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正文
景德镇明代葫芦窑点火复烧:曾显赫一时风靡400多年,烧出过2.3亿元天价青花大罐
06-16 18:49:55 来源:上游新闻

千年瓷都,神奇古窑。

2021年6月12日,我国第五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这是江西省景德镇市国家5A级景区——古窑民俗博览区打出的口号。

“陶瓷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12日上午,国家文博研究员、景德镇历代瓷窑复烧专家顾问团团长周荣林,在此次明代葫芦窑复烧仪式上说。11时08分,在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传承人胡家旺带领下,葫芦窑点火复烧。

上游新闻(报料微信号:shangyounew)记者现场看到,由胡家旺带头点燃的火把依次扔进窑炉,炉内摆好的松柴堆慢慢点燃,越烧越旺。据了解,此次活动由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运营主体——景德镇市古窑民俗旅游有限公司发起举办,来自全国多地的上百名游客现场观摩了葫芦窑复烧点火仪式。

葫芦窑能够成功复烧,不得不提及周荣林。他曾是某大学中文系讲师,1988年调任文博系统后,长期担任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馆长兼古窑瓷厂厂长。

自周荣林退居二线后,他开始组建社团组织——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专门调查景德镇传统制瓷艺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把景德镇陶瓷文化恢复并传承下去,是周荣林多年的心愿。

▲6月12日,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传承人胡家旺作为点火嘉宾带头复烧葫芦窑。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肖鹏

游客见证古窑复烧

“北看故宫,南访古窑。”

6月12日上午10时许,上游新闻记者走进景德镇市古窑民俗博览区葫芦窑外发现,现场有不少家长带领孩子,一起在等待点火复烧。

周荣林介绍,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著作《天工开物》中阐述,“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即要经过72道工序,才能烧成瓷器。这种技艺,正是我们的文化遗产。

《天工开物》这本被后人称为中国古代科学里程碑式的百科全书中,宋应星记录了明代景德镇的陶瓷技术细节,其中专门描述了葫芦窑的形制并且附有插图,显示出景德镇葫芦窑的样式。

“根据专家统计,欧美国家在明代至清中时期,由景德镇烧制的瓷器达到3亿多件,还有御窑烧制的皇家贵族使用的瓷器以及大量的民间使用的瓷器,都是景德镇烧制的。”在葫芦窑复烧仪式上,周荣林说,这些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成果。

“希望他们能够近距离感受这种制瓷文化,感受古代匠人精益求精的精神。”刘先生得知葫芦窑复烧活动后,11日晚间专门从南昌带着正在读小学的儿子,赶到景德镇观摩感受复烧仪式。

“非常非常荣幸,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参加这次活动,作为一名普通游客,一过来就被推选为点火嘉宾。”东北小伙黄鹏在复烧仪式上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自己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同时也对特别具有历史意义的东西十分钟爱。他认为,能够参与这样的活动,“意义非凡”。

50多岁的尹先生也是一名点火嘉宾。尹先生说,从工艺品本身来看,这里的陶瓷令他深受震撼,“看了流水线上的产品,制作过程,对景德镇陶瓷有了大致印象。虽然一上午看完了,但融入的文化却是博大精深的。今后将以此为契机,多关心留意中国陶瓷。”

现场工作人介绍,葫芦窑将连续柴烧24小时后熄火,再择日期开窑。开窑后,烧制出的成品将在博览区文创产品区对外销售。

▲国家文博研究员、景德镇历代瓷窑复烧专家顾问团团长周荣林。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肖鹏

盛极一时的葫芦窑

2005年,英国伦敦的佳士德拍卖会上,一尊名为“鬼谷子下山”的中国元代青花大罐现身。

这尊大罐描绘的是军事奇才鬼谷子下山营救徒弟孙膑的情形,人物造型生动,釉色清雅,反映了当时精湛的瓷器工艺水平。最终,这尊元青花大罐拍出了两亿三千万元人民币天价,创造了单件工艺品拍卖的最高纪录。按照当时的黄金价格折算,价值黄金1.6吨。

这尊青花瓷罐的产地,就在江西景德镇。而烧制它的窑炉,正是在中国陶瓷烧造史上大名鼎鼎的葫芦窑。

资料显示,葫芦窑是瓷都景德镇制瓷业从元末开始,历经整个明代乃至清初所使用的的一种柴烧瓷窑,使用历史长达400多年。葫芦窑分前后两个椭圆形窑室,前室高,后室矮,且前宽后窄,前短后长,形似半个葫芦卧于地面,由此而得名。

专家介绍,葫芦窑是中国古窑烧造史上承前启后的典范,尤其在明代盛极一时。

▲6月12日,葫芦窑复烧现场。图片来源/古窑民俗博览区

那么,葫芦窑是如何诞生,又是如何衰落的呢?

周荣林介绍,宋代时,景德镇烧造瓷器的窑炉叫龙窑,这种窑形通常依山坡或土堆倾斜建造,窑头低,窑尾高,因为窑身的样子很像一条龙,所以称之为龙窑。随着宋王朝的皇室南迁,中国北方陶瓷工匠把成熟的馒头窑烧造工艺带到江南,馒头窑是北方的主流窑炉,烧成温度能够达到1200摄氏度以上,著名的汝窑、钧窑、定窑均属馒头窑;而当时中国南方制瓷,普遍使用龙窑,它的烧成温度在1100摄氏度到1200摄氏度之间。

大量北方工匠涌进景德镇,促进了中国南北制瓷技术的融合和发展。于是,一种结合了馒头窑和龙窑的优点的新型窑炉——葫芦窑出现了。葫芦窑兼备了龙窑和馒头窑的特点,它不仅能够同时烧制不同种类的瓷器,更适合瓷器新品种的烧制。

据史料记载,清朝雍正年间,葫芦窑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人们对景德镇瓷器品质与花色的需求。于是,一种平焰窑诞生了。这种平焰窑如同半个扣着的鸭蛋,对于烧柴的热能利用更加科学,适合多品种瓷器的同时烧造,所以又被人叫做镇窑。镇窑的问世,把景德镇瓷业推向了最后的高潮。

▲葫芦窑复烧场景。图片来源/古窑民俗博览区

尽可能原样复建葫芦窑

周荣林说,明代时期,景德镇已经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葫芦窑的存在肯定有它的科学道理,肯定有它的烧成技艺,包括技术上的长处。景德镇作为千年历史瓷都,它应该有一座活的博物馆,而不是仅仅文献上或者是靠沉寂的窑址来表现。

在这种思路下,景德镇的专家们认为,复建重烧葫芦窑,对表现景德镇千年的陶瓷文化,对保护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很大意义。

2010年1月14日,景德镇相关单位在古窑民俗博览区举行了“景德镇明代葫芦窑复烧专家研讨会”。同年3月21日,16名专家赴湖田古瓷窑址、御窑厂遗址和丽阳乡瓷器山明代窑址,实地考察明代葫芦窑窑炉遗存残体。

在此基础上,由景德镇市窑炉学会的专家开始绘制图纸。2010年4月30日,景德镇窑炉营造专家对窑炉图纸进行了专家论证。2010年7月9日,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景德镇明代葫芦窑复烧挛窑开工典礼,在古窑民俗博览区隆重举行。经过近2月的施工,2010年9月下旬,葫芦窑挛窑工程顺利完成。

周荣林介绍,古窑民俗博览区营造修复的葫芦窑为明初洪武年间葫芦窑的型制。窑炉营造的历史和科学依据主要有三点:一是景德镇的明代葫芦窑遗址遗存;二是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的明代葫芦窑插图及说明文字;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统的挛窑技艺。挛窑使用的窑砖和挛窑泥也是传统材料,运用传统技艺专门制作,充分体现了“用科学精神传承瓷都文化遗产”的原则和理念。

周荣林介绍,明代葫芦窑的复烧工作,坚持“向世界宣传古镇文化,用科学传承瓷都遗产”的理念,重视科学研究,讲求一流工作。

2010年10月23日,古窑民俗博览区内的葫芦窑首次成功复烧。此后,这座复建的葫芦窑和其他10座古窑一起被不定期点火复烧,供游客们参观体验。

▲6月12日,葫芦窑复烧现场。图片来源/古窑民俗博览区

持续烧窑400多年“像有一股神秘力量”

根据周荣林的研究,景德镇葫芦窑在元代民窑中已有使用,明代是其全盛期,按照《天工开物》和《南窑笔记》的写作时代推断,葫芦窑在明末以至清代雍正及乾隆初年还在使用。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督陶官唐英奉旨编撰《陶冶图说》,其说未提葫芦窑,而说:“窑制,长圆形为覆瓮,高宽皆丈许,深长倍之。”这已是小型蛋形窑的型制。如果从元代中晚期算起,到清乾隆初年,葫芦窑的使用长达400多年。

周荣林认为,景德镇葫芦窑的诞生和持续发展,表现了景德镇瓷工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显示了制瓷窑炉辉煌的科技成就。

周荣林介绍,对于景德镇明代葫芦窑的诞生、发展及其窑炉结构、烧成技术的特点有两个较为权威的论述。

其一、1985年,李国桢、郭演仪著《中国名瓷工艺基础》中提出,(瓷器)制作工艺过程中,窑炉结构和烧成技术是影响最大的关键技术。景德镇窑的发展过程,很可能是在龙窑的基础上先形成元末明初时期的葫芦形窑,然后逐渐形成小型蛋形窑,清末至今,随着瓷器产量的不断扩大,已由原来小型的蛋形窑改为至今仍继续采用的大型蛋形窑。

▲6月12日,葫芦窑复烧现场。图片来源/古窑民俗博览区

其二、2004年第4期《文物天地》刊登了刘新园、权奎山、樊昌生著《发掘景德镇明清御窑》提出,(御窑遗址)这类葫芦形窑炉是在龙窑的基础上发展、改进而来的,吸收了馒头窑的一些优点,较普通的龙窑要进步,更容易掌握升温、降温的速度和烧成气氛,适合于烧制釉中氧化钾含量较高的瓷器。这类葫芦形窑在景德镇元代民窑中已见使用,在御窑遗址中尚属首次发现。这对研究景德镇明初御窑的烧成技术及其与民窑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以上论述包含了两点重要内容,一是葫芦窑是在龙窑和馒头窑的基础上,结合两者的优点而创制的。二是葫芦窑的结构和烧成技术有其特点和长处。”周荣林说。

周荣林说,对葫芦形窑的结构及发展,学术界也有疑问:葫芦窑两个圆形的窑室,中间相连处产生了折腰,这在实际上增加了挛窑和满窑的难度,而且中间折腰对烧成来说,也达不到馒头窑半倒焰的效果。

周荣林说,事实上,这个折腰后来也消失了,出现了小型蛋形窑。那为什么从龙窑、馒头窑,经葫芦窑发展到蛋形窑,中间葫芦窑的持续时间长达400多年呢?这里面好像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我们推想后的结论是:葫芦形窑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受到了中国葫芦文化的深刻影响。”

上游新闻记者 肖鹏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