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什么是瓮城?奉节白帝城遗址发现的这一处布局很完整
09-04 17:00:13 来源:第1眼

第1眼消息,修建在城门外的半圆形或方形瓮城,是古代城墙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全世界城墙建筑史上独树一帜。目前,奉节白帝城遗址考古挖掘在子阳城皇殿台,发现了宋蒙战争山城防御体系中,布局保存最完整的瓮城,为川渝地区宋蒙战争时期的军事防御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子阳城皇殿台遗址,是白帝城陆路防御体系中的一个制高点,可以俯瞰夔门和白帝城,是南宋白帝城的军事指挥中心。今年5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中山大学,启动新一轮白帝城遗址考古挖掘工作。在子阳城皇殿台遗址,一个520平方米左右的梯形外瓮城,成为重大发现。瓮城门位于瓮城西北角,与主城门形成曲门两重的城门形制。

瓮城相当于在城门外加筑了一道防线,在城墙防御中可以起到“瓮中捉鳖”的作用。据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考古研究所白帝城遗址考古挖掘现场负责人孙治刚介绍,“在皇殿台遗址,瓮城门到瓮城再到主城门,包括主城门进入台顶的道路系统,整个是保存比较完好。”

在瓮城遗址的瓦泥层下面,考古队员还发现了一片长4米、宽1.5米、厚1厘米左右的石灰墙面。根据城墙的分布来看,考古人员初步判定,这是城墙上的建筑坍塌后留下的遗迹。这样大面积而保存完好的石灰墙面,在白帝城遗址的考古挖掘中实属罕见。

孙治刚介绍,“这个地方的石材易于风化,我们看到这些墙壁上有很多小缝,就是石头风化了。抹上石灰可以加固城墙表面,同时也能起到装饰作用。从2014年以来,这是首次在子阳城片区的考古挖掘中,确认城墙表面抹了一层白灰。”

截至目前,子阳城皇殿台和中间台两个遗址,已完成了250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发现了一批汉至六朝时期的柱洞、基槽、灰坑等遗迹,以及绳纹板瓦、筒瓦、五铢钱等遗物。这些遗存的发现,印证了史料上记载,在汉到六朝时期,白帝城这个区域属于当时巴东郡的郡治所在地。另外这里面有一些遗物或者是遗迹,不排除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可能与公孙述筑白帝城和刘备白帝城托孤两个历史事件有关。

白帝城遗址发掘面积已近3万平方米,将建119平方公里遗址公园。

(白帝城的城圈像匹马?)

奉节白帝城遗址始于汉晋,一直延续到明清。考古挖掘中,理清每个时期的遗存、军事防御系统以及城防部署,并非朝夕之事。从1998年至今,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持续对白帝城开展考古工作,目前已完成调查面积约30平方公里,发掘面积近3万平方米。

白帝城,位于奉节县瞿塘峡西口的长江北岸,自古以来被视为东控荆楚、西扼巴蜀的兵家必争之地,先后建立过捍关、江关、白帝城、夔州都督府、夔州路等军事堡垒性质的重镇,特别是宋蒙战争时期,白帝城军事地位极其重要,为“川中八柱”之一。白帝城遗址中,历代遗存丰富,其中南宋白帝城保存较好。通过22年的考古挖掘,已基本廓清了南宋白帝城的空间格局。

据孙治刚介绍,南宋的城圈平面就像一匹马的形状,整个城圈的周长接近7000米左右,“因山聚势、凭高控深”的特点特别明显。同时,在这种大的防御体系里面,根据山势又构筑了一些小型城堡,形成了“城连城 城中城 城外城”的防御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宋白帝城遗址内,考古人员还首次在宋蒙山城考古中,挖掘出一批保存完好的火铁雷,并在铁雷填充物中发现了高含量的硫元素,这也成为宋蒙战争时期冷热兵器共存的重要实物证据,填补了我国南宋火药考古发现的空白。

孙治刚告诉第1眼记者,“从文献记载来看,这批铁雷应该是当时文献里面记载的宋军使用的铁火炮,这些铁雷和铁箭镞的大批量发现,为我们还原当时的战争历史面貌,还有整个战事的残酷,提供了很重要的实物证据。”

根据白帝城遗址保护项目的规划,还将依托白帝城遗址建设一个119平方公里的考古遗址公园,把以宋代为主的白帝城历史面貌充分展示出来。目前,奉节白帝城遗址也正式启动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这意味着,未来几年,白帝城千年来不同时代的古城风貌,也将逐渐揭开神秘面纱。

第1眼记者 刘春力 谭琴 特约记者 朱松 邢艳梅

原标题:什么是瓮城?奉节白帝城遗址发现的这一处布局很完整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