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 > 正文
“十三五”期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增长3.5倍
03-04 15:14:14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商报

今日(4日),我市举办科技创新工作会,对我市“十三五”期间以及2020年科技创新成果进行了总结。

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市“十三五”时期,创新产业加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分别达到37.9%、55.7%,科技进步贡献率58.6%。创新主体加快集聚,高新技术企业增长3.5倍,引进国内外知名创新机构88家,建成国家科技创新基地64个,研发人员增长64.4%,研发投入强度提高0.56个百分点。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7件,获得国家科技奖29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近1000亿元。创新评价持续向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排名全国第7位、西部第1,全球城市创新集群100强中排名77位,全球科研指数排名79位。

2020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保持良好势头,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科技型企业26371家、高新技术企业4222家,研发投入强度2.1%,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32件,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10.2%。

在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方面,我市快速组织实施应急科研项目57项,18项科研成果用于临床诊断和救治康复。在科技精准扶贫方面,我市在18个贫困区县建设农业科技园区11个、“星创天地”26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65个,选派科技特派员3448人次,其中万州区龙驹镇评为全国“十佳”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示范点。

与此同时,我市在聚资源、强技术、壮主体、育人才、优环境上下功夫。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编制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规划,谋划建设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论证遴选高校院所项目44个;两江协同创新区引进创新机构30个,11个高新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22个农业科技园区成为科技与农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推进基础前沿研究、产业技术开发,启动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不断壮大,“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加快集聚,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5%。

此外,还坚持优质创新主体引育,建设良好创新生态,推进川渝协同创新发展,并构建统筹协同机制。

2020年,我市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增长55.9%,34.4%,新引进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创新机构23家,获批国家科技创新基地5个,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即将获批,集聚研发人员16.07万人。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实施重大技术项目“揭榜挂帅”、科研经费“包干制”和减负专项行动,打造环大学创新生态圈6个、市级以上孵化平台375家(国家级75家),种子、天使、风险投资三支政府引导基金组建子基金88支、总规模266亿元,为5021家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46.63亿元。

川渝协同创新发展方面,联合出资2000万元实施重点研发项目15项,8000余名专家资源实现共享,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即将上线运行,共同组建规模50亿元科创母基金。统筹协同机制构建方面,建立部门协同、区县协商工作机制,召开季度调度会,与璧山、北碚、梁平等区会商,荣昌畜牧科技城、璧山创新小镇、永川科技生态城、万州科创中心、巴南国际免疫研究院、渝北农高区等创新平台加快推进。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韦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