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史记 > 正文
隋炀帝墓遗址公园10月扬州开放:墓葬规模似普通人家,遗骸仅存两颗牙齿
2022-05-05 18:49:35 来源:上游新闻

始于周代,历经汉代、隋唐宋、明清三次鼎盛的江苏扬州,浓缩了中国古代的文化脉络,就连时间都被这座波澜不惊的城市拉长着。在3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扬州虽然从未做过正式都城,却在隋唐史记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这一切,都与隋炀帝杨广有关。

这位赫赫有名却颇受争议的帝王,既有开凿大运河、设立科举制度的创举;也留下了骄奢淫逸、好大喜功的千古骂名。但是,历史上从未有一位帝王与一座城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曾提到,如果其他城市可以遗忘隋朝,那么扬州,不可以。

2013年,隋炀帝杨广的真实墓葬在扬州曹庄被发现,此时隋炀帝的遗体仅剩2颗牙齿,而这处墓葬距离此前已公布的墓葬遗址仅有5公里。2022年4月,隋炀帝墓遗址公园被列入国家重点文保考古专项,并获得600万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

5月5日,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从扬州市文保部门了解到,隋炀帝遗址公园预计10月对外开放,400多件文物将向游客揭开隋炀帝的故事。围绕着隋炀帝至少3次改葬的谜团,也正在被解密。

▲江苏扬州。专家说,历史上,从未有一位帝王与一座城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图片来源/扬州市政府官网

在扬州生活14年,曾“带货”扬州炒饭

《隋书·帝纪·炀帝》记载,炀皇帝,名广,从小就长得好看,聪明敏锐,为隋文帝及独孤皇后所钟爱。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年仅13岁的杨广被立为晋王。开皇十年,平定陈朝,进封太尉;两年后,杨广奉命赴江南任扬州总管、镇江都(今扬州市),与杨素一起平定叛乱。隋文帝仁寿四年(公元604年)7月,隋文帝杨坚驾崩,杨广即位,次年改年号大业元年。

根据学界文献考证,为近避父皇威仪、皇兄猜忌,远避义军威胁,杨广即位前曾在扬州生活11年,即位后3次下扬州,一生在扬州生活了14年。杨广称帝后,作为隋朝陪都,他曾在扬州建隋宫城、东城十宫,居住人口达10万之众。直到现在,扬州还流传着“没有隋炀帝,就没有扬州‘三京’之一地位”的说法。扬州的市树杨柳、市花琼花,都与隋炀帝有关联。

杨广一生充满争议,他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开设科举,对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在开凿运河、营建东都洛阳中的滥用民力也致民不聊生。《隋书·帝纪·炀帝》《资治通鉴》记载,杨广为巡幸扬州,曾造船“数万艘”,从者数万之巨。大业元年的首次巡幸,龙舟船队从东都洛口起航,50天才发尽。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3月,杨广麾下的宇文化及发动兵变,在扬州逼缢杨广,杨广从此长眠扬州。

杨广的一生创造了丰功伟绩,也因暴虐、奢侈、荒淫的性格缺陷给民众带来深重苦难,最终以一句“我实负百姓”为自己做了总结。

扬州市博物馆馆长束家平说,杨广年少时就展露出不凡的军政才华,20岁统领51万大军,一举平定偏安江南的南朝陈国,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割据的混乱时代,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统一。事实上,开凿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等这些规模巨大的工程,虽有滥用民力、奢靡铺张之嫌,但对中国南北的沟通,对中原统治的巩固,对中国经济重心由关中到中原再到南方的转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体现了隋炀帝的远见卓识。影响中国千年的科举制虽有天然弊端,但其重视才学不重门第的选官方式,给下层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封建国家的统治基础,对王朝的兴盛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功是功,过是过,隋炀帝被丑化误读,确有欠公道,他其实算是一个勤勉的皇帝。”束家平说,隋炀帝对扬州的贡献,也是不容否定的事实。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如今扬州的古典园林中,也能找到隋炀帝的影子。据《寿春图经》所载:“隋十宫在江都县北长阜苑内,依林傍涧,竦高跨阜,随城形置归雁、回流、九里、松林、枫林、大雷、小雷、春草、九华与光汾十宫。”这就是扬州历史上有名的“江都十宫”,虽然“江都十宫”的遗址已难以考证,但“苍苍古木中,多是隋家苑”的“上方行宫”尚有遗迹可寻。

2019年,扬州获得“世界美食之都”称号,成为当时中国第四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以扬州命名的扬州炒饭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炒饭”。实际上,扬州炒饭的由来,也与隋炀帝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隋炀帝墓出土的鎏金铜铺首。图片来源/扬州博物馆

扬州官方考证,隋炀帝的尚食直长(御膳房总管)谢讽,曾在御宴食谱《食经》中写过扬州炒饭的做法,并将其命名为“越国食碎金饭”,这6个字成了扬州炒饭的“出生证”。据记载,杨广因认为米饭要“伴菜而吃”太麻烦。越国公杨素府上厨子便向御厨建议,用蛋黄炒米饭,在蛋黄进入油锅后,迅速把米饭倒入,让蛋黄裹之,形成“金裹银”的炒饭改良品种。饭菜合一的“碎金饭”让杨广食欲大增,他一路“带货”,将扬州炒饭传至洛阳、开封、杭州等运河沿线各地。

▲隋炀帝墓西耳室出土的牙齿。图片来源/扬州博物馆

主墓室上方曾建粪坑,两颗牙齿成关键物证

隋炀帝的真实陵寝到底在哪里?千百年来,除了文献记载的几个地名外,人们无从得知。清嘉庆12年,扬州大儒阮元提出,隋炀帝陵在今扬州市的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这一发现一直延续到2013年以前,世人都将这里当做隋炀帝的陵墓。如今这里也已成为江苏省文保单位。

2012年12月19日,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在跟踪、调查某房地产建设工地时,发现了一些古代青砖,文物部门立即通知停工、保护现场。束家平介绍,墓葬位于唐代扬州城子城西侧,距子城西南角约1.8公里。扬州考古人员曾在1984年冬天在该地东南处清理一座唐代中期的砖室墓。“墓葬东南蜀冈西峰生态公园建有纪念性建筑‘玉钩亭’,相传此地为隋炀帝妃子所葬之地。”束家平说。

“我们发现时,墓葬已经破坏得有些严重。当时村民们还曾把房子盖在墓穴上面,也对墓穴本身造成一定的影响。”束家平介绍,墓葬构造简单,只有两间墓室,左右各有一个耳室,加上甬道和墓道组成整个墓室。这样的规模,只是一个普通人家墓葬的标准。后经考证,20世纪80年代,当地居民曾在隋炀帝墓附近盖过房子,当时挖的一个粪坑就位于主墓室中心的上方,粪坑底部距离墓室仅半米。

2013年4月,时任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的束家平,带领考古队员们打开了墓穴。1号墓墓志上呈现出“隨故煬帝墓誌”的字迹。“我们所有人看到这样的字迹时,可以说是一阵惊喜。惊喜后又很忐忑,这是真的吗?”束家平和考古队员们看到,墓志为石灰岩材质,因为年底久远,很多字迹已经无法辨认,值得庆幸的是最重要的信息还是被保存了下来。当时,墓志上可辨识的文字共有52字,其中“故煬帝墓誌”“惟随大业十四年太岁”“一日帝崩於扬州江都县”“扵流珠堂其年八月”等文字,为判定墓主人是隋炀帝杨广提供了关键证据。

除了墓志,考古队员们还在墓葬中发现了两颗牙齿,通过体质人类学的鉴定,他们属于同一个体。从磨耗的程度看可以确定牙齿主人的年龄在50岁左右。这与史书记载的隋炀帝死亡年龄是一致的。“将1号墓确定为隋炀帝还有一个重要的物证,就是十三环蹀躞带。古代有明确的规制,金镶玉的结合,加上13环帝王专用的规制,也是确定帝王身份的一个重要证据。”束家平说,这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环蹀躞带,也是古代带具系统最高等级的实物。

为何墓葬中只有牙齿,其他骸骨又去了哪里?束家平表示,之所以没有发现骨殖,是因为墓葬埋藏了一千余年,尸骨会自然腐烂,加上江南土壤酸性较强,会加速尸骨的腐蚀速度。此外,考虑到下葬时间较早、墓室受到扰动破坏以及没有棺椁封存等因素,隋炀帝墓内未见尸骨并不奇怪。

据史料记载,隋炀帝墓在扬州有至少3次改葬。《隋书·帝纪四》记载,萧后令宫人撤床篑为棺,以埋之。起初被埋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不久后,隋炀帝被改葬。《资治通鉴》记载,武德元年八月(公元618年),隋炀帝旧部将隋炀帝改葬于江都宫西吴工台下。而《新唐书》也提到,大唐统一后,唐高祖李渊曾两次将隋炀帝墓改葬。因敬佩萧后的为人,萧后去世后,唐太宗李世民曾派人将萧后遗体和大量精美的随葬品运至江都与隋炀帝杨广合葬,直至被发现。

如果曹庄是隋炀帝墓的真实地点,那此前在槐泗镇墓葬又是隋炀帝哪次改葬的地点?束家平认为,该墓是由清嘉庆年间扬州籍大学士阮元经考证并出资修复的,没有考古发掘资料进行佐证。从文物保护的角度上来看,槐泗镇的隋炀帝墓也是重要的历史遗存。而这样的说法主要源于槐泗镇和曹庄都可能属于古代大雷塘的范围,所以并不矛盾。

▲隋炀帝墓出土的萧后凤冠。左为原件,右为还原后复制品。图片来源/扬州博物馆

萧后身高仅1.5米,凤冠中填充有棉花

扬州曹庄隋炀帝墓的发掘,获得了2013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在此次发掘中,考古队完成勘探面积109000平方米。其中一号墓为方形砖室墓。墓葬通长24.48米,东西连耳室宽8.22米,残高2.76米。二号墓为腰鼓形砖室墓,由主墓室、东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组成。墓葬通长12.64米,宽5.9米,残高1.6米。除确定1号墓为隋炀帝外,也确定了2号墓为萧后墓葬。由于规模远远低于皇帝规制,因此,隋炀帝的墓葬只能被称为“墓”,而不能被称之为“陵”。

不过即便是这样,考古队员们也发现了诸多惊喜。“二号墓内保存有部分人骨遗骸,经鉴定为大于56岁、身高约1.5米的女性遗骸。虽然没有文字信息,但是根据文献记载和陪葬品,判定墓主人是隋炀帝的萧后。”束家平说。

截止目前,隋炀帝与萧后墓共出土了400多件文物。在萧后的陪葬品中,还包括玉器白玉璋1件;以及铜制的编钟、编磬、铜灯、铜豆等。其中,成套编钟16件、编磬20件,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出土的隋唐时期的编钟编磬实物,填补了中国音乐考古史上的一项空白。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萧后的冠饰。据官方消息,萧后冠饰的制作工艺包括锤揲、掐丝、镶嵌、珠化、鎏金、抛光等。还包括大小铜钗12件、额托1个、博鬓2个、花朵若干以及其他残片,饰件有水滴形、荷花形等多种造型。令人惊喜的是,铜钗断裂处露出疑似棉花的填充物,经显微观察及红外光谱分析即是棉花。图像清晰显示,铜钗中棉的显微特征与现代棉一致,这在考古学上有重大意义。目前出土的唐代棉花极为罕见,萧后冠饰内棉花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空白。

此外,在隋炀帝墓中还发现了兽面直径为26厘米的鎏金铜铺首。鎏金铜铺首为雄狮造型,双目圆睁,通体鎏金,与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的铜铺首大小相近。“我们推测,这样规模的鎏金铜辅首应该是宫殿的用品,可能是下葬时曾将门拆了下来,做成了棺木,鎏金铜辅首就跟着一起下葬了。”束家平说,出土文物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30多件骑马俑更呈现出隋炀帝率兵征战的场景,对研究古代的舆服制度、军阵布排、生活方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金镶玉十三环蹀躞带,是证实隋炀帝杨广身份的重要物证。图片来源/扬州博物馆

入选全国重点文保考古专项,遗址公园预计10月开放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下达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扬州市隋炀帝墓考古遗址公园环境整治及景观塑造项目入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专项,并获600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

上游新闻记者从扬州文保部门了解到,隋炀帝墓考古遗址公园环境整治及景观塑造项目占地10.74公顷,总投资1.5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扬州市集遗址保护、考古科研、旅游、休闲、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又一标志性文旅地标。

目前,隋炀帝考古遗址公园的外部装饰装修大部分完工,是由千吨钢柱“编织”成的建筑体,其灵感来源于萧后的皇冠。建成后,主体为地上一层,总建筑面积约3800多平方米,建筑总高度近16米,后期将用作隋炀帝墓的文物展示,还将通过灯光秀演出等展示隋炀帝的人物故事。

▲隋炀帝墓西耳室出土的编钟。图片来源/扬州博物馆

据了解,由于墓葬区地下水常年平均水位高于主墓室底板砖地面,墓室底板及侧壁砖墙无防水,且外侧夯土中在植物根系等的破坏下存在裂隙、孔洞等渗水通道,使原本不透水的夯土层成为弱透水层,地下防渗漏工程也是该项目中的重点工程。为消除墓室内常年存在的积水对墓葬的不良影响,改善墓葬赋存环境,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通过隋炀帝墓遗址保护设施及地下防渗漏工程,这一工程也是扬州市政府重点工程。

扬州市文保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地下防渗漏工程主要包括围绕墓室而建的地下排水廊道和廊道顶部沿轴线布置的密排渗水管工程施工,排水廊道在地表以下约5米,排水廊道和廊道顶部安装的密排渗水管。廊道位于相对不透水的粉质黏土层中,通过顶部密排渗水管收集填土层中的地下水,汇入排水廊道中抽出,以降低墓室及周边的地下水位,达到保护墓葬的目的。廊道长度共200多米,埋深5米多。该做法还曾获得专利技术。

据了解,隋炀帝考古遗址公园预计今年10月将对外开放,有关更多隋炀帝的秘密,也将一一被揭开。

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