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打响“重庆油茶”品牌! “一滴油”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2024-05-11 14:20:27 来源:上游新闻

怎样打响油茶品牌?如何用油茶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重庆给出了答案。

在中国,油茶是木本油料主要树种,发展油茶是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增加食用油供给、确保国家粮油安全的重要途径。

2022年底,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重庆是15个适宜种植油茶省(自治区、直辖市)之一。

近年来,重庆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积极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科学编制印发了《重庆市油茶生产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到2025年,全市油茶林面积超过160万亩,重点涉及全市12个区县,努力争取茶油产量达到1.2万吨,茶油产值24亿元左右。

同时,该行动方案将酉阳县、秀山县、彭水县等5个区县划定为油茶中心区,丰都县、黔江区等3个区县划定为油茶适宜区。这些区县通过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壮大油茶产业,打响“重庆油茶”品牌,为乡村经济发展装上新引擎。

酉阳县

“酉阳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酉阳位于北纬28°、全球黄金种植带的武陵山区腹地,水热充沛,土壤以微酸性为主,是油茶发展适宜区。

近年来,酉阳把油茶产业作为全县“1+9+X”农业产业体系的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大力推动油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

如今,酉阳县成功纳入全国油茶生产重点县、全市油茶生产中心区,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酉阳茶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酉阳茶油”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重点联系指导名录。

“酉阳县是重庆市油茶大县,发展规模、产业链条、技术支撑、品牌培育在全市都具有明显优势。”酉阳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到2025年将累计建成油茶基地50万亩,茶油产量0.5万吨,实现茶油产值10亿元。

下一步,酉阳县将落实好6个方面重点任务,具体包括:

加强品牌建设。开展油茶品牌提升工程,推动油茶绿色食品认证、有机认证、知名品牌及国际质量认证,健全茶油品牌营销网络,进一步做强做响“酉阳茶油”品牌。

加快建设高标准油茶林。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示范油茶基地15万亩,改造低产林7.45万亩,建设油茶产业示范园。

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年培育合格良种苗木1000万株以上,确保油茶种植和低改良种使用率达100%。

优化加工生产布局。规划建设集加工、仓储、物流为一体的油茶加工园,新建年加工能力3000吨的茶油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1.5万吨。

加强科技创新推广转化。依托国家油茶研究中心、重庆市林科院技术力量,继续开展油茶科技攻关,建设西南油茶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普宣教园,打造油茶科技研发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

培育经营主体。发展油茶大户、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150家,做强油茶精深加工企业5家,力争培育上市企业1家。

秀山县

“电商+”推动油茶和电子商务深度融合

秀山是全国油茶产业重点区域,位于武陵山脉中段,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年平均降水量为1300毫米,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条件有利于油茶高产稳产。

2009年以来,为推动秀山油茶产业发展,该县先后与国家油茶科学中心、西南大学、江南大学、重庆市林科院等多家国内科研单位、院校达成战略合作,在油茶产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全县油茶产业规模达22.5万亩,建成重庆市油茶研发中心1个,现有油茶良种繁育基地1000亩,油茶良种采穗圃800亩,产业覆盖26个镇街、184个村,惠及农户5.3万户。2023年实现产量茶籽4500吨,茶油1200吨,产值2.8亿元。

秀山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本地企业和品牌数量少、规模小、知名度低,产业基础弱是主要原因。但随着油茶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下一步将以“聚资源、树品牌、闯市场”为思路,依托县国资平台牵头打造“秀山山茶油”品牌,挖掘打造秀山油茶历史文化,建设油茶文化高地、西部茶籽茶油交易集散中心,创建线上交易平台,提升油茶市场数字化水平。

下一步,秀山将依托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研究推动农村电商拓展茶油销售渠道,持续加强茶油品牌宣传。围绕“电商+”特色效益农业,推动产品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加强文化创意产品研发,丰富产品种类,强化品牌效应。

彭水县

多个油茶商标知名度逐年扩大

彭水县是重庆市油茶重点县,也是全国200个油茶生产重点县之一,发展油茶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早在2010年,彭水以基地培育为前提,以农户增收为重点,坚持科技创新、坚持龙头带动,把油茶产业作为富民产业强力推进。

截至目前,全县已有39个公司、38个专业合作社、17个大户参与油茶基地建设,带动33个乡镇(街道)、2.4万农户发展油茶产业,总面积达到15万余亩,初步形成“2点+4线”的格局。

彭水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见缝插针”种植油茶,当地积极探寻油茶“五旁”植树试点,即充分利用村旁、宅旁、路旁、水旁、耕地土坎等非耕种区域,实行集约化经营。

据悉,彭水现有“苗嫂”“将军柱”“极地”等茶油商标,正在申请“九曲源”“秭宸”商标,而且知名度逐年打响。

“十四五”期间,彭水将继续扩大全县茶籽出油率高的优势,将工作重心放在基地建设上,同步推进产品研发。在精深加工上,先建设“小而优”的精深加工生产线,“十四五”末,待丰产期到达、产品较成熟后,再通过招引大中型生产企业等方式,加速全县油茶精深加工业发展,推动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丰都县

形成集油茶产业基地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眼下,栽种油茶已进入尾声。丰都县武平镇磨刀洞社区的田间地头,村民们穿梭于林间,正在补种油茶树苗。

丰都县武平镇2021年引进“茗香乡”山茶油旗下的重庆科特派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并在原有的油茶种植基础上发展山茶油产业。利用坡耕地和撂荒土地资源,种植区域遍布7个村26个村民小组涉及536户,累计油茶种植面积达到16800亩(其中挂果面积超过8500亩)。2023年,鲜果产量达到40万公斤,农民实现产值120万元,带动421个村户稳定增收,260余人直接和间接就业,油茶已成为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好项目。

在3月20日重庆市林业局举行的“趣森活 享自然”——2024年国际森林日活动上,重庆科特派林业开发有限公司被授牌成为全市第三批林业龙头企业,该公司总经理王友国表示,“未来,我们要打造从油茶种苗培育、精深加工到全媒体营销的全产业链条,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王友国介绍, “茗香乡”山茶油团队以油茶产业为核心,开发以“茗香乡”为商标的食用山茶油和母婴护肤油,以“茶欧萃”为商标的洗护系列化妆品、以“茶浣香”为商标的清洁日化品,2023年产值达500多万元。

到2025年,丰都全县以武平、三建等乡镇为主发展油茶种植面积将达到5万亩以上,形成集油茶产业基地及山茶花海乡村旅游、油茶加工产业链、油茶科普、油茶精深加工研发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新闻多一点>>

专家建言:

开展油茶相关旅游观光 

持之以恒做强油茶品牌

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高级工程师晏巧介绍,目前全市油茶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涉及20多个区县,茶油年产量约2000吨,具有一定规模的油茶加工企业8家。

经过多年发展,重庆油茶形成以酉阳县、彭水县、秀山县为主的渝东南产业发展中心区,以丰都县、梁平区、奉节县为主的渝东北产业发展适宜区。油茶产业已基本构建起以龙头加工企业为发展引领,连接资源生产和市场营销的油茶全产业链条,形成企业、合作社、大户以及广大农户等多方参与。

如今,茶油健康保健功效正日益得到社会认可,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盛,油茶产品销量持续增长,并涌现出一批特色品牌。重庆有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酉阳茶油”,同时获得“有机茶籽”“有机茶油”两个认证,市知名品牌4个(琥珀油茶、五福缘、英棋、五福盈)。

“目前,重庆油茶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晏巧表示,一是油茶生产水平较低,低产低效林占比大;二是高质量高标准示范林未成林、示范引领作用未显现;三是产业链不健全,加工企业总体数量偏少,规模小,缺乏高端产品研发,产业带动作用不强;四是资金投入不足,油茶栽植前期投入大,后期管护费用高,目前油茶生产无专项资金,政策补助资金有限;五是落实“非农化”“非粮化”的要求,可用于新增油茶的土地有限。

那么,“重庆油茶”产业怎样才能更好地打响品牌?晏巧介绍,相较于市场上普遍流通的食用油,茶油一直被视为山珍贡品,素有“油王”之美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他建议,可以将油茶定位为健康食用油品牌,通过设计品牌形象、挖掘品牌文化内涵,持之以恒做强品牌、提升品牌价值。

同时,结合乡村振兴,开展油茶相关旅游观光,并建设体验式农业休闲示范基地及相关配套设施、智慧化管理系统、导视系统、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观光游步道等相关基础设施。春季采摘油茶树上的茶耳、茶苞,套种矮秆油菜花观赏;夏季采摘瓜果蔬菜,林地旁修建长廊花架,种植变异瓜果、林下种植彩色辣椒;秋季油茶果成熟之后,可参与油茶采摘体验、茶油手工作坊榨油体验;冬季观赏油茶花,举办油茶花节、油茶摄影比赛、体育赛事等。

上游新闻记者 王乙竹

编辑:滕飞飞    责编:郭承斌    审核:程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家居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网络暴力
获取验证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