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慢新闻 > 正文
慢新闻 | 你眼中的八十年代是不是酱紫?重庆崽儿致敬Beyond走红网络,复古穿着重返30年前
03-24 22:58:07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晚报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李琅 文 李野 图、视频

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一个人的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莎士比亚

提起这句名言,他们便能联想到自己。

去年9月2日,以“林先生”为名,他们陡然出现在社交软件抖音上。

翻开泛黄的页面,重拾经典的物件,揣摩复古的港风脚本,追寻Beyond的影子……他们所营造的视觉冲击,令年轻人耳目一新,令中年人触景生情。

截至今日,他们已发出61个短视频作品,获赞625万,拥有80.3万粉丝。粉丝数仍在疯长,各方评论不断,视频如期而上。

是爱好?怀旧?还是自我炒作?作为观众,我们很难从画面上,去理解这种坚持,甚至有不少网友当作笑料来看待。

其实,快速走红的“林先生”深有体会,网络舞台中的角色并不好当。

▲鲜艳的彩色袜子套上皮鞋,再蹬踩着摩托,一个词“提劲儿”。

辞了工作,因爱好聚在一起

21日下午14时,在重庆大学城陈家桥地铁站,我们如约而至。

停好车,正处好奇,猜想他们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出场。

回头一看,惊呆,他们骑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最经典的老式摩托(嘉陵摩托70款)随风而至。

他们挥手,示意跟着走。两辆摩托,一前一后。夹在中间的我们,有点懵。

前车小伙一头飘逸的燕尾头,怀里抱个大吉他。后车小伙整了一副圆框墨镜,手里握着上海牌手夹包。从当街大道,驶向附近老街小巷。迎着落叶与鲜花,经过长满爬山虎的砖墙,他们的摩托车这才熄火停下。

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感染力,一种拍怀旧电影的既视感,在我们心里油然而生。

▲摩托车,录音机,背靠树, 这是那个时代拍照的“规矩”。

露面的3个小伙,均为“林先生”视频团队的成员。队长龚常林,今年21岁,脸貌颇有点黄家驹的韵味,负责创作编排,也是表演主力;胡苏同样21岁,萌系大男孩,笑起来两颗虎牙;刘迪州稳重许多,今年26岁。后两者主要配合表演。

龚常林和胡苏是重庆巫山、奉节人,刘迪州来自湖北恩施。因为爱好聚在一起,三人手上工作都辞了。他们其中有人进过摩配厂,有人做过装饰建材,有人当过理发师。

▲摇滚不羁感的龚常林

他们所指的共同爱好,便是喜欢复古、喜欢Beyond、喜欢老式穿搭。

实际上,在没有登上网络舞台之前,这三人是要好的网络密友。

出场标配,BB机、上海牌手夹包在手

初次见面,他们带来了视频中演示的大部分道具。除了出场亮相时的摩托车和手夹包,皮带上还别着3个老式BB机。

BB机有电,龚常林按了按开机,绿色背景屏幕上,显示着最后的使用时间,“摩托罗拉 1992年4月21日 ”。

每个30元钱,网上二手市场淘的二手货。这个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寻呼机,这三小伙当宝贝收藏。

“早前的警匪港片里,反面角色的标配,基本是手夹包、BB机、‘大砖头’(大哥大)。”龚常林嘴角一歪,酷酷地说,“现在也是我们的标配”。

▲BB机与录音机,潮流标配。

拍这些网络视频前,龚常林做过一些功课,他把家里的大叔大婶、隔壁的叔叔阿姨问了个遍。

据他了解,当年,能拿捏上海牌手夹包的人,几乎是做生意的老板,多数拥有一辆老牌桑塔纳。而使用BB机的人,当年走在最时髦的前沿,再配条金链或银链别在腰间,那是当时最时髦的社交形式。若想拥有一部“大砖头”,当年得花1万元左右,这对于当时月工资只有几十块或两三百块的工薪阶层来说,只能望“砖”兴叹。

龚常林掏出一部大哥大,我们一看,假的。他说,这老物件而今还真不好淘了,就这假道具也花了上百元。

▲右手手拿上海牌包,左手“大砖头”自然垂落, 龚常林走路自带80年的范儿 。

听他们说,买嘉陵摩托70款是遇了缘的,问来问去,南岸弹子石一位收藏爱好者有这货。沟通来沟通去,最终忍痛卖给了他们,两千多元。他们还从八公里一位老人家中,淘回一辆“扎秤”的老古董——“二八”自行车。

显然,当同龄人热衷于买潮牌的时候,他们却沉浸在淘二手货的兴奋中。

“修修补补又三年,我们仿佛活在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胡苏说,夜深了,看着漆黑的天花板,他也觉得自己正经历的一切,挺不可思议的。

▲自带复古气质的胡苏

他们眼里,那是个存在感极强的年代

去年9月之前,这三小伙子的穿搭不足为奇,紧身牛仔裤、休闲装、豆豆鞋、盖碗头,跟大多数年轻人一样。

如今走在路上,可谓是拉风三人组,回头率百分之百,喇叭裤、灯草绒垫肩西装、花衬衫、阔腿裤、花领带、皮马甲……路人眼里,他们就是行为怪异的“非主流”。

用他们的话说,处在网络时代的人,总要给自己定义一种特色。所以,他们把外形包装,锁定在一个令人忘不了的年代,是他们认为存在感极强的年代——上世纪80年代。

▲潮流拍照造型就是最好的范儿

形象的别致,无疑助推了他们在社交软件上走红的速度。

我们研究了他们的所有短视频,每段时长1分钟内。有讲兄弟情的,扛着收音机和吉他扫街去;有讲爱情的,模仿一段《天若有情》,重温经典的爱情悲剧;有讲走亲戚的,好迪摩丝梳发型,提块猪肉去探亲……反正二厂文创园、较场口转盘、大坪老街、曾家老街等等,越是不起眼的角落,越是陈旧的建筑,越是符合他们的选址。当然,越能激发他们非科班的表演潜质。

不小心,注意到了他们脚上的搭配,瞬间把人逗笑了。黑皮鞋里藏着花袜子,玫红、大红、棕色,估计姑娘们都驾驭不了。

▲灯芯绒棕色裤子得配最艳的袜子

胡苏特意站起来,把黑色西裤秀了秀,裤头上那块马头标志尤为显眼。他说,这是上世纪80年代的潮裤,今年初,网友“阿丹丹”邮寄送来的。

胡苏没想到,网友能把自己父亲的私藏捐给他们。若不是拍这些怀旧视频,还真不知道大家这么喜欢。

▲网友送的父辈潮牌

而今,他们都住在龚常林大学城的家中,四处淘来的复古装,已装满一墙衣柜。网友最喜欢龚常林穿的那套棕色西装,即便西装上已起褶起泡。这套西装的主人,是龚常林的外公,现在成了他的专属。

他们眼里,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国内服饰文化百花齐放的一段时光。尤其来自东西方的文化交汇,重重影响着那一代年轻人的审美。当年,女士妆容以浓眉、粗眼线、亮色眼影、大面积的腮红为主;男士则以燕尾头、中分头为个性象征。西装笔挺的垫肩造型成为时尚代名词,皮革在这时候大行其道。

同时,时尚巨浪打开了人们追求品牌与生活的态度,香港的演艺圈涌现出张国荣、梅艳芳、Beyond、林青霞、周润发、谭咏麟等巨星,打开了那个年代最灿烂的一页。

至于是否真能完全诠释那个年代的韵味,这三小伙不得不承认,只是略显皮毛,很多时候凭感觉走。

“时尚是一场无止尽的轮回。”龚常林说,这句话是从时尚杂志上看来的,他觉得很应景。今年的纽约春夏时装周,他发现了垫肩西装的回归。

“我们的穿搭,嘿嘿,眼下正潮。”他说。

▲我就是今天最靓的仔

致敬Beyond,“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在编辑视频短片的过程中,他们有意将表演场景和主题,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热门歌曲相呼应。

《半点心》、《浪子的心情》、《青苹果乐园》、《粉红色的回忆》、《爱情一阵风》、《你潇洒我漂亮》……即便是没有听过这些老歌的年轻人,但凡点开他们的视频页面,也会在老旋律的感染下,为之所动。

我们随便点开一条看看,上千上万的评论已是家常便饭。网友留言中,总能提到一个关键词,“纯真年代”。

▲逼仄的楼梯间,斑驳的青砖,扫院坝专用的大竹扫把,年代感铺满在照片里。

龚常林说,不瞒大家,他们的造型也好,选曲也好,怀旧也罢,时刻表达着一份情谊——致敬Beyond。

上个月,他们发布的一段视频,成了评论上万的爆点。熟悉黄家驹的网友,一眼便知视频的寓意——从邻居搬家的垃圾堆中,捡出一把破吉他,从此走向天涯。那是黄家驹执着于音乐的故事和传奇。

“当过办公室小弟、装修工、布景员,他的唯一娱乐,就是练吉他。”

“饿了没有钱吃饭,就买面包蘸白糖吃,他丝毫不觉得苦。”

“黄家驹是静不下来的,和朋友在音乐声中交流,一整夜都不会停歇。”

“在那个翻唱成风、拿来主义盛行年代,凭借并不主流的摇滚,取得如此的成就……”

在黄家驹身上,龚常林说,他看到了《海阔天空》。但同时,也正如歌词中所述,“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怕什么呢?”我们问。

“实际上,网络评论一半点赞一半调侃。不好的声音,给我们造成很大压力。”龚常林说,迷茫和不愉快时常涌上心头。但事已至此,怎能轻易停下来呢?

“自从网上红了以后,很多年失联的朋友又联系上了。”胡苏说,有朋友不是来祝福和支持自己的,而是来数落自己的,甚至有人含蓄地提醒他,别再不务正业了。

“不论对错,再坚持坚持看吧。”胡苏说。

▲照片虚焦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照片里最出现的情况

“拍这么多视频,仅仅只是怀旧吗?”我们听说,他们两天一更新,编制视频的压力显然很大。

“我们的目标是,把爱好、理想、创业都能借助这种方式实现。”龚常林说,目前三人的生活开销,依靠晚上的视频直播来维持。

“演员也需要吃饭,不是吗?”龚常林打算,不久后开一间自己的服装店,再吸引100万粉丝关注。

其实,最担心他们的,还是父母。今年春节,三人留着燕尾头回家过年,有家人说“留个长头发,跟个小姑娘似的”,也有家人说“老老实实上班吧,日子过得踏实”。

他们告诉家人,“再给我们两年时间吧,不行,就好好去工作。”

▲合照里的年代感

记者手记>>>

保持情怀是一方面 梦想才刚刚开始

那天,我们在沙坪坝陈家桥镇陈电村附近,一处老居民住宅区完成采访。下午,斑驳的树影照在我们身上,暖洋洋的。身边绳索上,晾晒着居民们的衣服,鸟叫声清脆悦耳,岁月静好。这番美景,在喧嚣的都市中,难得一见。

这地方,三小伙最近半年常来。可想而知,这番情怀,不是人人都有的。长此坚持,也属不易。

58岁的王秀梅就住在陈电村144号,见到他们便一见如故,称自己年轻时候,烫过爆炸头,穿着灯草绒喇叭裤,跟姊妹伙逛街跳舞,走路带风。她在这些小伙子身上,看到了久违的青春。

“或许不久后,这里老房老街就要消失。”王秀梅感叹说,小伙子们拍的视频,正好可作纪念。

我们去了龚常林拍摄打摩丝、吹中分的理发店,就在曾家老街。这个开张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理发店,海报、理发桌、吹风、梳子,样样是古董。是龚常林骑着嘉陵摩托打街,偶然发现的拍摄点。

老理发师陈来建,见到三个小伙子热情得很。他说,“我理我的发,他们拍他们的视频,只要可以做贡献,只要年轻人喜欢,我就支持。”

如今,来陈来建店里理发的90后年轻人寥寥无几,档次低了,很多年轻人看不上。陈来建说,能深受几个帅小伙的喜欢,他是很欣慰的。

其实保持情怀是一方面,现在面对他们的,是很现实的生活问题。龚常林和小伙伴都知道,现在不管你在网络上做什么项目,流量和粉丝量都是基础。

如何依靠才艺和想法生产有价值的内容?如何利用网络多平台多渠道提升自我竞争力?如何不让网友产生视听疲劳?如何成为网络短视频中的佼佼者?他们深刻知道,梦想才刚刚启程。

▲老瓦矮房,大步流星。

责编 谭旭 审校 张彬 总值班 李凤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