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刘亦菲版《花木兰》即将北美上映,但你真的了解花木兰吗,她住哪?姓啥?
03-12 12:41:45 来源:钱江晚报微信公号

钱江晚报微信公号消息,中国美院有一位很好玩的老师花俊,给女儿取名花木兰,干净利落,好听好玩。此“花”源自哪里,我没有问过花老师,但“正版”花木兰到底姓不姓花,借着真人版电影的上映,倒可以说说。

刘亦菲演的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将于3月27日在北美上映,中国档期未定。

新闻里讲,这次的真人版,对我们很熟悉的1998年动画版《花木兰》做了较大的改编,是以我们中学就会背的《木兰诗》(《木兰辞》)为灵感的好莱坞战争片。

为什么加个括号?《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北宋时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很多人习惯叫它《木兰辞》,因为它是这首民歌的歌辞。

花木兰究竟是哪里人,

真的姓花吗?

先弄清楚一个问题,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和《木兰诗》的写成年代,这是两件事,不能混为一谈。

武汉大学历史系主任、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主任唐长孺先生,早在1986年就做过考证,发表《〈木兰诗〉补正》(《江汉论坛》1986年09期),论述《木兰诗》写成年代:起于北魏,终于唐代。

《木兰诗》是北魏民歌,也就是说,最初现于北魏,长期流传,文人喜欢,修修改改,如今我们在课本上读到的《木兰诗》,其实是口耳相传后又经隋唐文人润色定稿后的版本。

重点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木兰诗》,其实是唐代作品,集体创作的接力棒转到了唐,为唐人所作。

唐先生的依据,是诗里出现的唐代制度和唐代习惯用语。

我们来划重点。

“昨夜见军帖”,“帖”作为一种文书形式在南北朝时很罕见,在唐代普遍通用,是上行下的文书。杜甫《新安吏》:“府帖昨夜下 , 次点中男行”,正是唐代点兵制度的体现。

“可汗大点兵”,“点兵”是唐人的习惯用语, 但在前代却不见,所以,这也是唐代才有的词汇。

至于比较难懂的 “策勋十二转”,就是铁证了。早年就有专家指出这是唐代制度。唐长孺先生论述了“十二转”为上柱国(古代官职,功勋的荣誉称号)勋位,并指出唐以前要想获得上柱国极其困难,士兵单凭战场军功几乎不可能得到这个勋章,“诗人叙木兰策勋十二转的时代背景应在高宗以后。”

还有 “出门看火伴”一句,“火”,是小伙伴的意思吗?这是古代兵制,十人为一火,就是战友,伙伴。但这里的“火”,唐长孺说:“火是生活组织 , 并非战斗单位 , 所以称为火 , 即因共同起火造饭之故。木兰诗的 ‘火伴’亦即同火的兵士 。”一起做饭的“火伴”,这又是唐代用语。 

这些词,是否就是唐人专用?是当时的流行用语?

唐长孺做了一番说明:“我决不是说这些语辞只出现在唐代 。像帖 、点兵 、火并见于唐初 , 《广韵》源出于陆法言《切韵》 ,《唐律》大抵源于开皇律 , 火的组织似一见于南朝,凡是习用语总有过习用的过程。本文只是说这些语辞在唐代普遍行用,而前代却未见或罕见。集中这些唐人习用语于一诗, 多少反映这首诗的时代特征 , 更何况十二转勋乃是铁证。”

至于木兰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他说:“乃另一问题 , 今不涉及。”也就是说,木兰的故事可能前代已有,早有祖本,只是诗最后成于唐。

我们只能就诗论诗,有一说一。

隋唐史学者、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于赓哲认为,这首诗中有多个不同的年代特征,有点混搭。

比如“可汗大点兵”,“可汗”,可以理解为鲜卑人对皇帝的称呼,可是唐太宗也有称号“天可汗”,“大点兵”。

那么,木兰是哪里人?

北朝的范围本身就大——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统一前的隋勉强也是可以的。

80后的同学应该多少看过三个版本的《花木兰》,年代都不一样,套路是美人配英雄,但所配的英雄还有点不同。

98年动画片里,花木兰和她的上司李将军终成眷属,但年代设定的是汉朝,稍微有点扯远。

同一年,袁咏仪演的电视剧《花木兰》来了,暑假必点,算是童年回忆杀,她也是和赵文卓演的李将军相恋,但加入了独孤皇后让花木兰嫁给太子杨勇的桥段。但这里,袁咏仪版花木兰是隋朝人。

还有赵薇版的花木兰,我没看过。

“当男主陈坤说自己是北魏太子拓跋宏时我都惊了,敢情花木兰是在和北魏孝文帝谈恋爱啊。”有网友这样说,看来,赵薇版的花木兰是北魏人。

我们回到白纸黑字的诗里看看。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到处买战马装备,上战场的衣甲,这些都需要自费自理,这具有西魏北周以后府兵制“自备衣粮马匹”的特点。但是,北魏时期鲜卑的部落兵也有这个特点,所以又不好说是北魏还是西魏,属于部落兵还是府兵。

很多网友说木兰是鲜卑人,还是混血儿,当然是玩笑了。

于赓哲这样分析:

木兰家属于鲜卑的部落兵,或者是府兵体系。如果是鲜卑的部落兵,那她就是鲜卑人。如果是府兵,要知道在北周武帝之前,当府兵的重要还是鲜卑人,北周武帝后,鲜卑兵里大量加入了汉人。但是,这首诗经过多人之手,定稿于唐朝,里面有没有可能也掺杂进了北周唐代的府兵制服。

所以,木兰是哪里人,这个问题很复杂,鲜卑人的可能性最大,当然也不能排除汉人。而无论是府兵制度,还是鲜卑的部落兵,替父从军都是可行的,需要打报告。

木兰家住在哪里?

这又很难判断,从诗里看,她家距离黄河应该不远。

最近讨论最多的问题还有,花木兰到底姓什么。

肯定不姓花。

《木兰诗》里没有提到。姓花,是八次考试全落榜,九次自残也没死成的明代全能鬼才徐渭造出来的。

徐渭把《木兰诗》改编成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故事大纲和人物表是这样的:“妾身姓花名木兰,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亲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旧时也做一个有名的千夫长。娶过俺母亲贾氏,剩下妾身,今年才一十七岁。”

在徐渭的笔下,木兰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姓:花。她的父亲叫花弧,姐姐叫花木莲,弟弟叫花雄,母亲是花袁氏。清代《曲海总目提要·雌木兰》也说:“木兰事虽详载古乐府。按明有韩贞女事,与木兰相类,渭盖因此而作也。木兰不知名,记内所称姓花名弧及嫁王郎事,皆系渭撰出。”

也有人认为木兰是鲜卑姓氏“穆兰”。

总之,“花木兰”到明朝以后才开始有,只能说,徐渭取的这个名字太深入人心。98年动画版《花木兰》里的父亲,叫花狐,应该也来自于此。徐渭要是知道自己影响了美国人的动画电影,肯定不会再自残了。

毕竟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不要纠结太多,网上有人一定要考证出花木兰的原型是谁,这也是自娱自乐,因为关于木兰,几乎毫无史料,只有这首诗。我们只能点到即止,有什么说什么。

可以说的是,《木兰辞》是一个集体写作,历经数代最终定稿的诗歌,因此有很多不同时代特征,但它反映了北魏时期曾有妇女从军出征,木兰的故事,也反映出那个年代的女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在当下当刻,仍在延续,仍被点赞,杭州一位初中男生改写的那首抗疫版《木兰辞》,即为证。

至于真人版电影《花木兰》,有人说木兰怎么变成福建人了,还出现了土楼,那个额黄妆也不对啊,学唐也没学好,腮红都没晕开云云。好了,《木兰诗》本身就具备满分剧本的雏形,怎么高兴怎么来,不要跟架空的电影较真,刘亦菲够美够飒就可以了。

送你们一个马背上的“花木兰”

原标题:刘亦菲版《花木兰》即将北美上映,但你真的了解花木兰吗,她住哪?姓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