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游评论 > 正文
上游评论:中小学“减负令”落地 关键在于扭转功利化的教育观
10-31 11:51:02 来源:上游新闻

上游评论.png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征求《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对33条教学行为进行了严格规定。其中包括,小学生晚9点、初中生晚10点后可不写家庭作业。

此消息一出,引发舆论关注,此次改革被称为“最严减负令”。此“令”一出,学生的烦恼、家长的咆哮、老师的工作量等似乎统统消散,被作业重压下的各方将迎来春天。

“中小学生减负”早已不再是新闻,几乎每隔几年,各地都会出台中小学生减负政策,其内容五花八门,规定汇集可至上百。然而现实是,学生的负担不但没减少,反而愈加沉重。

对于教育,离不开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不可否认,教育部门此次的措施是在回应社会关切,其行为是积极正面的。然而,即使这次减负政策真的能得到强力推行,学校真的按要求进行减负,又有多少家长真正愿意“减”?

看看社会上无处不在的择校热。从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幼儿园,几乎每升一级,就如每过一坎。都说学校招生要看重的综合素质,但家长都明白,成绩的分量没比从前减多少。如同有的地区要求小学不考试、不打分、不排名,但在家长或老师心中,是否存在一个另类打分和排名呢?

因此,在这次减负令之下,学生作业并非说不写就可以不写。即使学生真可以不写作业,估计家长又会给学生布置新的作业要求他们去完成。最终“幸福”的,只有课外辅导机构,而绝非孩子。

不可否认的是,在考核机制和招生标准未做重大改变之前,实用主义者更坚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对于教育部门来说,更难的还是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和过于功利化的教育观,其深入人心,已是冰冻三尺,要破解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

理解教育职能部门在本次减负令下的良苦用心,可这条“减负令”要真落到实处,又能实现几分?这值得观察。

上游新闻 贾晨

二维码.jpg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