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睦邻之家有魔力 吹拉弹唱化解都市冷漠症
01-10 12:10:54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69d9d60252cb2ffb468d7b8569efb75e.jpg

周三下午1点50分,九龙坡区二郎街道同天绿岸小区里,老人们正等着“睦邻之家”开门。67岁的赵昌群婆婆站在广场上练习萨克斯管,悠扬的音乐声吸引来了不少了过路群众的注意。当天下午“睦邻之家”的活动是“大合唱”,也是老人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甚至有住户带着伤也要来参加。

(3983984)-20200110121101.JPG..jpg

“楼上楼下不知名,隔邻隔居不知姓”是如今许多都市小区邻里关系的一个缩影,也被称为“都市冷漠症”。为关注社区居民的精神家园,二郎街道同天苑社区“睦邻之家”应运而生。一年多以来,这里成了周围住户们共同的“家”:每天都有娱乐活动,每天都有专业医生坐诊,社区周围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得到解决。

“家”把大家聚在了一起

九龙坡区二郎街道同天苑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13年,处于二郎街道核心地段,由同天绿岸、同天依云郡、同天观云邸、新城星座、渝高香洲5个居民小区和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等商业楼盘组成,总人口近14000人。

“这是一个新成立的社区,5个居民小区都是现代化小区,居民们的经济条件较好、文化程度高,生活追求也较高。”社区主任许颖向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介绍说。居民们普遍反映,在各自的小区里,缺乏文体娱乐的场地,特别是免费的公众娱乐场所。平时,居民们很少有聚在一起娱乐,一起活动的机会,即使住在同一层楼,门对着门,也不认识对方。一遇到邻里之间的纠纷,也很难做到互相包容。

为了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激发社区自治活力,防止“都市冷漠症”在社区里蔓延,2018年9月,社区选择在原先的办公场地建成了“睦邻之家”。9月初装修完毕开启试运行,10月正式投用,辐射社区里的5个居民小区。

“周二是‘科普大学’,居民们可以来听讲座,学习健康、防邪、安全知识;周三是‘大合唱’,有音乐老师来授课;周四是乐器课程;周五晚上有青少年绘画课程;周六是家庭教育讲座。除此之外,每周一、三、五有心理医生坐诊,周二周四是家庭医生坐诊。”许颖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社区“睦邻之家”里的活动都是居民们喜欢的,不仅有老年人的娱乐项目,社区里的孩子和年轻人也是这里的常客。“下一步,我们还会开设一些吸引年轻人的活动项目,例如绘画艺术培训班,就业知识的讲座等。”

最初居民们听说“睦邻之家”要开始布置了,纷纷贡献出自己的点子,很多创意也被成功运用。如扩大“小剧场”,舞台怎么搭、镜子怎么放、音响设备如何摆,就是社区旗袍队、健身球操队、太极拳队和合唱队等群众文化团队群策群力的成果。而图书室的部分书籍是居民自愿捐献的,不到两个月时间,图书室拥有的书籍已达2000多本。

(3983992)-20200110121145.JPG..jpg

这个“家”,不仅加深了居民们之间的友谊,也让不同小区的住户聚在了一起,特别是那些有相同爱好的人。1月8日下午2点,当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来到“睦邻之家”大门口时,从不同小区里来的老年人们说说笑笑地凑在一起,准备参加下午的“大合唱”。记者看到,其中有一位手臂缠着绷带的老人,也来参加当天的活动,“反正闲在家里养病也无聊,大家聚在一起才好耍!”

许颖向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介绍说,每天来“睦邻之家”参加各项活动、休闲的社区居民有上百人。整个社区近14000名住户中,有两三千人都是“睦邻之家”的常客。

“家”给大家提供了平台

下午2点过,“睦邻之家”的音乐教室里传来阵阵歌声,而在音乐老师旁边伴奏的,是一位拿着萨克斯管、身材瘦小却精神矍铄的老太太。她叫赵昌群,今年67岁,是同天绿岸小区的住户。每周三下午的“大合唱”,赵婆婆都会来给老人们组成的合唱队伴奏,她在这里也交到了不少朋友。

(3983986)-20200110121122.JPG..jpg

赵婆婆说,她和老伴退休了10多年,是小区里的老住户。由于儿女们在外,平时家里就只剩老两口。“我喜欢唱歌跳舞,我觉得自己退休后还很有活力!”赵婆婆爱上了萨克斯管,自己购买了乐器后开始学习。但在小区里练习乐器,不时会招来邻居们的投诉,“特别是最初学习萨克斯管的时候,吹得也不好,对于其他的邻居来说,可能就属于‘噪音’了。”除了在专业的场所里练习,赵婆婆平时在家的时候,只能利用晚饭后的一段时间。“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在看电视,有人在小区里演奏乐器,他们也不会有太大的意见。”

渐渐地,赵婆婆成了一名熟练的乐手,但在“出师”之后却少有发挥的机会。“虽然在外面也结实了许多同样爱好的老年人,也和他们组成了乐队,但在一起演奏的机会却不是很多。”

“睦邻之家”在一年前成立时,可把赵婆婆高兴坏了。因为“睦邻之家”的场地,就在她所在的小区里。每周三的“大合唱”,她都来给合唱队伴奏,从不缺席。

(3983988)-20200110121130.JPG..jpg

当天下午1点50分,“睦邻之家”的音乐教室还没开门,赵婆婆独自一人在广场边上,练习着当天音乐老师要教授的曲目。“在这里,我还认识了很多同样喜欢音乐和舞蹈的老年人。除了周三周四之外,大家经常在一起练习。退休10多年,现在感觉比上班时还‘忙’!”赵婆婆笑着对记者说。

“家”给大家解决了问题

“睦邻之家”里的心理咨询室才开放了两个多月,就已经有10多位居民前来咨询。不久前,坐诊的心理咨询师就迎来了一对30多岁的年轻夫妻。

“夫妻两人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平时都忙着自己的工作,孩子交给老一辈人照看。如今眼看孩子要上初中了,却遇到了一些问题……”社区主任许颖回忆说,由于老一辈人在教育方面的方法和理念,都和现在的年轻人有区别,这对年轻夫妻发现孩子在心理方面表现出了一些问题,特别是性格叛逆。但夫妻两人又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去心理诊所?还是到学校去找老师谈一谈?”他们得知社区的“睦邻之家”新设了心理咨询室后,便来到这里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求助。

在经过了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后,孩子的心理问题得到了缓解,“睦邻之家”的心理咨询室也越来越出名了。

而新设立的“百姓茶堂”,更是为社区居民解决身边的问题,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小区里每栋楼的楼栋长以及居民代表,随时都会收集各自楼栋内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每个小区一周一次例会,自主协商解决办法。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到每个月一次的社区例会上反映,由社区出面解决,或是联系相关部门解决。

许颖介绍说,不少居民就反映,红星美凯龙附近的红绿灯,供行人过马路的绿灯时间太短,特别是老年人,过马路很危险。社区里马上就组织现场调查,“确实像居民们说的那样,科城路虽然是一条支马路,但车辆很多,同天苑社区5个居民小区的住户,很多都要从这里过马路。”他们发现,供行人通过的绿灯时间只有10来秒,就算是年轻人,也要快步经过,更别说腿脚不便的老人了。社区立即将这个问题反映给了交管部门,问题也很快得到了解决,这里过马路的绿灯又增加了几秒的时间。

除了图书馆、小剧场、志愿服务站等社区固有传统项目,“睦邻之家”还在不断更新着自己的“版本”。一年多以来,有更多的居民来到这里,他们在这里交到了新的朋友,学到了新的知识,在生活中有了新的追求。

二郎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如何将民生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方面,他们一直在探索新的办法。“睦邻之家”如今已成为了二郎街道倡导睦邻新风、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阵地。今后也会有更多类似“睦邻之家”的社区活动场所建成,让辖区的居民们得到帮助,享受到实惠,感受到温暖。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谭遥 摄影 甘侠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