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正文
用布拼成的童年记忆、40件疫情中的衣服……“开放的六月”线下展这些展品有意思
06-12 21:28:20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还原童年记忆中嘉陵江面的波光粼粼,原来不用画笔、用布也可以;甜辣虾、衣服,到栩栩如生的饼,被家人塞满温情的行囊竟是陶瓷烧制的;整整40位身在武汉的朋友疫情期间最常穿的衣服,贴满墙壁串联起了大家共同的抗疫记忆……6月12日下午,“重庆艺术大市场·开放的六月——2020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游”唯一的线下展览在大学城龙湖U城天街正式开展。作为主办方之一,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也第一时间前往现场直击,同时也找来了其中部分作品的作者,让他们讲述了自己精心“雕琢”作品背后的故事。

0612_4.jpg

线下展览现场

本次线下展的展场位于大学城龙湖U城天街3楼和4楼的玻璃廊桥处。如果大家从3楼进入,最先值得大家关注的就是来自孟福伟·陶艺特色工作室的2016级毕业生赵冠雄(工艺美术专业)的陶艺作品《行囊》。这个来自山东滨州的小伙子,将自己每次回家返校时被家人塞得满满的行李箱直接烧成了陶艺。大家走近可以发现,这个“行囊”里有妈妈叠好的衣服、袜子,爸爸烧的儿子爱吃的甜辣虾;玻璃碗里的鸡蛋是姥爷装的,格外逼真的烤饼、包子则是姥姥的手艺……透过这些最稀松平常的东西,大家可以感受到家的温馨扑面而来。

微信图片_20200612193150.jpg

赵冠雄的《行囊》

0612_1 (1).jpg

线下展览现场

在4楼展厅,重庆妹子曾风华带来的《梦回川江》是格外特别的那一个。表面上看这件作品只是黑白相间的布条在地上摊成了条状,但在曾风华的解读下,很多在江边长大的重庆孩子应该会立马心领神会:这竟然和自己小时候就看到过的夕阳下的江水如此神似。来自张东海·纤维艺术特色工作室的她表示,《梦回川江》一方面是寻找自己的童年记忆,同时自己也希望有观者在看到这个作品时在黑白水墨之意中能够邂逅他们心中的川江。

微信图片_20200612193146.jpg

曾风华和她的作品《梦回川江》

同时,曾风华还笑称,创作中为了将布料染成黑色,自己经常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不少朋友都笑我说像是挖煤的。有时候我自己还不知道就出门了,挺欢乐的。”

如果按“体量”算,造型艺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生李康妮的作品《除尘2020》可能是4楼展厅中最大的。今年5月,她向自己身处武汉的四十位朋友征集了他们在疫情期间穿得最多的衣服,并一一为它们除尘、打包,最后贴到了展场中央的圆柱形墙面上。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一件衣服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有“妈妈年轻时买的裙子,现在被我拿来当睡衣穿”的,也有双面穿的球衣,“我老拿它当睡衣穿,因为是和前男友的情侣装,所以也不打算穿出去了”。

0612_2 (1).jpg

线下展览现场

除了衣服,这件作品还有两个部分:一段影像记录了李康妮为这些衣服除尘的过程,还有每件衣服上的尘屑她都搜集了起来装到了不同的小玻璃瓶里也在现场进行了展示。“我希望它能达到交流的目的。疫情期间,可能不少外地人对武汉人有一些看法,但实际上我身边这些武汉的朋友都和大家一样,宅在家里重复着简单的生活。”李康妮说,大家应该有印象的是,宅在家抗疫的时候一周甚至更长时间都不换衣服,“我觉得这就让衣服不再只是代表个体,更像是一个陪伴着我们的宠物。所以我把录影的氛围也营造得像是宠物店一样,搜集那些尘屑把它标本化,希望让大家关注普通人的日常。”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文/视频 裘晋奕 摄影 高科

0c2858c1b260038176afda1511394c86.jpg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