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 > 正文
82天,最短高三下
07-11 15:43:45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今年的高考,确实有太多的不容易,从开学到高考就82天,日子每天都得算着过。”礼嘉中学高三三班班主任李立军感叹道。7月12日,高考结束已经4天,而李立军还没能“交卷”,随时都盯着班级群里的动态,对答案,估分,谈志愿都是和学生每天要进行的话题。

1.jpg

开课第一讲的主题很简单,就三个字——不要怕。

上弦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严重打乱了全国考生的复习计划,李立军所带的班级也不例外。4月16日,三班的学生重新回到课堂。面对惴惴不安的学生,李立军知道,当务之急是要稳定“军心”。

李立军今年48岁,东北人,学生们都亲切地唤他“老李”。从教26年来,老李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为了孩子们,老李索性把办公室搬到了3班隔壁的多媒体教室。

一位学生摘下口罩,用帽子蒙着头在课间打盹儿。

在家上了两个月的网课,回归课堂的学生总免不了犯困。他们用化学原理替自己辩护:戴口罩导致氧气供应不足,二氧化碳过多,加之读书算题又费脑,大脑供血不足自然就会犯困。

趴在书本上酣睡的学生。

为了击退睡意,一些学生主动站着听课。为了不挡住其他同学的视线,有站过道的、有站最后一排的、也有站墙根的。

久坐必然会腰疼,哪怕他们才20岁不到。课间,老李与语文老师讨论教学进度,走廊里,同学们相互之间帮忙按摩腰部。

晚上11点是全校大消毒的时候,老李趁着学生们下晚自习后,独自一人在“办公室”里批注明天习题的重点。

一周时间,学生们心收大半,状态回归正轨,自主意识增强。一方小桌,安静一隅,都是学习的地方。

五个学生,抢记的知识点各不相同。

“交出你刚刚背的知识点,我就不开‘枪’。”

晚自习,喜欢安静的学生在走廊里学习。

满弓

随着高考日的不断逼近,老李越发严苛,他逼着学生把弦绷到最紧,把弓拉到最满。老李让每个学生写下自己的豪言壮语,贴在教室后的黑板上,旁边的高考倒计时分外醒目。

早上6点30分必须起床,7点10分的早自习他必站在教室的中央,让每个学生都站起来,读出来,一是背知识,二是醒瞌睡。

今天背了,明天忘,知识点背到卡住时有发生。

午饭时间,一边啃玉米,一边背单词。

午休时间只给30分钟,要么是趴在书本上睡着,要么就是书本压着你睡去。

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是寄宿,晚上10点30分下课,11点老李准时查寝室。女生寝室老李很少去,但去了就催促她们快点洗漱,也会担心空调制不制冷、夜里有没有蚊子……

睡觉前,寝室里讨论起白天不懂的习题。

查男生寝室,老李从不偷瞄,直接推门进去,看见谁嘻嘻哈哈的,会略带“恐吓”地说:“信不信我大嘴巴子呼你,赶紧给我洗漱上床,不然净瞎聊了,没几分钟在搞学习。”

晚上11点到12点是床上自习时间,每个学生都备有一方小桌、一个小灯。可坦白的讲,很多学生都认为这一个小时的学习效率并不高,但是看着其他同学都在挑灯夜战,自己似乎也没脸早睡。

也有学生夜里会看书到凌晨1、2点。

离弦

弓弦拉满以后就是箭飞驰的时刻。高考前一周,老李不再过多的施压,而是让他们逐渐展现自我,以一个充满自信的状态去迎接高考。

课间嬉戏摸高在前两个月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用老李的话说,别说嬉闹,就算说笑声太大都不行。如果课间太过兴奋,到了上课的时候至少得用5分钟的时间来平复心情,才能进入学习状态,而这5分钟对孩子们来说是十分金贵的。

7月5日,全校的考生提前2天出发到考点周边酒店入住,提前熟悉考场。出发时刻,全校高二学生夹道欢送,食堂的阿姨亦在其列。

进入酒店那一刻,应该是每个学生这些天来最放松的时刻,舒适的大床和凉爽的空调房,他们可以放心吃地零食,酒店里的麻将也变成了他们手中的“积木”。

女生之间复习起了之前经典的舞蹈。

一位男生从酒店里拿出五个纸杯子和酒店里的茶叶,再摆上平常上课用的电子表,给同学讲起最近在书上学习的茶道,说五个杯子不同时间能泡出五种不同味道。

考前最后一堂自习课是在酒店会议室里几个班的学生一起拉通上,除了保持之前的作息时间以外,也让学生们不会过于散漫,同时也有心理安慰作用,大家都在一起,他们不是孤军奋战。

一米七六的老李则蜷坐在最后一排的地毯上,守着他们。无论是学生前来问习题还是交流看法,老李都异常温柔的回答,这种席地而坐的交流方式,是老李之前从未有过的。

中靶

“箭已经飞了出去,至于能飞多远,能不能中靶已经不是谁能控制的了,能做的就是安静的守候在他们身边。”

三班学生陆续走进考场。

在候考区,一个小孩在警戒线外好奇地看着这群等待的大哥哥大姐姐。

最后一堂考完,三班第一个奔出考场的学生的表情足以说明一切。

从考完到解散,不到半个小时。老李看着四散走出校门的学生,在原地站了良久,他说:“没觉得如释重负,反而有些怅然若失,我还需要一些时间。”

随后,老李一个人回到了教室,看着黑板上高考倒计时和孩子们留下的豪言壮语,他感叹道:“其实教育就跟上一堂课一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总是尽力把自己知道的东西讲给他们听。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希望我所讲的能对他们的人生起到些许作用。”老李叹了口气道,“不过也还好,至少半个月后成绩出来了,填报志愿时,他们有些能想起我,我也还能起到一些作用。”

他又回到旁边的“办公室”坐下,只是等了很久也没有前来问习题的学生,便衬着头呆坐了好一会儿……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李野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