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哀牢山4人遇难是否因为装备不佳?专业人士称未必
11-22 19:45:51 来源: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消息,11月22日,历经8天搜救后,云南哀牢山4名考察队员被找到时已经均无生命体征,目前死亡原因尚未公布。有网友怀疑,装备不佳、补给不足等是否是这些专业队员在山中遇难的主要原因?专业人士解释称,并非完全如此。

11月22日,官方通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工作人员,从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进入哀牢山开展野外作业失联,经全力搜救,已全部找到,均无生命体征。此时,搜救工作已经开展了8天,而距离队员们进山已经过去10天。

目前通报中尚未说明遇难原因。但破碎的一次性雨衣、未打开的定位仪器、仅一天半的干粮等进山装备被发现,有网友质疑,装备不佳、补给不足是否是这些专业人员在山中遇难的原因之一?

一位从事山地救援17年的专业人士向极目新闻记者分析,并非完全如此,专业考察人员进山时,会根据徒步距离和考察点周边环境来确定携带的装备和补给。比如,在已经穿着防水冲锋衣的情况下,一次性雨衣更加轻便;目的地周边有食物可以采集,就不用提前带很多食物。“带的装备越多、越专业,队员体力消耗就越大。比如有的老科考队员就穿迷彩服和胶鞋,不选择专业的登山靴,因为胶鞋干得更快。登山靴要是在山里弄湿了,什么时候才能干?”

有报道显示,这4名考察队员携带了RTK定位仪器,但在遗体被发现时,定位仪器却并未打开。该人士表示,进山后要考虑定位仪的电量,只能在条件合适、有信号的地方展开,“可能他们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打开,或者中途情况突然恶化。”

该人士还提及事后的搜救难度,除了大雾、大雨和地形地势等困难外,哀牢山实际上还面临着山地通讯不佳和搜救员体力消耗快等问题。“现在报道中提及,此次搜救出动了直升机和几百人的搜救队。实际搜救过程中,空中和地面的搜救队可能联系困难,或者两支不同的搜救队之间在山林里都联系不上,可能会存在搜索盲区。另外,还有搜救队体力的问题。山地搜救体系消耗大,为了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平时我们4小时就会轮班,换一批人上。但看报道,哀牢山的搜救队是连续几天几夜连续作战,这对搜救队本身也是一种考验。”

该人士最后提醒,他所在的队伍时常遇到经验不足的驴友或大学生被困在山中,这次的哀牢山事故在他看来,即使是专业人士也可能在山中遭遇不测。建议普通人进山前,一定要提前做好自身基础技能训练,对野外环境提前做好功课,携带专业的装备器材。

原标题:哀牢山4人遇难是否因为装备不佳?专业人士称未必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