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动 > 正文
上游•互动丨头条大赛(第4季)丨见字如面 - 安卡
09-20 20:30:00 来源:重庆晚报 安卡

image.png

微信图片_20190920144607.png

见字如面

安卡            

曾经的书信,是一种远方。越过山长水阔的抵达,似一场旅行。

念初中,异地求学,于是收到人生中第一封贴着邮票的书信。在满怀期待的拆信和充满倾诉欲望的写信的日子,让枯燥时光里的交谈变得厚重而有仪式感。我有一件喜事与你分享,十天半月喜悦抵达时,也便延长了喜悦的时间;你有小情绪跟我倾诉,待我收悉时,心事已云淡风轻,或许已被另一份喜悦替代。我们在彼此诉说,也是自己与自己的另一种交谈。所谓见字如面,如与人,亦如与己。

时间长着翅膀,还带着消除键,很多记忆会主动或被动的从脑海里剔除。初中时有关书信的故事很多已不清晰了,但发生的“事故”却记忆犹新。

某年元旦晚会前,我正忙乱地背着台词,隔壁班和我交好的女生偷偷告诉我,说我的一封信有“早恋”迹象,被我们班主任“截胡”了。这太可笑了!意外的是,我竟然冷静地主持完晚会,并回去好好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我去找到班主任,班主任将我带到校长办公室。啊,原来我的信已抵达校长手中。忘记校长说了些什么,也忘记自己争辩了些什么,只记得全身发抖的我最后说了一句:今天我就退学。班主任将那封信给我,我没有打开,慢慢撕掉,然后回宿舍收拾行李,离开。

至今,谁写的信,又是如何到班主任、校长手上,我不得而知。

这个“事故”对我最直接的影响是让我关闭口语表达,对书信有一种近乎信仰的迷恋。于是,换一所学校,就多了几个热衷写信的同学。后因附庸风雅写了一些“豆腐块”上报纸,便有了一些笔友。彼此未见面的人,散落在不同地域,描述着截然不同的故事,却总能从文字里找到灵魂的契合点。沾满墨香的信笺让生活有了可以反复阅读的质感,让思想可以有处安放。这便是我自认为认识周遭生活之外的世界的开端。

我的第一封给老师的信,写给了我的英语老师。一位喜欢穿旗袍、说话温柔、还喜欢捧我脸的女老师。因为她的中途调离,让我难过了好久。于是第一次给老师写信,满满的都是思念。老师的回信支撑我度过对新英语老师不适应期。几年后,我收到许多称呼我为“姐姐老师”的信笺。有时是夹在作业本里,有时是放学后递给我然后跑开。每次打开信笺我都在想:我的英语老师读我的信时,应该是什么样子?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换学校、换工作、换住址都可能因为信笺的不及时到达而终止联络。一些朋友,便因此失踪,又不断增加了新的朋友。来来去去,有的朋友只能彼此陪伴一程。有时甚至你会忘记这段旅程,但信笺记录着。其实,即便在网络时代,那些陪你深夜畅谈的人,也会慢慢走散。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便是在不断的来来去去中深深浅浅地交汇与别离。

有一档节目叫《见字如面》,在综艺届是清流般的存在。家书、情书、与友人书、与陌生人书……精选的信件跨越古今,跨越国界,内容多元,覆盖各个领域。原本私人交流的书信,在艺术家“读信”的演绎里,让我触摸历史的厚度,感受情感的雀跃。我甚至自私到从未与人推荐这个节目,就假装自己独享。

上个月,友人与我微信聊天,聊及暑假厨艺倍增。这个与我通信十余年的朋友晒出我曾写与她的信笺。熟悉又陌生的字体,信封背面胡乱的涂鸦,浓烈情绪里的文字,将我拉回一段段鲜活的岁月。很难想象,念书时两个不同宿舍的女生,却在深夜奋笔疾书,醒来后在各自枕头边的信笺开启新的一天,这像极了两个热恋中的情侣。这样书信交流的日子一直持续十几年。我们聊生活,聊工作,聊书籍,聊人性,却从不因对方是否及时回信而懊恼,也不因是否写过过激文字而纠结。我们几乎从不祝福彼此生日,但能感知书信里的每个字跳跃的力量。我们站在彼此的生活与灵魂之间,一个不远不近的位置,非常自由,彼此欣赏,共同成长。

所谓人生知己,见字如面,莫不如是!

与友人微信聊天后的第二天,我便收到友人的书信。熟悉的字体出现在新的工作环境,就好似我不断更换工作的一份不经意的仪式。信纸被我反复折合又摊开,就像把过往的时光和当下的日子反复重合与解析。

有人说,随着电子邮件、手机短信、QQ、微信等通讯工具的日渐更替,书信最终必将消亡。说起来好像是在怀念“从前慢”的时光。其实,真正的慢时光,是自己与世界的和平相处;真正的书信,大多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版面欣赏

image.png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