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它 > 正文
甜蜜的事业 芬芳的生活——中益乡蜜蜂产业热火朝天
04-15 07:00:00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1.png这里是距离重庆主城约两百多公里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从县城驱车1小时,便进入了曾被称为“贫中之贫”的中益乡。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辗转来到这里,问民生、察民情,留下了谆谆嘱咐、殷殷厚望。如今,一年过去了,中益乡发生了哪些变化?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怎么样?我们满怀期待,踏上了寻访中益脱贫攻坚之路。3.png中益乡全乡幅员面积160.5平方公里,49.8%的区域位于大风堡森林自然保护区内,呈现出“一河三溪三槽六山”的地貌特征。沿着宽阔的乡村公路一路向前,两山之间夹着河谷,水流潺潺,清澈见底,路旁整洁的农家小院,房前屋后,鲜花盛放,不少农舍的外墙上还装点着彩色的蜂箱。4.png听当地人说,中益乡有1200多年的养蜂历史,老百姓世世代代都会养蜂,如今,乡里正重点打造“中华蜜蜂第一小镇”,这两天,农委派来的技术员正在华溪村谭登周夫妇家教授养护知识。听到这里,我们决定马上前往老谭家一探究竟。沿着石阶登上陡坡,我们走进谭登周夫妇的小院儿。老谭正忙着和技术员检查蜂箱,见到我们,忙叫老伴儿搬出条凳招呼我们坐下。面对镜头,老谭有些腼腆,但一聊起蜜蜂,脸上便露出了笑容。9.png一年前,总书记来到老谭家,关切的询问夫妇二人的病情与生活。这一年,老两口身体恢复了许多,家庭医生定时家访,更打消了两人看病难的顾虑。如今,老谭不仅养了五箱蜂,还当上了护林员,每年除获得6000元护林补贴外,销售蜂蜜还能获得1200元。说起自己管护的林子里有哪些蜜源植物,老谭如数家珍。

老谭骄傲的告诉我们,他的蜂蜜因为品质好,一斤能卖到150元,不少城里人特地找上门来询问购买,眼下家里就剩下七八瓶,今年,他还要再养五箱。

凭借着天然的蜜源和纯正的品质,中益乡的蜂蜜口碑一直不错,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要想拥有过硬的竞争力,打造品牌是关键。

为此,中益乡通过打造“中药材种植+中蜂养殖+精深加工”产业链,推出一系列深化产业结构的精准举措,让养蜂户心里真正有了底。5.png盐井村的养蜂大户陈小平有好几处蜂场,其中最大的一个设在紫金坪,水泥路一直通到山顶,交通十分方便。

我们抵达时正是中午,陈小平和工人们刚吃过午饭,正忙着制作今年的新蜂箱。去年,他养了两百多桶蜜蜂,收获两千五百多斤蜂蜜,收益达到二十万左右。而在几年前,他还是一个风餐露宿的养殖户,为了照看牛羊,一个人住在山顶简陋的羊圈旁,经常一个月都回不了家。

陈小平告诉我们,他的蜂蜜不仅能卖给乡里的扶贫车间,还可以通过村里的电商销往外地。今年,他不仅要卖蜂蜜,还打算多繁育优质蜂种卖蜜蜂,当我们问到今年预计能赚多少时,他颇为自信的挥了挥手,表示要比去年翻上一番。

陈小平口中的扶贫车间就设在光明村。在公路旁,远远的就能看见一个蜜蜂造型的拱门。由于这段时间不是取蜜期,厂里没有工人上班。工厂的负责人告诉我们,通过技术培训,许多村民在蜂蜜集中收获的季节,都会来厂里参与生产加工,解决了不少就业问题。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及日益完善的产业配套,不仅中益乡老百姓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甚至还吸引了外地人前来中益养蜂创业。8.png在一处正在翻修的蜜蜂繁育基地,我们便遇到了一位从江西来的年轻小伙。他告诉我们,自己是职业养蜂人,在电视上看到了中益乡正在在打造中华蜜蜂第一小镇,觉得有奔头,有潜力,便不远万里来到了这里创业。

如今,在中益乡总能看到一句宣传口号——甜生活,新中益。7.png通过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打造“中药材种植+中蜂养殖+精深加工”产业链,中益乡因地制宜发展吴茱萸、盐肤木、脆红李等蜜源植物,新改建中蜂良种繁殖区(场)、养殖中蜂8000群,依托中国农科院、市畜科院和西南大学开展“院校—企业—农户”合作,推进蜂蜜精深加工,建设中蜂休闲体验园,培育“三峡蜜罐”品牌,创建“中华蜜蜂第一小镇”。2.png先吃黄连苦 后享蜂蜜甜——找准了优势,选对了路子,中益乡的老百姓们正鼓足干劲,为这份世代传承的甜蜜事业努力奋斗,让中益乡古老的养蜂业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斯瑜 张永波 张晗 杨冰洁 万书路 熊雯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