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渝快报 > 正文
因为珍稀 所以珍惜!重庆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
2024-05-22 06:53:12 来源: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消息,疏花水柏枝是三峡库区特有的珍稀植物,在我市长江流域几近消失,科研人员攻克难题实现大规模人工繁育,让它们重新“回家”;崖柏一度被宣布“野外灭绝”,如今在重庆累计人工繁育174万株、野外回归52万株……

重庆拥有森林、河流、湿地、草甸、灌丛等各类生态系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也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全市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1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4种。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近年来,重庆不断强化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通过加强栖息地保护和人工繁育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

① 218块自然保护地成为濒危动植物的家园

初夏,南川区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意盎然。

崖壁的树枝上,几只黑叶猴悠闲地躺着啃树叶。它们的萌态被不远处一台红外线监控设备悄然记录下。

黑叶猴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全球数量不足3000只,其中180多只生活在金佛山。从2014年起,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开展黑叶猴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等研究,为其布置了生物廊道、自助果林等,帮助其种群繁衍壮大。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最直接的方式。

“我们完善保护设施和保护标志,组织开展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将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自然资源、自然遗迹最为精华的地方纳入自然保护地进行全方位保护。”市林业局保护处副处长吴婧说,目前全市设立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218个、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8处、候鸟迁徙通道9条、国有林场69个,拥有国家重要湿地2处,9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我市将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内容纳入林长制考核指标,优化整合现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着力解决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等历史遗留问题。

预计到2035年,我市自然保护地将占全市辖区面积18%以上,自然保护地管理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不过,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不仅数量少,而且分布区域极度狭窄。比如,曾一度被宣布“野外灭绝”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崖柏,仅在雪宝山区域存有少量野外种群,且种群年龄结构老化,结实能力较低,一旦出现病虫害等极端情况,这个物种就可能灭绝。

因此,仅靠就地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还远远不够。

② 用科技力量守护生物多样性之美

要更好地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科技的力量不可或缺。

“我们在就地保护的基础上,实施迁地保护、人工繁育等工程,让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在更多的自然环境下繁衍,形成自然更新的群落。”吴婧说。

作为我市濒危植物研究保护的重要场所,南山植物园从20世纪起就开始对南川木波罗进行迁地保护,累计从原生地移栽了200余株南川木波罗,母树数量和年采种量逐年增多,成功繁育出子一代。

目前,我市已科学构建银杉、南川木波罗等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群落,完善了以植物园、动物园、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遗传资源库为主的迁地保护体系。

联动高校科研院所的专业优势,我市还持续推进了崖柏、荷叶铁线蕨、林麝、长江鲟等重点物种人工繁育及野化放归,使一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

例如,荷叶铁线蕨在三峡库区累计野归超8000株。回归地之一的万州区三峡珍稀植物园自创空心砖砌台、挂袋回归两种方式,营造了与原生地相似的生境,荷叶铁线蕨回归存活率超95%。

又如,重庆药物种植研究所持续研究林麝的人工授精技术,累计繁殖林麝幼崽150余只,同时进行林间放养技术研究,为林麝放归自然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累计对近百种珍稀濒危动植物实施了抢救性保护,一批物种的濒危程度有所缓解,受威胁状况明显改善。”吴婧表示,接下来,重庆还将打造覆盖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种质资源库,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引种、繁育等提供更多有价值的遗传资源。

此外,各自然保护地依托大数据、卫星遥感等新技术,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利用野外红外线抓拍相机等前沿科技,进一步摸清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底数,并对人类活动进行动态监管。譬如,在巫山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卫星遥感监测系统不仅实现了对大灵猫、白冠长尾雉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智能巡护、监测,还有效防止了偷猎等行为。

③ 每个人都是生物多样性守护者

一人、一树、一群“鸽子”。巫溪红池坝,七旬老人斯发林与珙桐树的故事让人直呼“好暖”。19年来,老人屡次身陷险境,将19年芳华化作树的年轮,演绎着一个人与一棵树的情缘;

浇水、除草、牵拉遮阳网……江津区的江岸边,几乎每天都能看到鸿鹄护渔志愿队队员的身影。“我们负责管护回归至龙华镇长江江岸的1000余株疏花水柏枝,一天不来看看,心里就发慌。”队长刘鸿说;

垫江东印山上,三名60后老人8年来跋山涉水,在云贵川渝等地进行了近40次科考,在深山中开辟出一方药谷,对500余株珍稀濒危药材植物进行迁地保护……

除了科研工作者,在重庆还有无数这样的平凡人,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捍卫着大自然馈赠的美好:从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增殖放流,到坚决向野味说“不”;从爱护身边一草一木,到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因为珍稀,所以更需要珍惜。

政府层面,协同机制也在不断完善。《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强林业、检察、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和与周边省市县的跨域协作,全面推行“河(湖、林、田)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制定完善林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领域的地方性法规,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合力。

其中,江津区率先携手四川省合江县、贵州省习水县三地检察院会签了《关于建立四面山跨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协作的意见》,通过开展巡回审判,对辖区非法捕捞水产品、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案件进行了公开审理,收到以案释法的效果;市高级人民法院制定《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助力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意见》,提出依法严惩破坏生物多样性犯罪、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等13项措施,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能力和水平。

巍巍高山,汤汤江水。每个山城儿女,都是生物多样性的倡导者、参与者、捍卫者!多样生物,我们共同守护!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左黎韵

原标题:因为珍稀 所以珍惜 重庆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

编辑:邓晞    责编:吴忠兰    审核:冯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家居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网络暴力
获取验证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