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论场 > 正文
今日评论速览 | 品牌联名不能一联了之
04-21 10:22:49 来源:上游新闻

4月21日国内主流媒体观点聚合:

品牌联名不能一联了之

联名是时下品牌营销热衷的玩法,一些兼具话题传播与产品创新的联名款,能为品牌带来诸多价值。近期,椰树与瑞幸联名的新品首发日销量超过66万杯,使双方获得比单打独斗更大的影响力,实现“1+1>2”的营销效果。吃准联名红利,各路品牌都在变着花样玩跨界联名,试图赢得眼球和销量。成功者有之,翻车者也不少。那么,喧嚣与火爆背后,什么才是跨界联名赢得消费者长期认可的根本?

品牌联名千万条,为消费者带来新的价值是第一条。品牌联名不能一联了之,更不能为了一时热度而舍本逐末,一味跟风只会被流行“绑架”。《2021全球时尚IP白皮书》显示,79%的“新世代”表示购买联名单品更侧重对其个性与风格的考量,而非跟风。经济日报评论认为,联名款商品,卖点在“联名”,重点仍是产品价值。联名只是众多营销手法中的一种,好的、对的产品才是品牌发展的根基。这就需要联名品牌把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体验摆在突出位置,围绕需求创新商品,并不断迭代更新,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品牌实力,做到既卖得了情怀,又经得起市场考验。抛开联名的噱头,广大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产品满足了他们什么需求。

避免会员分层变成会员缩水

4月18日,优酷新剧在会员抢先看基础上,推出邀请好友可以再抢先看最新两集的活动。值得一提的是,解锁每一集都需要邀请5名不同的好友,助力者还要看完小视频才能助力。电商平台拉新方式对内容平台适用度如何,都是优酷仍需面对的问题。

“抢先看”途径上,让会员再付钱还是拉好友,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此前被密集点名的超前点播。2020年,爱奇艺在老会员协议中增加超前点播相关规定,因未尽到合理提示义务,更新条款被判决无效。对原告要求取消超前点播这一机制的请求,法院则未支持,理由是商业模式探索本身不违反法律规定。正因如此,普通会员基础上的星钻VIP会员、拉好友再抢先看等超前点播新变式层出不穷。超前点播新变式是长视频平台应对营收压力之举,但即便国内长视频平台整体收费比国外低,差异化付费等商业模式相关探索的用户接受度还是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因为长视频平台在改进原来扁平化会员管理过程中,未能区分好不同等级会员权益,使老会员含金量缩水;二是内容没升级,升级会员收费就没有说服力。南方日报评论认为,长视频平台想在现有会员制度上探索营收新路径,要靠内容创新和差异化运营带动。质价对等,用户才会为商业模式创新买单。

有公司为防“摸鱼”检查员工手机电量图!管理模式是不是跑偏了?

为防员工“摸鱼”,公司够拼的!据报道,武汉一网友发文吐槽称,领导发布群公告要求员工下班前将手机电量消耗截图私发检查。检查时不只是单纯的看剩余电量,还要检查当天手机各类App的消耗电量,目的是不让员工上班期间刷视频、玩游戏。当然,员工上班“摸鱼”是不对的,磨洋工应该受到批评。但是,与要求员工下班前将手机电量消耗截图私发检查相比,管理者更应思考的是,为何员工会“摸鱼”?如果大批员工都“摸鱼”,问题恐怕不都在员工身上。管理者应反躬自省,企业文化是不是变味了,公司管理模式是不是跑偏了,整个企业的风气是不是发生改变了?

齐鲁晚报评论认为,不把员工当人看,员工就不可能把企业当成家;把员工当贼防,员工就会跟企业离心离德。对员工不可放任不管,但是,好的管理之道带来的是事半功倍,反之则会导致事与愿违。遵循管理规律,尊重人情人性,让员工感受到温情,员工才更有拼搏精神,与企业一道攻坚克难,渡过难关。

解套“培训贷”还需上好这一课

近日,有媒体援引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消息称,多名大学生遭遇“培训贷”骗局。有培训机构以提供兼职工作为由,诱导学生接受课程培训,并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填写不真实信息办理“培训贷”。至于结果,要么公司“跑路”,要么培训结束后以培训考试或入职考核不合格等为由,告知学生无法被录用。求职的学生“竹篮打水一场空”,还背上贷款,支付高额利息。

近期,部分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进行“反向背调”,引起舆论关注。如果大学生在做任何规划时,都有这样的清醒意识,做足“背景调查”,自无“虚假招聘”“培训贷”等滋生的土壤。而要提升大学生相关的观念水准与能力水平,有赖于高校对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的重视与投入。光明日报评论认为,需要注意的是,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不该是给学生简单灌输“不要挑挑拣拣”“先就业、后择业”等模糊概念,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甄别并分析外部环境、用人单位情况的能力,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和基于此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如此,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无论选择何种就业之路,都会更加理性。

警惕违规网售医疗器械的风险

包皮环切器、强脉冲光脱毛仪、夹鼻止鼾器……目前,不少医疗器械都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购买,然而,不是所有医疗器械都可自用。部分商家在线上销售医疗器械并不规范,在宣传方面只讲操作便捷,却不告知消费者相关产品属于医疗器械,也无任何风险提示。由此导致的结果是,缺乏医学知识的消费者在购买医疗器械后自行操作屡陷险境。

虽然我国法律允许推荐部分医疗器械给个人自用,但是,商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要求宣传、销售,消费者也要理性购买——选择合法规范的商家和产品,不要被商家误导后盲目购买和操作。某种角度上说,网售医疗器械行为不规范其实是在“兜售风险”,商家只管数钱,而消费者则面临不当操作可能带来的隐患。工人日报评论认为,对这些乱象,寄希望于消费者靠自己的能力去判断和避免,并不现实。一者,商家自身要掂量后果,不能为了赚快钱而置消费者健康、生命于不顾,一旦出了事,其必将面临相应的索赔和行政处罚;二者,电商平台不能纵容商家胡来,应严格准入和日常管理,采取有效手段遏制商家的任性而为;三者,监管部门应该有更大作为,让那些故意混淆视听、违法违规销售的商家现出原形,不敢再作妖。

上游新闻评论部综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