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将实施“百乡千村”示范工程等六大举措,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现新突破
06-19 15:48:16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18日,重庆“全市乡村文化振兴主城都市区座谈会”在荣昌区召开。来自荣昌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等二十余个区县的相关负责人济济一堂,在实地考察荣昌乡村文化振兴现场的基础上,学习领会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等5部门发布的《2020年全市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要点》,分享各自区县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亮点,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现新突破建言献策。

QQ图片20200619155336.jpg

会议提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精准把握“四个衔接”,包括疫情防控与文化振兴的有效衔接,文化扶贫与文化振兴的有效衔接,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有效衔接,政府供给和群众需求的有效衔接。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重庆市将通过六大举措,全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实现新突破。

首先是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百乡千村”示范工程,目前全市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选择基础较好的镇村率先探索,形成好的经验和做法,打造了一批“学有经验、看有亮点、晒有形象”的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乡村文化振兴。第二是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立完善志愿服务队伍,将新时代讲习所、传习所、农民夜校等纳入建设,形成综合性平台支撑。第三是推动榜样的宣传,坚持“到群众中去”宣传典型事迹。开展“乡村德法相伴”活动,实施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建设。在乡镇依托调解工作室,建设“小马工作室”,推广“老马工作法”。四是推动优秀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对一批文化遗址、旧址加强挖掘保护。支持乡村地区传统表演艺术、民间文学、传统工艺、传统医药、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推动合川区涞滩镇、江津区白沙镇等历史文化名镇文物保护利用,以及潼南区千佛寺摩崖造像等特色乡土文物保护。五是推动乡村文化供给优化升级,组建“文艺轻骑兵”,开展文化进万家等活动。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开展美丽乡村文艺秀、广场舞展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培育“一村一品”文化活动品牌,引导群众自办乡村春晚。六是推动乡村移风易俗,评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等。最后还要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今年还将开展第二季“双晒”活动,助力乡村文旅业尽快回暖。

乡村文化振兴大家谈》

荣昌区:“三篇文章”提升乡村活力

“我们的三篇文章,主要是做强一片陶、做靓一匹布和做优一把扇。”中共重庆市荣昌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天智表示,一片陶指的是荣昌的陶文化产业,在已经建成的相关项目基础上,建设“一带一路陶瓷博览中心、中国古建筑陶建筑博物馆等;在夏布产业方面,利用30000平米昌州古城仿古建筑开发建设“中国夏布小镇”;同时还要做优非遗人才培育工作,广泛开展、深化与全国各大院校的合作,推动荣昌非遗产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荣昌还通过开设“小院讲堂”,开展理论宣讲,传播党的声音。赵天智介绍,全区已成立28支理论宣讲队伍,宣讲648场次,受众8万余人;针对不同受众,将理论政策创作为快板、三句半、顺口溜等形式展演,推广健身操、广场舞,“书香荣昌”“欢乐荣昌”等品牌活动惠及10.6万人。该区还着力探索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融合”的新型乡村治理路径,形成了新型乡村治理雏形,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乡村文化振兴,既要富群众的‘钱袋’,更要富群众的‘脑袋’。”赵天智表示,该区推进“智志双扶”的49项具体工作,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突出典型带动,推动移风易俗,传承家风文化,努力实现贫困人口的高质量稳定脱贫。

九龙坡区:“台、送、挖、品”四字诀盘活乡村文化

“具体来说,四字诀的含义包括用活载体搭三台、激活文化强三送、盘活历史抓三挖、做活特色提三品。”九龙坡区文联主席胡宗伦告诉记者,该区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坚持挖掘底蕴,按照一镇一品的原则来推动工作。胡宗伦介绍,比如立足红色文化将铜罐驿镇打造为全国统战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立足书香特色打造书香华岩,建起了全市首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立足汉文化特色在陶家镇打造汉文化主题公园、酒店、汉服秀、婚庆民俗活动等;在西彭则利用西南铝业过去留下的大量歌舞人才,与企业家联手打造音乐团体。

铜梁区:产业文化融合让乡村产业“强起来”

铜梁区委网信办副主任陈党介绍,该区将产业文化结合作为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一是发展‘一条龙’经济。用5000万专项资金发展龙舞经济。目前,已建成龙灯彩扎基地6个,开发龙灯系列产品120余种。全区已形成彩扎、教习、研发、展演、产品为一体的文化产业经济。”陈党表示,铜梁还致力推动“一体化”融合,在安居古城、西郊花语悠游谷等景区常年开展龙舞表演,形成了春舞竹邦龙、夏舞荷花龙、秋舞稻草龙、冬舞火龙的浓厚氛围, “首届龙灯艺术节期间,吸引游客4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2亿元。”同时,铜梁还依托“一张网”提升,依托黄桷门村互联网小镇发展文创产业,对农副产品实施文化创意植入和延伸产品打造,“原乡小艾”“铜梁龙柚”等一大批文创农副产品搭上“互联网+乡村振兴”直通车,品牌和附加值大大提升。在做大“一条路”产业方面,铜梁还依托西郊绿道,推出西郊花语悠游谷·玫瑰之约·叶子花开·三角梅基地等景点,今年五一期间全区接待游客32.42万人次,同比增长10%,旅游综合收入1.46亿元,同比增长9.65%。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文字/视频 赵欣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