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夜雨 > 正文
上游•夜雨丨可否期盼孤绝之美——观徐兵锔瓷、金缮作品有感 - 吕岱
11-15 10:00:00 来源:重庆晚报 吕岱

15824649145524.jpg

可否期盼孤绝之美

——观徐兵锔瓷、金缮作品有感

吕岱

锔瓷与金缮,虽可追溯及古,然对大众而言却十分隔膜,由此或可说,过于小众的锔瓷与金缮犹如孤绝之艺,孤绝之艺产生孤绝之美。

我是由于青年艺术家徐兵的作品而得以一窥锔瓷、金缮之界的。

锔瓷源于民间生活,关乎手边器物。器物破损,不舍弃之,锔缮修复,历久成艺。但是,锔瓷最初作为一个职业或行当被认为是低级而下贱的。《横跨中国大陆——游蜀杂俎》(日本,中野孤山)一书中说:

“这种锔瓷器的行当是最下贱的。从事这种职业的人手提一个竹篓子穿大街过小巷招揽生意。竹篓子里装着从大街或路旁捡来的饭碗碎片和一两把穿孔锥。用于锔碗的锔子有铁制和黄铜制两种,金银制的应该算特别之物。当地没有烧接瓷器的。他们干活非常熟练。破成小块的瓷器,他们都能给锔上。如果破碎成粉末或破片小的无法穿孔,则用事先拣来的其他破片代替。穿孔锥采用辘轳结构,钻孔时只需要前后拉动弓弩,穿孔锥就旋转起来,这样很快就能在破片上钻出孔来。锥的顶端嵌有金刚石,所以轻而易举且精巧地在陶瓷或玻璃上钻孔。据说穿孔锥一把价值四百文。锔瓷器的费用,根据所锔数量的多寡而定,并且所用锔子的种类不同价格也有差异。黄铜锔子五文,铁制锔子二至三文。”

锔瓷,简言之,即是把破碎的瓷器、陶器等物器用金属“锔子”如打钉一样地修复连缀起来。金缮,则是用大漆类的天然材料对残缺器物粘合修复。可金缮的器物包括陶瓷器、竹木器、玉器及象牙制品等。对于日常所用的锅碗瓢盆等进行修补的俗称“粗活”,对贵重精致之物进行修复加工的雅称“秀活”。“粗活”重功能,“秀活”玩品位。

40多年前,社会中常有“补锅匠”及“补碗匠”走街串巷,吆喝连绵,此种补锅锔碗,是为弥补困顿生活。还有一类,手伴之物偶尔摔碎,此器物也许价廉而情厚,人物难以离舍,故寻锔求缮,以求链接记忆,修复岁月。还有另类,如古时八旗子弟、公子哥儿,将贵重、精致器物任性摔坏,再遍访民间高人或锔或缮,再相互斗玩、把赏及炫富。

徐兵,小哥一枚,2006年偶遇台湾师傅,从此一脚跨入锔缮之界。十余年间,他玩音乐,画油画,搞设计,任教习,当茶农,仿佛游离在外,其实悄悄浸淫锔缮之中。待他拿出锔缮作品,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他埋首于案头,拜师于远方,自乐于器物的“破品败相”。在不同器物的隙缝、孔洞和裂纹的微世界中,徐兵既敏感于器物的材质、肌理与历史的沉淀,又精心考虑新的材料作用于破碎器物之后的种种可能性,包容冲突、矛盾、悖反和死亡,当然也包括和谐、融恰、新奇与再生。此正所谓明代袁宏道说的“有所寄”:“古之达士,高人一层,只是他情有所寄,不肯浮泛虚度时光。”

徐兵认为,深入了解器物本身非常重要,看得越多,阅读诠释力越强,再加上他深厚的绘画功底,良好的审美品位,给予破损器物二次创作时在器物原基础上加以了升华,同时有利于确定锔瓷或金缮的基调与风格——或质朴,或华丽,或夸张,或机趣。在实践中,徐兵强调手、眼、心、物的融会贯通,并且强调意在手先,手随意到。但在修复过程中,由于破碎之处不易察觉的隐患,也常有意外发生,其中有犹豫、徘徊和懊恼,也有随机弄险、化险为夷的刺激。这种难度和挑战非我等可想。

徐兵的手作能力很强,对不同材料的特性很敏感,对技术性的问题亦有不少摸索探求。

如锔瓷,所用锔钉,他对金钉、银钉、铜钉、花钉、素钉、米钉、豆钉、砂钉等都尽量涉猎,以探究不同锔钉与不同器物材质在钻孔、咬合、连缀等方面的精细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升华为审美认识。他说:“锔瓷,用不同的金属材质所制成的锔钉,和传统的瓷器、陶器等材质的结合,各种不同材质的碰撞,锔钉在器物身上形成的点线面的构成感和形式感,本身就已经是一件不可重复的艺术品了,再加上一些巧妙的錾刻工艺更能使得修复好的器物焕发新的光彩和生命。”

关于金缮,一般认识为发端于中国(跟陶器涂画及修补有关),发扬于日本。中国金缮技艺以口口相传为主,相对封闭。徐兵会仔细观察使用大漆等材料后器物粘合的时间和牢固度,体会其伸缩凹凸的微妙之处,还有色泽的最佳契合。时间之中,爱心、耐心、细心缺一不可;“生漆之痒”(皮肤过敏)更必须承受。最后,残缺之物才可能通过精心创造呈现出独一无二的美感。所以,徐兵说:“金缮呢,相对锔瓷工艺来讲我觉得是个姑娘,窈窕而美好的姑娘,轻盈,秀美,灵动,让人总是有种小心翼翼的感觉。不管从工艺操作还是到最后的呈现,金缮都给人一种安静柔美的感觉。”

是的,好的锔瓷金缮作品犹如好姑娘;但是,往往不是抱得佳人归,而是佳人必须奉还原主。最好的遇见也许就是最痛的离舍。只要浸淫之中,永远收获的都是遗憾美学。

人类的生存、成长和发展总是与客观的物性世界的发现、丰富和创造密切相关。因此,人性离不开物性,人性与人心也指向物性并与之产生了同知共感的互动。换言之,物性也关联和寄托了人性与人心。具体到个人,也往往与个别器物产生特有的情愫,乃至抽象为某种具有个人情感和精神意义的寄寓之物或象征器物。这也是观徐兵锔瓷、金缮作品得之一悟。

(作者系重庆资深媒体人)

版面欣赏

image.png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