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论场 > 正文
今日评论速览 | 家庭成员之间也须恪守法律底线
2022-05-05 11:18:09 来源:上游新闻

5月5日国内主流媒体观点聚合:

家庭成员之间也须恪守法律底线

刘先生和路女士是夫妻,路女士私自在刘先生的小汽车底部安装了定位器,刘先生认为这一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健康权、财产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遂将路女士告上法院并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1万元。近日,法院二审判决妻子侵犯丈夫隐私权,赔偿丈夫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元。现实生活中,除了夫妻关系,亲子之间、情侣之间等亲属关系、亲密关系,也有可能成为个人隐私权、安宁权等权利被侵犯的重灾区。

应该明确的是,隐私权、安宁权是体现人格尊严的基本权利,不应因施害者与受害人之间存在特定关系而被忽视,这在我国民法典中已有体现——“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他人隐私权。”隐私权作为一项具体的人格权,性质上属于绝对权和支配权,具有对世效力,任何人对他人实施侵权行为都应付出相应的代价。从宪法到民法典,从未成年人保护法到个人信息保护法,我国对于个人隐私权、安宁权等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和规定是较完备的。但现实中,当特定关系权利和个人权利发生冲突时,无论是当事人还是司法机关,都可能受到一些观念的影响,比如“家丑不可外扬”“清官难断家务事”等,这也使得一些被侵权人的权益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维护。工人日报评论认为,上述案件提示有关各方——司法对隐私权、安宁权的保护会越来越全面、细致,即便是家庭成员之间也应恪守法律的底线。

网红店,成也流量、败也流量?

似乎网红店的宿命就是,排队、种草、发朋友圈,然后从无人排队开始的消亡。互联网经济的本质是眼球经济,网红店的营销本质,是一种线下店铺对于线上流量的应用,通过线上种草、社交裂变、精准分发,突破原有的线下店铺覆盖范围,能够吸引更广域的客流。但是,核心还是对社交媒体下的人心的精准把握:打卡就是时尚,排队就是投身潮流。

只是,当网红餐饮店的经营逻辑在于排队“景观”,在于线上流量的驱策,而消费者的动力源于打卡,源于怕被说成落伍的恐惧,却不怎么在乎食品口味。当网红的新鲜感消失,线上流量见顶,而时尚的标签快速折旧,那么必然导致了网红复购率的下降。做不成回头客的生意成为众多网红店骤兴骤亡的原因所在。网红的标签像一个“诅咒”,成也时尚,败也时尚,成也排队,败也在于排队。

光明日报评论认为,餐饮经营业的生命周期注定是快节奏的,“从前慢”的生活一去不返。或许,我们应该有足够强大的内心,以及足够丰富的精神去抵御那种“被落伍”的恐惧,这样的我们就会有足够平和的心态去看待那些“必须赶上的潮流”。

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撑起安全伞

近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热词。一方面,新就业形态是对传统就业形态的有效补充和延展,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质量普遍不高,存在用工关系复杂、社会保障不足等问题,就业岗位多而不稳。尤其是相较于习惯“任我行”的平台,处于弱势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缺乏话语权,往往只能被动接受劳务派遣等条款约束,相应的合法权益容易被侵害。

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当而且可以有所作为。可在不干预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下,督促企业制定或修订平台进入退出、订单分配、计件单价、抽成比例、报酬构成及支付、工作时间、奖惩等直接涉及劳动者权益的制度规则和平台算法。比如,陕西近期出台了首部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政策文件,提出不得将“最严算法”作为考核要求,要通过“算法取中”等方式适当放宽定额标准。经济日报评论认为,发展中的问题需要规范,规范才会有利于长远发展。行业主管部门与职能部门还应通力协作、多办实事,围绕劳动者的呼声和诉求扩大工作的覆盖面,解决这一群体的停车、充电、饮水、如厕等难题。

“月薪1万多招不到人”是市场的提醒

有媒体报道称,月薪1.4万元都招不到机械专业学生。上述1.4万元都招不到的机械专业学生来自985高校,且早已被其他“大厂”以“年薪二十几万、三十几万”的更高工资提前签约锁定,而给出1.4万元月薪的制造企业已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给出这样的标准,是公司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两相对比之下,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即中国的部分制造企业需要及时更新市场观念,正确看待制造业人才。

工资是劳动价值的最直接体现。“高”薪招不到人已不再是年轻人嫌工人社会地位不够高这样单一的原因导致的,而是因为企业并没有通过合理薪酬来给予年轻人足够的尊重。市场需求始终是影响高校人才培养和年轻人专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当年轻人看到制造业的行业前景和“钱景”,他们自然而然愿意为此而付出。光明日报评论认为,这样的观念并不俗气,反而是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具体呈现。因此,解决多行业缺工问题,就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当市场需求与就业需求不再错位,“最缺工”现象才能够得到缓解,全社会的就业压力同样能够减轻。

确保算法应用向上向善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推荐算法、价格算法、排名算法等不同形式的算法,在各类APP中广泛使用,在给人们提供更便捷互联网服务的同时,也引发各种问题。今年3月1日,国家网信办等4部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正式施行,依法对算法乱象进行监管整治。随着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规定陆续出台,我国在数字治理方面的法网日渐织密,针对算法应用形成了日趋完备的规范和监督体系。

人民日报评论认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纠正算法滥用乱象,各类短视频、电商、社交及餐饮外卖等网络平台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在提供算法服务时,必须健全基础模型、应用结果等方面的审核检查机制,不能侵害用户合法权益,不得合成虚假不实内容,不能利用算法屏蔽干预信息呈现,影响网络舆论或者规避监管。此外,还需多方合力对算法滥用乱象进行综合治理。网信、工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共同协作,聚焦网民关切,定期梳理算法应用情况,深入排查整改互联网平台算法安全问题,评估算法安全能力,督促企业利用算法加大正能量传播、主动处置违法和不良信息,消除各类算法安全隐患,严肃问责和处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推动算法综合治理常态化和规范化,确保算法应用向上向善,进一步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上游新闻评论部综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