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慢新闻 > 正文
慢新闻·人物丨音乐老师办“表演艺术团”,要把话剧传下去
09-25 10:37:34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晚报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王渝凤 实习生 蔡红梅 摄影报道

在南开中学有这样一位音乐老师,他的梦想不是要让自己的歌声传向四面八方,而是要让话剧的种子,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生根、发芽、开花,甚至结果。

话剧于人生有何重要意义?他说,这没有答案。但那些经典的话剧,如《雷雨》、《茶馆》、《屈原》等剧本,却通过不大的舞台,展现出了剧中人张弛有力的人生,对于表演的人来说,能感悟到剧中人物的情感、关系、脉络等等,“都说现在的孩子情感不细腻,演了话剧,情感不细腻都难。”

这位音乐老师的名字叫做于子超,日前成功获得第五届重庆市“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人生规划大赛主城片区赛第一名的成绩。9月23日下午,他回到那片属于他的天地,带领着孩子们在梦想的舞台上继续起航。

微信截图_20190925113225.png

▲在“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的舞台上,于老师的梦想打动了很多人

建立信任感、培养默契感

南开中学的一间教室里,20多个中学生正在排练话剧,站在教室中央的于子超拍了拍手说:“来,同学们各自散开,每个人占领一块地方。”

“好,我数一二三大家都躺下。”很快,教室里20个学生,陆续地躺倒在地上。

“现在你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一粒小种子,被埋在土壤里,眼睛看不到光亮,但是,春天来了,你们要发芽,长成一棵大树,这个过程请跟着我的音乐做起来。”

地上的学生们,一个个蜷缩着,然后慢慢舒展,左摇右摆,扭着腰肢,有模有样的,像极了春天里迎风茁壮成长的小树苗。

不一会儿的功夫,同学们纷纷张开手臂,随着音乐的转换,之后定住不动。

“请你们大胆想象,在长成一棵小树的过程中,都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点呢?”于老师问。

“需要土壤,需要水,才能从小种子变成参天大树……”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告诉老师自己的答案。

老师目光扫过每一位同学,铿锵有力的说道:“这个过程有一共同点,就是你们每个人都感觉到有一股向上的力量,推着你们不断地向上,不断地前进。”

接下来,于老师又拿出筷子,让学生们玩提线木偶。

这种在北方常见的玩具,在南方却玩得比较少,同学们之间两两组合,两人用同一侧的手握住筷子,“咱们这个提线木偶,没有线。你们一个同学充当木偶,一个同学来当提线人。整个过程中,我们的‘木偶’要闭着眼睛、不能讲话,全身心的完全放松下来,让提线的同学来控制。”

很快,“木偶”被提着的同学绕圈、移动、扭动,甚至上下活动开来,看着同学们自由比划来比划去可爱的样子,于老师甚是满意。

于老师说,在话剧表演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的默契和团结是话剧能否成功的基础,“你看,提的人一个动作,演的人就要表演到位,这就是心灵感应。”其目的是让同学们之间快速团结,建立信任感,进而培养默契感。

微信截图_20190925113155.png

▲我“提”线,你当“木偶”,考的是配合

微信截图_20190925113215.png

▲树木成长的时候,就是这样无限向上的力量

“要把话剧传承下去”

事实上,2011年于老师初入南开中学时,是一名音乐老师,作为一个深爱话剧的人,他发现,如果在音乐课堂上加入戏剧表演的元素更能促进音乐教学的效率,提升美育水平。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于老师开始尝试在音乐课上引入表演,“著名的《音乐之声》就是一部剧情和音乐完美结合的音乐剧,让人看了记忆深刻,对剧中音乐也非常喜欢。”比如在讲授歌曲《雪绒花》的时候,我就加入剧情和表演,让学生去实践,更好地诠释作品的内涵。于是他开始试着,尽可能在课堂上融入人物、背景、情节等戏剧表演元素,让音乐课更立体更鲜活,也将自己的兴趣和工作相结合。

事实上,南开中学自创办以来就与话剧有着不解的历史渊源,上个世纪20年代,张伯苓和校长的弟弟一起开创了南开中学话剧社,“要把话剧传承下去,让学生明白历史、懂得前行的力量。”于老师说。

一段时间之后,于老师发现这种情景互动式的教授方式,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质量,对同学们的影响也很深刻。“孩子们上音乐课很积极,全然不像过去那样无精打采。”

对学习内容记忆更深刻的同时,好多学生也想加入到表演当中来,于老师有了一个想法:是不是可以把自己的兴趣发展成更多人的兴趣,让更多人受益。

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开展青年教师申报的第二课堂项目中,通过积极申报,2011年9月份,于老师的“戏剧艺术团”第二课堂终于成立啦!

微信截图_20190925113235.png

▲和同学们合影

成为中小学话剧届的一匹黑马

“戏剧艺术团”第二课堂成立之初,抱着十二分的热情,于老师等待着同学们积极踊跃地报名,可是有些事情总是出乎意料,学校的招新时间都快结束了,来“戏剧艺术团”的同学寥寥无几。

于老师急着想要弄清楚,如此有趣的第二课堂,为什么大家却不来报名呢?

“老师,‘戏剧艺术团’肯定要穿戏服,还要画油彩,而且唱戏这些,我们听都听不懂。”原来,很多同学听到“戏剧艺术团”第一感觉就是戏曲,感觉有距离感,所以都不想报名。

原来,问题出在社团名字上。在了解清楚问题之后,他就把“戏剧艺术团”的名字改成了“表演艺术团”。之后,瞬间就火爆了。

整个南开中学从初中部到高中部,报名参选的同学有200人左右,从教室排到了教学楼大门口。只是由于个人精力的限制,他只能开设20几人的小班授课,进艺术团的孩子可谓百里挑一。

“表演艺术团”成立之后,他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培养学生,因自己并非科班出身,为了让学生得到更专业的引领,每月看一场专业话剧成为他的一个规定动作,他搜集各方资料,从《中国话剧的先行者——张伯苓、张彭春》开始,他把网上所有关于话剧的书籍全部买回家研究,还和同学们交流沟通。

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表演艺术团”的同学们,不仅更有自信心,综合能力也提升了不少,尤其在表演方面更是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从2012年之后,南开中学的各项舞台艺术活动中,“表演艺术团”的同学们成了校园文化的主力军,为学校的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添砖加瓦。

经过不断的发展,“表演艺术团”编排的节目开始斩获各项大奖。2015年,“表演艺术团”第一次参加三年一届的重庆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比赛,形式新颖的《茉莉飘香》凭借着感人的情节、出色的表演获得了第一名,成为了重庆中小学话剧届的一匹黑马。

微信截图_20190925113259.png

▲话剧展演

依然在梦想的道路上昂首前行

从那以后,“表演艺术团”成为了明星社团,于老师也成为学校共青团干部和德育干部,有了更多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2018年5月,他以优秀中学团干部身份去井冈山学习,6月份当选了团十八大代表,去到了人民大会堂,10月份,参加教育部骨干教师主办的国家级培训,11月份又到中央戏剧学院交流学习,入选全国中小学戏剧研究中心成员,12月份去东北师范大学参加德育干部能力提升。

然而,事情总有意想不到的一面。在他参加培训的过程中,噩耗来袭,妻子罹患重病,那一瞬间,他脑子里一片空白。但理智告诉他,他不能垮下。

回到重庆后,他一边鼓励妻子积极面对,陪妻子手术治疗。另一方面,依然在梦想的道路上昂首前行。“爱人生病那段时间我暴瘦了十几斤,但好在妻子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说起自己的家庭,于老师告诉记者,他和妻子是大学同学,感情至深,两人一起主持过各种活动,也都是话剧爱好者,慢慢的两个人相知相爱,结婚之后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

但是他对家庭也有愧疚,在自己工作初期,因为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工作,陪妻子和孩子的时间特别少,现在工作虽然一如既往的辛苦和忙碌,但是他有信心给家人更多的陪伴和有质量的生活。

《新来的插班生》演到了观众的心里

2018年,在第八届重庆市中小学艺术展演的比赛中,“表演艺术团”的节目《新来的插班生》再次获得第一名。

于老师说,《新来的插班生》这个话剧的故事素材来源于真实的故事,讲述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读城市学校过程中产生冲突最后实现融入的经过,回应了社会热点,弘扬了诚信、友善的价值理念,为观众和观察员们都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于老师回忆,《新来的插班生》从筹备到展演这个过程,总共花了整整一年时间。从素材搜集到剧本创编,再一遍又一遍的排练、成型,这对师生们来说都是一个很不容易的过程。

“话剧创编虽然来自真实的素材,但是必须高于生活。”为了让同学演好节目,进入好角色,于老师带着城里的孩子们到乡下体验,感受另一种学习与成长的环境。他们牺牲了周末、寒暑假以及平时午休的时间来进行排练,克服一切困难,将课程与节目的排练同时平衡。

“演出的时候,台下的观众一直抹着泪,因为演得太真实。谢幕后,还专门有个家长找到我,跟我说,他的孩子就和剧中孩子一模一样。”于老师说,这说明,话剧演到了观众的心里。

回忆起那段排练的日子,于子超说,他最感谢的是同学们,还有家长们。如果不是同学们和家长们的支持,他不可能带着同学们在炎热的暑假坚持排演。

微信截图_20190925113307.png

▲闭幕合影留念

尽力释放话剧的魅力

于老师说,他很有感触,何炅老师曾经在读大学的时候演话剧,最终话剧成为何老师改变人生的重要兴趣爱好。对学生来说,他也尽力释放话剧的魅力。初二年级的申苏楠是“表演艺术团”的副团长,她说因为自己长得高,背有些驼,说话走路总觉得没气质,在话剧团排练期间,于老师要求她昂头挺胸说话。“舞台上真正地表演完了,我的坏习惯也改了。”

同样是初二年级的成采曈,在重庆市第十四届中小学生才艺大赛中获得了朗诵者全市第一名。“朗诵是一方面,于老师不断教我在朗诵时候的情感,是这一次致胜的关键。”她告诉记者。

说起话剧与学生的故事,于老师说,一幕幕的场景彷佛发生在昨天。记得有一次,他带着大家忙排练,忘了那天是自己的生日,就在演出结束之后,舞台上推出来一个蛋糕,原来是同学们和其他老师为他准备的生日蛋糕。他说那一刻真的很感动,那次在舞台上过生日的经历,他会终生铭记。

故事就像珍珠项链上的串珠,串起了于老师的回忆,也串起他的梦想。于是,他带着这样的梦想,走上了第五届重庆市“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人生规划大赛总决赛的舞台,用梦想打动人,而对未来的规划,于老师说他的梦想就是坚持做话剧表演,“人生就像一本书,你要精心制作,用自己的人生履历完善这本书,才能让别人更好的来读懂你。”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