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上游封面丨冷门的宠 热爱的人
2023-06-02 11:08:09 来源:上游新闻

初见张杨,是在斥资百万为爬宠打造的“热带雨林”中。上千种、超万棵植物通过水陆景观设计,模拟出爬宠原始的生境;从龟类、节肢类,再到爬虫类,上百种异宠在这个巨大玻璃房内自在栖息。

18年前,上大学的张杨养了第一只蜥蜴。喂食、繁育、陪伴,这是当初属于饲养员小张的快乐;18年后,一只变成一对,再变成一堆。用动植物构建自然“课堂”,让更多人听讲。这是现在,属于爬宠馆馆长老张的快乐。或许,爬宠的有色眼镜,该摘了。

冷门的宠

都说人如其名,张杨绝对是例外。

 蓝t恤,发型朴素,些许内向。他与刻板印象里,常年同稀奇古怪动物打交道的“叛逆少年”很不一样。

 和他一样沉稳的,还有采访中一直停在他肩头,两只色彩艳丽的鬃狮蜥。

 这是一种无毒、性格温顺的漂亮蜥蜴,极受“爬友”们所钟爱。爬宠,以爬行纲动物为主的宠物,囊括蜘蛛、蛇、角蛙、蜥蜴等大类。和猫狗类宠物相比,绝大多数爬宠为冷血动物,没有主仆服从概念。这意味着,它听不懂口令,不会求摸摸、求抱抱,少了太多互动性。

 这种单箭头的“爱的供养”却让张杨着迷。饲养方便,抗病性强是表面原因,张杨说,爬宠会熟悉主人的气味,久而久之产生的信任感能让这些小家伙放心大胆地停留在他身上。“那一刻,它们和我都是极其放松的。这种感觉很治愈。”

 快乐其实停留在饲养的方方面面。毕竟爬宠圈有句话:一旦入了“坑”,你很难只有一只爬宠。

 张杨至今记得带他入“坑”的那只丽纹龙蜥:外出采风去南京,爬宠的习性让一周的宿舍寄养本不成问题,但张杨不放心。愣是把这只蜥蜴揣上了绿皮火车;也忘不了第一只亲手繁育的豹纹守宫。那是让他感叹生命如此奇妙的两个月。“孵化箱的4个蛋,破壳了3只,我全程拍照记录,它们先露小鼻子,再是头、前爪、后爪、尾巴……”

 

近20年过去,豹纹守宫的繁育也早已脱离了个人自行摸索,自制孵化箱的模式。“现在孵化守宫,采用恒温生化箱。如果温度保持在26-28度,幼苗的性别基本为雌性,如果在29-30度,雌雄基本各半,如果在30-32度,幼苗就多为雄性。”

 张杨的爬宠科普,能让人轻松沉浸在一个从未涉足的知识领域。“饲养难度很高的红眼鹰蜥是我们俗称的’暴毙王’,它的饲养考究程度可以劝退90%的新手。” “全世界几千种蜥蜴,绝大多数没有毒,两种有毒蜥蜴最知名,一种希拉毒蜥,一种墨西哥毒蜥,但都不常见。“哦,你问蛇?我从来不养有毒的蛇……”

 他的只言片语像风,为我们掀起爬宠圈神秘的一角。

 那是区别于蛇有毒,蜥蜴会咬人,爬宠传播细菌等刻板印象外的有趣与真实。

热爱的人

从爬宠小白一路玩到爬圈大神。当初因兴趣促成的守宫繁育,更是为眼前这个深耕爬宠近20年的男人带来了经济回报。

 张杨并不避讳谈爬宠的“吸金”力。 他坦言,随着人们对爬宠接纳度,理解度的提升,爬宠有由“冷门”转“热门”的趋势。玩的人多了,某些爬宠价格也被“打”了下来。“过去随随便便几千的守宫,现在普通一点的小苗2、300就能拿到。”

 但圈内常识,爬宠价格主要还是看品种、品相基因。张杨所在的空谷团队就曾首次培育出四基因肥尾守宫,建立过许多基因叠加形式。团队去年的守宫类、宠物蛇类的繁殖量达近2000只,订单甚至销往了大洋彼岸。

 这也让张杨许多朋友不解:繁育就能赚钱,为什么还要花大价钱、大力气去建造一个以参观讲解形式为主的热带雨林爬宠馆。

 张杨本科学的是环境艺术设计,后研究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爬宠馆的承建对口了他的专业,却非他一人一时的冲动之念,实则是团队的一致所想。

 “它像一个大型的雨林缸,植物设计、微景观的制作研发还原出了各类雨林、荒漠景观。我们在给爬宠实现环境丰容的同时,也想把这个收纳了丰富植物、动物的‘作品’展示给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感兴趣的小朋友,去推广爬宠文化和雨林文化。”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张杨的上个周末被参观的小朋友包围了。”叔叔,蜥蜴到底变不变色?”“讲解员老师,角蛙究竟吃什么呀?蛇一周喂几次?”

 忙了一天的张杨却乐此不疲。

 让人知,让人晓,让人爱。

 爬宠的科普之路任重道远,有人在雨林中笃定前行。

记者 周荞 刘力

编辑 何闯

责编 周瑄

审核 阮鹏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家居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网络暴力
获取验证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