因 

孩子独自在家缺少看护,不上补习班怕落后

在重庆某知名补习机构教学点,记者发现,从上午10点到下午5点半,每个教室都场场满座,有些上中午1点上课的孩子来不及回家吃饭,就吃点外卖,等到下午两点半下课又奔赴下一个补习班。

“寒假补习标配就是3+1,语数英加一个兴趣班。”一位家长说,“孩子放寒假,我也想让孩子玩,可是别人家孩子都上补习班,我们不上就会落后。”

一些家长表示,给孩子报辅导班是出于多方面考虑。一是孩子放寒假了,可是家长要上班,孩子独自在家不仅容易沉迷电视或手机游戏,人身安全也难以保障,相比之下,去辅导班更让人放心。另一方面,别的孩子都在补课、在进步,自己的孩子原地踏步就是退步,谁都不想掉队。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不少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也加入了补课大军。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家长称,孩子班上一共42名学生,粗略统计有38人参加了校外培训,少则一两个培训班,多则有四五个。

而各类培训班的价格并不便宜,一位家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除去春节,孩子们补课时间从一周到半个月不等,每次课的时间从1小时到3小时不等。以补习一周,每次1小时,每小时150元计算,一个培训班的费用在1000元左右,一般一个学生一个寒假的补习费少则千元多则万元。

专家 

不能用同一个模板教育孩子

“不想让孩子落后成了每个家长内心的魔咒,也成了每个孩子的紧箍咒。”市教科院德育研究所副所长杨昌弋称,不少家长们有浓重的焦虑情绪,他们的焦虑都来源于一个假设:总以为未来的竞争是以智商为代表的认知技能的竞争,便一厢情愿地认为有投入就必定会有回报。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在学习上更出色,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有的孩子有运动天赋,家长不能用同一个模板教育孩子。”杨昌弋认为,应该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教授适合他们该阶段发展的内容,这叫教育的适宜性。如果提前让孩子接受超前的内容,就会打破这个系统,产生不良后果。

一位小学校长表示,假期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好时机,与其花钱补课,不如鼓励孩子阅读,“校外补习不是绝对不好,关键是不要盲从,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前提,基于全面发展需要进行‘学有余力’的补习,而不是因焦虑而跟风,为补习而补习。”该校长说。

短评>>

别让孩子的假期被校外培训填满

刘江

中小学放寒假了,对不少孩子来说,放假并不等于放松。学校的课业结束了,但假期早已被校外培训的课程填满。

问问身边家长,几乎没有不给孩子报假期培训班的。争先恐后为课外培训掏腰包的背后,既有优质教育资源供需不平衡的直接原因,也有自家长们对考试分数的热衷。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利用假期埋头苦学,上各种线上线下课程,大多数父母也都不敢安心让孩子“放羊”。为校外培训班付费,实则是家长们为自己的教育焦虑买单。

校外培训,本应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更好地满足家长们多样化、个性化教育需求。但培训课程安排得过满,占据了整个寒假,就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也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在学习上抓得紧值得点赞,但孩子成长的路上,不应该只有考试名次这个单一的衡量标准,多元价值也应得到尊重。让学生变成“学习机器”,有违教育的真正目的。强调“为学习不过寒假”、追求“一个寒假反超几人”的观念,不值得倡导和效仿。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学习同样如此。放寒假,就要让学生们得到更多休息、玩耍的时间,做到劳逸结合,而不是换一张学习桌。与其让孩子长期处于“连轴转”的疲惫状态,不如把快乐假期还给孩子,多花些时间关注孩子的品德涵养、生活体验、社会交往。从长远看,孩子的成长收获可能更多。

重庆日报记者 匡丽娜

原标题:寒假来了,家长如何面对各种补习班 专家:要给予适合孩子当前成长阶段的教育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