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创业十年公司年收入上千万 他选择回家乡带乡亲们一起致富
05-24 07:45:49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downLoad-20190524075427.jpg

△马书田(左二)正在为村民查看黑木耳的生长情况。

“我在平天黑木耳专业合作社上班,50块钱一天,能照顾孩子,又能照顾父母。多亏了马老板,让我成功脱贫。”这是万州区龙驹镇宏福村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真情流露。他口中的马老板名叫马书田,同样是宏福村人,还是一名千万富翁。

年入千万回乡办起扶贫车间

1998年,刚刚中学毕业的马书田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十年在外打拼,马书田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公司年营业收入达千万元。

马书田在外“发达”的消息传回了老家宏福村,在村里引起了轰动。2015年全国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为了落实贯彻精致扶贫、精准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宏福村两委向马书田发出了邀请信,希望他能够不忘乡土,回乡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人家都是千万富翁了,还会想到我们?”对于马书田愿不愿意回来,村民们心里有点打鼓。马书田却用行动让大家吃了定心丸,他欣然接受了邀请,并回到村里开始调研投资项目,“我们这里真的很贫困,都是些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到处都是山,想出去都不容易。”马书田回忆起自己曾经在村里的日子,无奈地直摇头。更在心里暗自发誓,一定要为家乡建设做点什么,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合作社吸纳40余名贫困人员

经过调研,马书田发现山多也有山多的好处,“这里的资源很丰富。”马书田拿着一块青杠木对记者说,宏福村附近山林里,青杠木资源十分丰富,非常适合发展食用菌。随后,马书田又认真对比了香菇和黑木耳后,发现黑木耳在药用价值、保存期限方面都远优于香菇。于是,他决定在宏福村发展青杠黑木耳。

2016年,在浓浓的乡土情怀的牵引下,马书田回到了他阔别多年的宏福村,办起了平天黑木耳专业合作社。经过三年努力,马书田投资建成了一个70多亩生产基地、1200多平方米厂房、含周边桥梁、公路硬化、水池、保鲜房等基础设施为一体的现代化黑木耳生产加工基地。

如今,宏福村已发展成万州规模最大的木耳种植基地。合作社平均每天用工60至70人,不仅固定吸纳了20余个贫困户家中的40多名贫困人员,也带动了宏福村以及附近乡村的劳动力。2018年,该合作社被万州区人力社保局认定为“鲁渝东西部扶贫协作就业扶贫车间”。

遇到再大困难也不拖欠工资

“我和老婆都在这里上班,我一天150,我老婆一天50,我们两个人一个月纯收入有五六千!现在日子过得好得很哦。”在合作社工作的老程感慨地说。他和妻子都是建卡贫困户,在没有得到这份工作之前,只能在家种地,每月除去吃饭和基本生活费后,手里几乎就没有余钱了。

“我们这个地方多亏了马书田,他在这里搞产业带动了我们,让我们都过上了好日子。村民们都愿意跟着他干。”老程说,马书田从来不拖欠工人工资,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他都按时给村民结清。2018年9月20日,宏福村突然下起特大暴雨,马书田的木耳基地遭受到了大面积的灾害。到了发工资的日子,马书田照常给村民们结清工资,损失全部自己承担。

如今,马书田的平天黑木耳合作社,每年能给当地群众带来3万5千余元的土地流转收入。在马书田的鼓励下,贫困户们也愿意自食其力,通过劳动来稳定增收脱贫。“我一人致富不算富,带动一方致富才是目的。”马书田说。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