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 > 正文
创富志丨20年熬出来的生意经:老汪和他的“绿富美”
09-16 15:08:47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商报

你见过大自然孕育出的森林,可你听说过森林可以人造吗?这是一片上万亩的茂密森林,树木大多是人工栽植的杉树等。走进林区,可见树木枝梢交错,阳光也只得见缝入林。

然而,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残枝败林;20年后,南川区南城街道双河场村村民汪启禄花费毕生心血,将它改造成现代式“家庭林场”旅游地。从此,他开启“森林人家”的生活,真正靠绿色风景收益千万元。

15.jpg

执著守护 荒山成林

这里海拔有1200多米,山高沟深,汪启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其中。但是至上世纪90年代初,这里的山林因长期无人管护,树木几乎被偷伐光了,形成了狼狈不堪的“残次”林,多处的滑坡和泥石流更是让荒山满目疮痍。

当时村子的经济水平不高,致使村里的人四处找寻商机以养活家人,有些甚至外出打工谋求发展,但他只希望留在家乡和这片荒山一起生活。他想,既然其他人“丢弃”了这片林子,那么他就来当它的“守护者”。

1993年,汪启禄东拼西凑了20万元,与村里签订合同,承包了荒山1160亩,随即,他开始了植树工作。

因为植树多是在春季和冬季,而且树苗挖起来运上山后,必须即时栽下去,同时种植的树苗全靠人工浇水,树苗太多,浇一次水就得没日没夜地忙活很久,所以汪启禄和妻子夏吉淑带着20多个工人常常吃住在山上的草棚,两口锅,一个做饭,一个做菜,生活上一切都是将就而已,有时一呆就是两三个月。

住在山上的几年时间里,常来串门的一般是野猪,有时毒蛇也会突然造访……不管晴天雨天,他们都会穿高筒雨靴,这是防止蚊虫叮咬的最佳装备。面对现在茂密的植被,汪启禄回忆当年那段栽树的情景时,他觉得既苦涩,又欣慰。

“他就是这样的执拗。”工人们对汪启禄一致的评价。

负债累累 种菜养树

其实在这20多年时间里,夫妻二人为了种树不仅劳累伤身,将家中多年来的积蓄全投入到森林中去,他们还到处借钱买树苗,曾经一度负债累累。

2000年至2006年,是他们压力最大的一段时间,积蓄全部投进去不说,外面又背负了许多债,工人一方面吵着要工资,另一方面他们又急需种植的苗木,孩子的学费也没着落……这一切都逼迫着汪启禄退出,放弃森林。

妻子对汪启禄说,虽然前期作好了和他一起吃苦的准备,但还是没想到,改造荒山竟是个无底洞。这该怎么办?难道他真的要半途而废?

不甘心的汪启禄,曾暂时种植蔬菜售卖,得来的钱再购买树苗植树,以此维持了一段时间。

直至2006年,汪启禄通过借款又出资170多万元,流转了8600多亩荒山;之后2013年,他坚持己见,不管不顾,再次出资100多万元,流转了1000余亩荒山。汪启禄以每年近500亩的速度不断扩大改造树林面积,如今,林场共计栽植杉木、柳杉、枫香等用材林8000多亩。

转换思路 重吃“绿色饭” 

经过20多年的精心培育和管护,这片荒山终于变成了绿油油的森林,森林郁闭度从不足0.2达到了0.9。按照汪启禄当初的构想,种下树,成材之后就可卖钱,到时发家致富指日可待。但没有想到,事与愿违,由于国家对人工种植的林木越来越严格的采伐政策,这片树林并没有成为他想象的收入来源。

到嘴的“绿色饭”吃不上了,该如何解决呢?

几年前,南川区实施林权制度改革。这一改革,能够把林木死资产通过流转、抵押贷款等方式变成活资产。

2014年2月,汪启禄通过这条制度得到了启发,他选择同样利用“绿色”,但改变赚钱方法,将顺龙山8560亩林地流转给重庆一家企业,并获得转让收益1130万元。

在林地流转中,有森林景观流转这种方式,就是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林农将森林资源景观权,以每年每亩不低于50元的价格,有偿流转给有经济实力的企业、事业单位、业主等,进行森林综合旅游开发利用。因此,该公司规划投资建设森林公园,打造森林生态旅游和山地养生休闲度假胜地。汪启禄也从森林景观流转中获益颇多。

深度开发 成立山庄

汪启禄流转林地赚钱后,并没有停止对绿色产业的执著和深度开发。

现在,剩下的2000多亩林地,汪启禄在精心培育管护的基础上,再次投入500万元,新修两栋管理用房,整治河道800米,修建2500立方米的森林消防水池。

与此同时,他还投入300多万元,建起了供城里人休闲养老的山庄,成为南川区第一批的“森林人家”。该山庄现有25间客房,可一次性接待150多人就餐。

2017年夏季,该山庄正式开门迎客,生意和汪启禄想象的一样火爆。除了建造山庄住宿,他在林间空地上还种植了蔬菜、葡萄、桃子等绿色食品,并修建了养鱼池,这些新花样都是供来往山庄的客人游览、玩耍、吃食等。

除此之外,汪启禄林场的发展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该林场长期雇佣当地工人20人,季节性雇佣工人30人,每年累计支付工人工资约100万元。

如今,像“家庭林场”等旅游形式正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汪启禄也是其中一员,他认为如此不但把生态环境搞好了,而且森林“生金”也不再是空话。

16.jpg

经验分享

竞争不小 及时调转船头

“我曾经一度陷入死胡同,就是非要把用材林真正当成商品卖出去,而把它们本质性忽略了,其实它们就是一片茂密且壮美的景观,自身已经具备商品价值了。所以立即调转船头,转换商业模式是有必要的。”汪启禄感言。

同时,与他有同类想法的创业者不占少数,他说,那时靠风景赚钱算是一种新的旅游商业模式。

“不过,现在像这种‘家庭式林场’存在很多竞争压力,不光来自同行的竞争,还有大型景区的分流制约。”在南川区,同样多年依托景区,自办采摘游山庄的刘女士说道。

专家点评

掌握把控能力

从事相关工作近30年的一业内专家认为,这类“家庭林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消费者对于自然景观亲密接触的快感,而且在其中消费者还能有较强烈的参与感,这样既安抚了在城市生活之久产生审美疲劳的消费者,也促进了一种新型的体验式消费。

而且说起森林大家不由就会想起大自然,“家庭林场”游真的是靠“卖风景”赚钱,所以其又比采摘游更加贴近自然,令消费者会更放松。

但是,正是由于它的自由度较高,所以投资风险也就越大,其管控力度要远远高于采摘园内的植物等,因此这就需要管理者有一定经验性和较强的科学技能。

另外,著名管理专家,重庆理工大学MBA特聘教授姜维指出,汪启禄创业成功既有符合国家政策的大趋势的一面,更有自身精于经营的一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国策,决定了汪启禄开发荒山种植树木的创业,不会像一般消费市场那样,需求变幻莫测。同时,具体的兑现收益方式可能因时因地,而有所变化。

为什么汪启禄做得较成功?姜维表示,这关键在于他在前期的创业过程中,不急于收割,而是主动或别动地扩大种植面积。也就是在亏损状态下,坚持扩大市场份额,每年增加约500亩,累计已达8000多亩。这表明他的林地规模使得他在当地已经具备议价权了,这是市场竞争的最佳状态。

此外,汪启禄在经营模式上采取两条腿走路。姜维补充道,汪启禄通过自主经营与租赁经营结合,如同直营与加盟同步进行一样,发展速度更快,经济效益自然更好。而且,汪启禄经营模式的多样化,也有利于其企业长远稳健地发展。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滕飞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