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看不见”的毕业照 也要拍得漂漂亮亮!
03-25 18:11:09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nEO_IMG_8.jpg

“一、二、三!茄子!”17个少年,在阳光下笑得灿烂,快门声一响,相机将这一刻定格。这是一个高三班在拍摄毕业照。有些特殊的是,班里的大多数孩子无法看到照片,但这一刻的美好,却永远定格在了他们的心里。

位于南山的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又即将送走一个高三毕业班,也是重庆唯一的视力障碍高考班。3月24日下午,在学校洒满阳光的彩虹操场上,孩子们第一次拍了集体照,也是值得他们珍藏一生的毕业照。

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的特殊毕业“大片”

nEO_IMG_10.jpg

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的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雄鹰班”,是高2021届毕业班的名字。下个月,他们将迎来特殊“高考”。

班里17个孩子,有一大半是全盲,只有少数人有微弱的视力。由于视力障碍,合影的排队在老师和摄影师的指导下完成。除了站得整齐的合照,孩子们还在摄影师指挥下,躺在学校操场草坪上摆出各种活泼的造型,任由无人机停留在自己头顶俯拍:“哎呀好大的风呀,是直升机来了么?”灿烂的笑容一直挂在他们脸上,还不时调皮地跟身边同学互动,摄影师赶紧抓住各种瞬间,不停地按快门。

nEO_IMG_3_副本.jpg

△老师指导孩子们摆造型

“孩子们平时很少照相,这次知道要拍毕业照的消息,都兴奋极了!”班主任彭婷在一旁开心地笑着,时不时跑进队伍跟孩子们挤在一起拍。她是第一年接手毕业班,这次专门请来学校的摄影老师,还动用了无人机,从空中俯拍,花了一整个下午为他们打造一组毕业“大片”。

彭婷说,毕业班的孩子们性格乐观开朗,非常勤奋,在备考“特殊高考”阶段,学习节奏比平时更紧张。在临考前安排拍摄毕业照,不仅是让毕业后各奔东西的同学们拥有一份永久的纪念,也是让他们在紧张的高考复习中放松一下。“期待他们在考场上正常发挥,考上理想的大学!”

nEO_IMG_9.jpg

彭婷说,由于视力障碍的原因,除了体育运动、文娱表演等特殊场合,孩子们会偶尔拍一两张照片作为纪念,通常都不太喜欢拍照。这些毕业照将成为孩子们为数不多的珍贵照片。

哪怕最终看不到毕业照也很满足

学生们在拍照时,一直笑个不停,在听到老师说,“准备拍咯,看前面”时,更是冲着镜头咧开嘴,笑眯了眼。拍完集体照后,有的女生还拉上同寝室的好姐妹单独留影,摆出各种俏皮的姿势,打趣地跟老师沟通:“我的脸比较圆,麻烦您多拍我的侧脸嘛,会显瘦一些呢!”

nEO_IMG_6.jpg

“虽然我看不到最终的照片,但能和同学们一起拍毕业照,是太难得的经历,我们都非常享受这个过程!”高三一班的王昱瑾说。

这个女孩笑起来甜甜的,在她看来,拍毕业照让她既高兴又难过。

难过的是,毕业后可能不会再经常见到现在老师和同学们,这也可能是大家最后一次在相伴多年的彩虹操场上相聚。“但哪怕是毕业后,同学们去了不同城市的学校,有这样一张毕业照,今天拍照的这份温暖和快乐也会一直留存在心间。谢谢学校送给了我们这样一份特别的毕业礼物!”

她说,平时自己很少拍照,现在不仅有摄影师,还第一次有无人机来拍自己:“刚才我们围成一个圈,躺在校园草坪上,感觉到小飞机由远及近,悬在我们的头顶,太有意思了!老师说拍出来特别好看呢!”

她也非常期待拿到最后的成片。“毕业照对我们来说很有意义,我会永久珍藏!也会第一时间发给家人、朋友们欣赏!”

“让他们拥有和普通孩子同样的快乐”

nEO_IMG_1.jpg

毕业照拍摄后,摄影老师会进行后期处理,班主任彭婷打算“高考”后再发给大家。低视力的同学可以用放大镜或者凑近看,全盲的同学虽然看不到,但她希望孩子们可以感受到毕业的快乐,“拍摄毕业照这一天,大家在阳光下的嬉笑打闹、手挽手、互相拥抱,都是一份带着温度的美好回忆呢。”

彭婷还有个打算,她要把电子照片发给孩子们,这样他们可以保存在手机相册,可以发朋友圈。此外,她还准备冲洗成纸质照片,让孩子们戳上盲文点位,把“高2021届”以及每个同学的名字贴在照片上,能记住在毕业那天,自己身边站的,一起欢笑,一起做鬼脸的是谁。

她说,在触摸盲文点位时,他们也一定能触摸到和同学、老师在一起的美好回忆。让视障孩子跟普通孩子一样,都能体会到毕业的快乐!

nEO_IMG_7.jpg

“拍毕业照,一直是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的一个传统。哪怕孩子们看不见,但这依然是校园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能缺失。”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长助理、党政办公室主任周远琦说。在她看来,特殊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各方努力,让这些孩子真正跟普通人一样,自信、阳光地生活。希望孩子们珍存所有的温暖,努力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用一颗感恩的心,尽己所能来回报社会。

据了解,目前视障学生可以报考的高等学校主要有山东滨州医学院、北京联合大学、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等,虽然可选择的专业并不多,但有的大学已开始在尝试,让这些特殊的学生以特教专业形式收录,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爱好选择更多融合专业,如汉语言文学、英语、心理学等,和普通孩子一起学习。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纪文伶   供图/特教中心 杨堩焜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