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武汉社区医院纪实:无法及时转送病人,防护不达标,人员短缺
01-29 20:25:53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消息,1月24日,武汉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决定全面实行发热市民分级分类就医服务,一时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狙击战”的“前线”就从各大发热患者定点医院转移到了武汉各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这就像是开展了一场“人民战争”,无论是否做好准备,基层的每一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必须参与到这场对抗席卷全城的疫情中来,突然之间他们就需要直面强大的疫情,有限的人力,紧缺的物资和恐慌的情绪,而能够支撑他们的只有自己的那颗医者仁心。

“预感到危险,就开始准备医用物资,但还是不够”

1月28日,环球时报-环球网赴武汉特派记者前往武汉某社区跟随社区一线医务工作者记录社区的上门排查工作。据这家社区医院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这个社区经历过03年武汉的非典“阻击战”,一些亲历过的医务工作者发现情况不对劲,就开始着手准备了。

“据我所了解的情况,很多社区医院都没有防护服,社区医生只能穿个白大褂就上门开展排查工作。我们社区医院的行动是比较早的,我们感觉到形势有点危险了,就开始紧急筹措物资。”一位张姓医生介绍说。

此外,这家社区医院一直都为应对突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准备有应急物资。“我们有一部分库存,我们戴的护目镜就是我们之前准备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准备的医疗物资,现在都已经买不到,但是我们的存量也不是很大。”一位文姓医生介绍说。

据了解,这家社区医院在武汉市采取“封城”措施之前,就凭借经验开始储备医疗物资,力图保证一线医务工作者和病人在接触过程中的安全。“应该说在这个病在大爆发之前我们医院对于医疗物资还是有些准备的,但是这次传染病的防护必须是一个全方位的防护,它需要大量包括空气消毒灯,84消毒液,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帽等等防护物资。医用帽子我们从昨天才开始补上,在此之前我们只有几十个医用帽子,像这种医用帽子,如果按照标准要求每四个小时就要换一个,我们之前准备的可能一天都撑不下去,所以之前只能保证那些和病人密切接触的重点科室才有帽子戴,现在护目镜,医用口罩都不能保证了,这还是在我们做了准备的情况下。”张医生说。

“我们的行动和病人的需求有差距,我们也很无奈”

“在一周之前我们这个社区还没有出现确诊病例,但是近一周陆陆续续出现了确诊病人,我们现在已经没有一个社区没有传染的病人了。”张医生在介绍每天上午会有大量疑似病人涌进社区医院打针治疗的情况时这样说。

1月24日,武汉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决定全面实行发热市民分级分类就医服务,武汉市各社区负责全面排查社区内的发热病人,并将病人送至社区医院对病情进行筛查、分类。对于需要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救治地病人,社区统一安排车辆将病人送至指定地发热门诊就诊,指定发热门诊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病人,而对于不需要送到发热门诊就诊的病人,由各社区落实病人在家自我隔离,社区负责做好市民居家观察服务工作。

“这个安排的出发点是很好的,武汉的定点医院现在已经是超负荷运转了。所有的医务人员都处于高负荷运转,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大的定点医院也会崩溃的,所以就要开始实行社区分诊。”张医生说。

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套“分流”机制的运行速度和病人的需求还是有差距。

据了解,武汉的社区医院目前可以做的筛查项目十分有限,一些病人观察到生命体征不稳,加上一些辅助检测的手段,主要是胸片,血常规,C反应蛋白这一类的检查,社区医生发现检查结果都很异常,跟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症状比较相似,他们就会通过武汉市卫健委搭建的一个网络化平台上报,通过武汉卫健委协调各个社区街道安排专车,将病人转送到定点的医院。

“现在病人出现了病状他希望马上就能转诊到定点医院,有些病人情况确实也比较严重了,就像我们社区的一个病人,他到社区医院三楼去拍片子几乎都无法下楼了,连路都走不动了,这名病人的子女都在国外,家里就他一个人,类似于这个病人,以及一些肺部明显病变的病人,我们现在通过正常的转送渠道,最快也必须到明天了,120的转诊程序,现在也非常慢,现在的120不管是人员还是车辆都严重不足,这中间很难做到无缝的连接,还是有延迟的,我们跟病人的期望值还是有一定差距。”张医生说。

此外,武汉很多的社区医院都没有隔离病房,从处置疫情的整个防护要求来讲,很多社区医院都无法达标。“我们没有办法再收治病患了,我们的住院部防护标准不达标,我们现在也没有医生,我们只能保证一线门诊的医生,即便这样我们依旧是人员短缺的状态。” 张医生说。

据这家社区医院医生介绍,现在的社区医生基本上都是白加黑的工作状态,不仅白天要诊治许多患者,晚上也会接到很多发热病人的求救,很多医生一晚上要接很多个电话,晚上已经无法睡觉了。还有一些医生不仅要在发热门诊上班,上班过程中还要定时外出上门排查病人,这家社区医院现在能保证所有医务人员在岗上班,但不能保证完完全全能满足病人的需求。而据他们了解,医务人员短缺,是各个社区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们现在登记的很多病人病情也不乐观,超过了我们的处置能力,我们一直在为他们联系转诊到定点医院住院,但我们也不能保证他们何时能住进去,这都是很大的问题。”张医生说。

“我们的一些病人现在到定点医院去,医院现在也没有收治能力,到我们社区医院,我们这边检查又不完善,相关药物也欠缺,病人心里的落差就会很大,所以很多病人非常不满意。我们现在也是非常无奈,真的非常无奈。”文医生称。

“他们的抵触,我们理解“

“每天上午十点半,我们接收到上级部门传达下来的,我们社区新增确诊人员的名单,然后社区居委会就会和确诊人员的家人先期联系,沟通好我们上门排查的事情,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然后我们每天会上门观察确诊病人的家人,也就是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为他们量体温,测心率还有血氧饱和度,随时跟踪她们的状态。”文医生介绍称。

然而这个“上门服务”的过程并不能被所有小区居民乃至确诊患者的家人所理解。

在环球时报-环球网赴武汉特派记者与社区医生一同上门排查的过程中,一些小区居民看到身着防护服的社区医生就会下意识的加快脚步躲远。甚至于确诊患者的家人对于社区医生上门“回访”这个必要过程都十分抵触。在对一家确诊患者家庭的“回访”过程中,一个确诊患者家中的老人正准备出门买菜,社区医生对其进行细致地检测之后耐心地劝导她,作为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这个时候应该在家进行严格的自我隔离,如需生活物资请联系社区工作人员为其提供。这位老人起初对于社区医生的阻拦十分不悦,但经过社区医生的宣讲,她也意识到此时采取自我隔离地必要性。在对另一个确诊患者家庭的“回访”过程中,一位确诊患者家庭成员直接表示,希望社区医生不要再上门了,他们的关心,只会给自己带来困扰。

面对社区居民的抵触情绪,进行“回访”的社区医生表示自己完全理解。

“刚开始上门的时候,人们对于医护人员上门,有一种明显的抗拒心理,因为这是传染病,医生往你家里跑,肯定不是好事,他们会觉隔壁的左邻右舍看你的眼神都会异样,他就会有一种心理负担。”张医生说。

另一位一同“回访”的文医生则再三表示,普通民众的对于医生的“躲避”行为,他们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普通民众本身也没什么防护,他们的这种害怕可以理解,“我们穿着一套防护服在街上走确实还挺吓人的。”文医生笑称。

就在本次采访过程结束之后,本报记者询问两位医生,现在是特殊时期,许多人对于这次疫情处于非理性的恐慌状态,出于对二位医生及其家人的保护,此次采访是否需要对二位进行匿名处理,二位医生均表示需要进行匿名,“我们对于这个采访以及此时从事这样一项工作并不担心,只是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我们的同事都付出了很多,我们不想突出自己!在给环球时报-环球网赴武汉特派记者的回复中,他们这样说道。

原标题:武汉社区医院纪实:无法及时转送病人,防护不达标,人员短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