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山城步道下有一个“小秘密” 这里“藏”着中国第一条客运缆车轨道
02-28 11:29:14 来源:上游新闻

att_1537165_副本.jpg

△望龙门缆车素描

渝中区小什字的山城步道,一坡梯坎走到底就到了登船的码头。刘文平的脑海尽是儿时手握栏杆,看着轮渡的驳船渐渐离岸的场景。如今,60岁的他依旧漫步在这里,渐渐在记忆里惜别岸边卖糍粑块和油茶的小贩,惜别曾经那冗长厚重的过去。

att_1537167_副本.jpg

△藏在山城步道下的缆车轨道

步道上走的人多了,像刘文平知道“秘密”的人却少了,看似平凡无奇的步道下,“藏”着的是中国第一条客运缆车的轨道痕迹。

故事从1分钱开始

att_1537162_副本.jpg

△受访者提供的老照片

2月28日,若非昨日夜里梦到了自己与母亲的“1分钱”,刘文平也想不起这山城步道下的故事。

刘文平的母亲喜欢在嘉陵江边吹江风,从家绕着走,但也能走到江边。

后来在1944年7月,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和梅旸春来到这里,主持动工了我国第一条客运缆车——望龙门缆车。7月动工,次年5月通车,客运缆车连接望龙门车站与望龙门码头。

刘文平从母亲口中得知,缆车通车在当年是轰动重庆的大事,一时间万人空巷,重庆市民都挤到这里来乘坐缆车。

“比我年龄大,我出生的时候它已经运营了14年。当时乘坐缆车下行需1分钱,上行则需2分钱。”刘文平说自己爱看缆车,偶尔家里有闲钱,母亲也会带自己坐一次缆车,两节车厢,一趟百多个人。自己和母亲只坐下行,坐到底,就是嘉陵江岸边,有的人在江边耍,有的则买票又登上了轮船。虽然画面记忆有些模糊了,刘文平说自己还是记得那种市井喧闹的氛围。

刘文平说,1987年10月,重庆长江索道建成营运,达成了渝中区上半城与南岸区上新街的空中营运通道,望龙门码头到龙门浩的过江轮渡受到影响,望龙门缆车由此少了很多乘客。1993年,因建长江滨江路,望龙门缆车停运。

日客流量7000多人

att_1537161_副本.jpg

△望龙门缆车资料照片

一直居住在附近的李民,从家里老辈人留下来的相册里发现了几张当年通车时的照片。

老照片上,车厢像一个巨大的面包车,车头有一座山的标志,没有可以关闭的门,乘客在门边悬着探出头,打望外面的风景。

据说当年坐缆车有一大乐趣——两车在轨道鱼腹处相会的时候,两边车上的乘客互相打望。

当时缆车旁的河边非常繁荣,开茶馆和卖面、豌豆汤、香烟的特别多,每到轮渡靠岸时,河边非常打挤。

以前从望龙门过河到南山是最方便的,过了长江,对面就是龙门浩,上岸是上新街,爬莲花山上清水溪,就到汪山了,再过去就是南山。回来的时候,可花几分钱坐缆车上来,免去了爬坡上坎的辛苦。

att_1537172_副本.jpg

att_1537171_副本.jpg

△藏在山城步道下的缆车轨道

当时望龙门缆车采用的是什么技术呢?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市渝中区文管所找到了答案。

据记载,望龙门缆车工程设计采取在码头石梯上建造钢筋混凝土栈桥,然后桥上铺轨,轨上再行车,通过电力驱动往复运行。缆车道全长178米,上下高差46.9米。缆车轨道为鱼腹式设计,上下方向运行的缆车在鱼腹处错车,节约了上下行各修一条轨道的资源。建成之初,每日客流量有7000多人。缆车刚运行时每趟车之间的平均间隔时间为8分钟左右,每当夏季涨水时,缆车停运。

它将迎来74岁生日

f6a820eee79ebb1543b5c169048c66c7.jpg

△望龙门缆车素描

走到小什字山城步道下方,草丛中仍然可以看到中国第一条客运缆车轨道的痕迹。

att_1537169_副本.jpg

△藏在山城步道下的缆车轨道

缆车轨道还保存完好,隐藏在步道的下方,轨道上布满了鹅卵石,与缆车车墩共同守候在这里。虽然缆车车厢早已消失,但在步道之上,却又模拟修建了两个类似当年缆车的模型,每到夏天的时候,总会有附近的居民在这里散步乘凉。

望龙门缆车作为重庆最早的一条缆车线,从1945年至今,终于要迎来它的74岁生日。

关于城市的记忆,无外乎就是我记得你,你却已经把我忘了。当老的东西慢慢消失,我们才会陷入缓缓的思念。步子迈出的一个个上坡、下坡,似乎提醒着我们生命的顺势逆境,山城独特的道路与城市体系,早已与你我交织在一起。

坐缆车看望龙门景色,是我们儿时的记忆……

上游新闻记者 张皓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