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历史 > 正文
为什么非洲的刚果也想跟清政府签条约
01-27 17:00:51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提起“刚果”,我们能想到什么?圣安娜大教堂?炎热的气候?中非人民绵延流长的友谊?事实上,一百多年前,清政府曾和刚果签订不平等条约,甚至只差一点,刚果便能享受到“最惠国”待遇,这究竟是为何呢?

不平等条约,凭啥来签?

要说刚果和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许多人的脑海里肯定会跳出一个大大的问号。

首先,现在的刚果河流域还存在两个名为“刚果”的国家,一个是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为金沙萨(所以简称刚果(金)),另一个是刚果共和国,首都为布拉柴维尔(简称刚果(布))。两个刚果的中间正是川流不息的刚果河,隔水相望的,便是这一对“孪生”兄弟。

“两个”刚果的背后牵扯出黑暗的殖民统治,这先暂且不提,但既然饱受殖民之苦,这样的“苦主”,怎么看也没办法和侵略、霸权、不平等条约联系起来。

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刚果共和国地图示意,图源网络

问题的症结恰好指向了殖民统治。

准确地说,差点和清政府签订条约的是刚果(金),它在独立之前还有一个名字,刚果自由邦。

谁给的名字呢?欧洲列强。

谁是始作俑者呢?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

利奥波德二世究竟做了什么?

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图源网络

故事得从柏林会议说起。柏林会议还有一个不太好听的称呼——分赃会议,顾名思义,参与这场会议的欧洲列强主要是在讨论怎么瓜分非洲。非洲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新航道开辟后,欧洲列强就开始打起了算盘。

葡萄牙、法国等都曾在非洲建立自己的殖民地。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也不例外。工业革命后,比利时虽发展快速,但他也把目光投向了非洲。通过一系列暗箱操作,利奥波德二世在刚果河流域占领了大量土地。柏林会议上,利奥波德二世想尽办法,成功使得其他参会国同意建立“刚果自由邦”,也就是“比属刚果”,和法属刚果划域而治,这么一来,刚果自由邦正式沦为利奥波德二世的私人属地。

利奥波德二世迅速开始了在刚果自由邦的橡胶种植和矿业开采。最开始负责干活儿的是当地奴工,利奥波德二世对这些人十分残忍,他们不仅没有自由,被最大限度地压榨,甚至随时可能被殖民者当作靶子射杀。毫无人性的压榨和残虐下,当地奴工死伤惨重,劳动力锐减。他注意到了当时正受列强侵略的中国,他决定招募华工。事实上,华工的悲惨命运很早就被书写了。当时英国报纸一语道破他们的险恶用心——“实以华工佣俭 , 可多得余利耳。”(《论北非洲华工》,《外交报》1903年第23期)

根据记载,利奥波德二世曾两次遣使入清招募华工,但都以失败告终。头一回,清政府认为,我们没有任何条约关系,不能招工。第二回,也就是1892年,招工倒是成功了,但华工们遇上当地恶劣的气候和残暴的剥削,同样死伤惨重。

殖民者只剩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招到更多华工?利奥波德二世一看,你不是说没条约不让招工吗?那就签个条约。

1898年,利奥波德二世派遣余式尔伯爵入华。

一场签约阴谋也即将展开。

条约签了什么?

签订条约之前,还有一段插曲。

当时晚清负责外交事务的部门叫总理衙门,全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余式尔来华后,总理衙门的人一看,刚果是比利时的属国,和属国订约,这事儿从来没有过。思量再三,干脆发电报给驻英国公使罗丰禄,询问西方各国是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况。

两封电报是这么写的:

“发出使罗大臣电。五月初四日。阿非利加之刚果小国,系比利时君主兼辖。光绪己丑 (1879)芝田曾代介绍。今派使来京,请立通商约章。英、德各国曾与否与刚果立约?希速查明电奏。支。”

“发出使罗大臣。五月初八日。鱼电悉。英、德既与刚果订商约及通行章程,是否认为自主?抑与比利时国主订立?希详查电复。齐。”

这种摇摆态度并没有持续多久,最终这份条约还是订立了。至于清方同意签订的缘由,或许可以从总理衙门上呈的一道奏折中略寻一二:

查刚果虽为比利时兼辖之邦,然系自立一国,在阿非利如 (加)洲之南。中国自与各国通商以来,风气大开,到处皆有华民谋生之路,似应准其订约。惟不必照欧美各国条约之繁冗,因与订简明专款二条,以示羁縻而昭友睦。

从这道奏折中可以推测,其一,双方心照不宣,条约签订的根本缘由之一还是“华工”,其二,当时的清政府认为双方签约可能于己有利。

那这条约到底签了什么?据学界考证,各种资料中对这份条约的记载相对模糊不说,版本也是五花八门,光是名称就有《中国与刚果专章》《中刚天津专章》等不同表述。大致可以确定的是,专章的签约时间是1898年7月10日,签订者分别为余式尔和李鸿章。条约的内容虽然各种版本记述有所不同,但核心意思都差不多,比如《中外旧约章汇编》中记录的这一版:

一、中国与各国所立约内,凡载身家、财产与审案之权, 其如何待遇各国者, 今亦可施诸刚果自主之国。

二、议定中国民人可随意迁往刚果自主之国境内侨寓、居住, 凡一切动者、静者之财产, 皆可购买、执业, 并能更易业主。至行船、经商、工艺各事, 其待华民与待最优国之民人相同。

简单来说,这条约一签,刚果也就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和最惠国待遇。有学者认为,《中国与刚果专章》事实上就是关于华工出国后的相关权利及刚果自由国合法从中国“招募华工”的专章。

李鸿章

值得庆幸的是,比利时的如意算盘落了空。1898年,李鸿章离开了总理衙门,去往广东任职,而由他经手的这份条约,最终未能得到清政府的官方承认。

所以这份条约,事实上没有掀起多大风浪,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被注意,也只有些许史料中的只言片语,证明它曾存在过。

1182个不平等条约的背后

虽说《中国与刚果专章》是昙花一现,最终沦于沉寂,但置身于饿狼环伺的岁月,《专章》和众多不平等条约一样,仍然是曾悬在旧中国头顶那一把利刃。

清末时局图(图源网络)

曾有这么一种说法,旧中国和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一共有1182个,从1840年到1949年,110年间,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了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旧中国曾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竟有如此之多?

首先有个问题,什么是“不平等条约”。较为通行的一种说法是,不平等条约存在两个核心,一是其中一方签订国“丧失利权”,二是其中一方签订国“被迫签订”。那为何会有1182个不平等条约一说?

这一说出自王铁崖先生编著的《中外旧约章汇编》,书中收纳整理的条约一共编号1182份,这让“1182个不平等条约”的说法逐渐产生。事实上,这种说法逐渐受到学界质疑,一方面,王铁崖先生曾指出,呈览内容包含所收集到的旧中国官方甚至于民间和他国签订的各类条约,以此来做总数,可能不够严谨,另一方面,有一些研究经过考辨发现,一千多个条约中有将近三分之一不应算作不平等条约。

这就涉及到条约的不同类型。在历史上,英国、美国、法国、沙俄等17个列强曾与中国签订不平等合约,但实际上,除此之外,许多条约并不能归入此类。比方说,旧中国也曾和其他国家签订“平等条约”。日本与中国的第一个条约《修好条规》,朝鲜与中国的《通商条约》都属此类。再比如说,大多条约最终没被承认,其中就有《中国与刚果专章》这类“条约”。

晚清时期,西方列强通过各种手段蚕食当时落后的旧中国,甚至想出以“刚果”之名与清政府签订条约,来实现比利时的目的。事实很明显,吞噬也好,蚕食也罢,中华民族挺直了脊梁,从未低头。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