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夜雨 > 正文
上游•读书丨《凉灯——山这边的中国》:一部村落及族群心灵史 - 肖一潇
07-11 10:32:18 来源:重庆晚报 肖一潇

《凉灯——山这边的中国》:一部村落及族群心灵史

肖一潇

▲《凉灯——山这边的中国》 黄于纲/著 江西教育出版社

“凉灯”是名城凤凰之侧的又一个村庄,15年前,它籍籍无名,只不过是中国众多小山村中的一个。15年前,中央美院毕业的黄于纲来到凉灯,一边画凉灯,一边写凉灯,现在,黄于纲是享誉圈内外的年轻艺术家,“凉灯”成了绘画界向往并常聚的地方。《凉灯——山这边的中国》作为一部记录湘西苗寨特色山村生活的纪实文学,不久前终于面世。

《凉灯——山这边的中国》叙述了数十个家庭的生活与变迁,聚焦式地呈现了一个特殊家庭的人和事,探讨了他们的生死、欲求、爱与前途。作者视角独特的观察、细致纤柔的笔触,使得那些平凡的人、朴拙的事以及常规的人生变得丰富动人、诗情画意起来。本书不仅是一个画家对“边城”风情人物的深情记叙,更是一部有着恢弘社会学意义的村落及族群心灵史。

凉灯村位于湘西凤凰县西北部天星山自然保护区内,海拔约为480-1000米,海拔落差较大,距离县城约45公里,由于山势高,地势陡峭,山寨劈山开路至今还没有完全通公路。凉灯全村人口总数约为800人,全部是苗族。凉灯村山地多农田少,主要粮食作物是稻谷,产量只够自家食用。农田和土地多位于山坡上,无固定水源,遇到干旱只能依靠红蓍、玉米等农作物生活,这些不值钱的农作物和烤烟是村民的经济来源。

边缘与孤僻让凉灯远离了城市的现代化,在与世隔绝的土地中贫瘠。但也正是这份贫瘠,在熙熙攘攘的尘世之中,保留下人类文明最原始的摇曳灯火。就像大山里面的一盏孤灯,在风中颤颤巍巍,亮着人们灵魂深处的慰藉。

黄于纲选择“凉灯村”来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母题,自此扎根在凉灯村十多年,长期与当地村民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休戚与共,这种疏离于现代文明的体验,不仅使黄于纲的人生扎根于底层,体会到了真实的人性与生命的苦难,也使他的作品和文字迥异于当下一些流行艺术样式的表面光鲜与绚丽,而获得了真诚、淳朴、敦厚,以及庄严与肃穆的精神品质。

凉灯这个村落,给了黄于纲“另一个生命”他用画笔、用雕塑、用装置记录着一切,十五年来他收获很多,有震惊,有感动,有悲伤,有痛苦,黄于纲钟情于凉灯,不止是为迷失的当代人寻根,实现精神还乡,更多的是对边缘人群的炽热情感。

凉灯,虽然偏僻闭塞,贫穷落后,却是一个真实的生活现场,充满着生命本真的形态。这些为黄于纲的创作提供的能量,在《凉灯——山这边的中国》这本书中,他说每户人家的阳光都有不同的故事。

书中记录、叙述了一座苗寨尤其是数个特殊家庭的峥嵘岁月与命运变迁,但黄于纲并不是在替凉灯“诉苦”,他反感城市对村落居高临下的悲悯。在他看来作品中的这些人过着自己不悲不喜的平凡生活。不管观众如何感觉,他们依然会在这块土地上早起晚归,忙碌不停。

版面欣赏image.png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