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历史 > 正文
袁世凯一年给溥仪400万,放现在能兑换多少人民币?够他花销吗?
04-11 08:06:59 来源:历史潮河

1912年2月12日,随着溥仪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着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落下了帷幕,有意思的是,这里采取的文字是“逊位”而并非“退位”,按照《史记》记载,“唐尧逊位,虞舜不合”,逊位更加主动,也算是给清皇室一些尊重。

而在袁世凯的极力撮合下,南京临时政府提出了清帝退位优待条件作为补偿,获得了隆裕太后的认可,其中第三条如此规定:“大皇帝辞位之后,月月所用四百万元,由共和国专款拨用。”

这里的月月,指的是一年,而“四百万元”,就是400万大洋,这难免让人好奇,如果放到今天能兑换多少人民币?溥仪又是否够花呢?不妨让我们来看看。

按照1914年推出的《国币条例》,银本位制度随即被确立,定国币“壹圆”重七钱二分,含纯银八成九,即六钱四分八厘(23.9024808克)。

在民国前半段时期,大洋的造价不菲,能够买30斤大米、8斤猪肉,1张洋布,在上海一个普通工人的收入,一个月也不过七八块大洋,在1912年鲁迅被蔡元培邀请到北洋政府任职,工资60元,在当时已经算是高薪。

按照米价计算,一块大洋将近现在200元左右,换而言之,溥仪一年能够领取8亿的经费,听上去是不是很惊人?有意思的是,溥仪有着不少收入,实际上他大部分日子依然紧紧巴巴。

首先这400万可不是单独供给溥仪一人的,还包括了清朝皇室等宗族成员,以及居住在紫禁城内数千名宫女、太监以及工人的开销。

其次,这400万政府拿不出来,在北洋年间,军阀混战财政紧张,政府也没钱,例如北洋的教育部,因为财政缩水,缩减到只剩下十多名职工,甚至拿紫禁城内的文献资料当废纸卖去抵扣工资,又有多少去提供给清皇室呢?因此拖欠和少给,也成了常见的事情,清皇室成员对此却也无可奈何。

其经费的窘境,在1922年溥仪和婉容的大婚就能够看出来,按照《优待条件》,皇帝婚葬典礼,费用也应该由政府承担,为此小朝廷的内务府向上申报,一共获得了23万大洋的经费。

在旁人眼光当中,这已经是一笔巨款,但是清代的遗老遗少们,显然不会乐意,认为其太过于丢脸,相比于溥仪前任光绪婚礼所花费的550万两白银,这个数字确实有点寒碜。

为此宫廷四处筹备,东张西借,总算凑了40万大洋,期间一些大人物也出了点份子钱,按照《大婚典礼进奉衔名物品册》记载,当时民国大总统黎元洪送了银元2万,吴佩孚送了7000块银元,辫帅张勋送1万,康有为送1000元,一些流亡到广州的宗室,凑了1万元等等。

大婚还算风光,清皇室甚至还请求民国政府安排了5000名士兵进行站岗和护卫工作,然而到了第二年,这场婚礼却彻底耗空了清室内部的财政,等到1923年11月,清室开出了裁人名单,勒令24岁以上的宫女必须上报出宫,每个人发100元的遣散费。

而在一年过后,随着张勋复辟失败,冯玉祥进入北京,将溥仪驱逐出紫禁城,修改了优待条件,将每年优待的费用缩减到50万,不过此时的清皇室应该没有太多人,毕竟按照复辟的表现,能获得补贴已经算是不错,而之前拿到的钱款也远远不及400万。

到了1924年冯玉祥国民军进宫之后,紫禁城内差不多还有470名太监以及100多名宫女,除去极少一部分之外,大部分都被遣散离开,每个人发放8银元费用,相比较于一年前的100元,缩水了10倍不止。

溥仪也来到了天津租界居住,投靠日本人沦为傀儡。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