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 > 正文
重庆垃圾分类调查②商机|互联网+回收的生意早就有了 蛋糕很大,吃到很难
07-03 18:47:12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商报

上海之后,垃圾分类将在全国其他46个城市开展。跟着“垃圾分类”火起来的还有“垃圾分类”相关的创业,不仅垃圾桶卖爆了,“互联网回收”创业项目也夺得了不少关注。可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垃圾分类”的蛋糕,没那么好吃。

上门回收 成本居高不下

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全国废纸回收量为5285万吨,同比增长6.5%;废塑料回收量为1693万吨,同比下降9.9%。

可回收垃圾,是很多瞄准“垃圾分类”创业者的首选。

在很多地区,“破烂王”们负责收集可回收垃圾的。他们多是个体户,拿着大喇叭,走街串巷,上门寻找可回收物品。积累到一定数量,再卖到上一级再生资源回收公司,赚取差价。利润多在50%以上,且运营费用相当低。

这样一个利润高又传统的行业,免不了“掘金者”。

做“互联网+回收”的再生活,就是先行者之一。2014年,再生活成立,通过定制周期上门服务,降低社区居民参与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的门槛,简化家庭可回收废品的收集流程;同时,再生活为社区居民提供商品配送,实现基础的变废为宝的兑换功能,为社区家庭提供日常生活便利。但最终因为难以盈利于2017年倒闭。

u=1988089727,2989333836&fm=26&gp=0.jpg

再生活创始人夏凡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说,“to C的‘自建回收人员体系+上门服务’模式,上门服务一次成本最低为6到7元,收废品的客单价可能还不及这个水平。“加之运营、物流、仓储、人员薪酬等成本费用,盈利压力显而易见。

“自建回收体系,成本高还没办法激发他们积极性。”来自重庆合川的“互联网+回收”项目——回收壳,也招过自有回收人员。

回收壳负责人曾国庆告诉记者,自有回收人员给底薪加提成。“因为项目早期订单数不多,回收人员积极性不高,导致公司成本开销大,我们就及时砍掉了这部分,改为招本来就从事废品回收的人来平台兼职,效果还不错。”

产业链下游 或引创业者“掘金”

在大多数创业者盯着前端回收部分,在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下游,创业者的机会又有多大?

“小黄狗”重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计划打造一个垃圾分类回收的闭环。即前端回收,中间阶段运输、分拣,后端用可回收垃圾造商品,放在app售卖。但在可回收垃圾处理变商品部分,目前他们不打算布局垃圾处理产业。

QQ图片20190703181909.jpg

该负责人表示,初创企业布局垃圾处理有两个难点。一是为保证高效率,垃圾资源再生需要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技术要求高,很多初创企业做不到。其次是行业特性偏重偏慢,回报周期长,不适合初创企业。 

但另一方面,垃圾资源化能给行业带来的收益巨大,例如垃圾焚烧发电。据光大证券研究报告测算,假设垃圾分类流程可以完全分离出全部厨余垃圾,吨垃圾发电量可增加近20%,约48-64度电,每年可为整个产业链增加20-30亿元的收益。

推行垃圾分类,可能为产业链增收几十亿,这些利润会不会吸引创业者“掘金”?我们还不得而知。

“现在政策还未落地,产业增长不明显,如果利润够大,肯定有人试。“一位创业导师对记者说。

分类回收器具火到“限购”

和深入产业链的项目不同,垃圾桶、垃圾分类教具等相关用品销售还不错。面对史上最严“垃圾分类”,垃圾桶在网上卖爆。

淘宝数据显示,早在今年四五月份,上海各个小区就开始未雨绸缪,纷纷在淘宝企业服务采购“分类垃圾桶”,为居民提供垃圾分类投放点。5月,淘宝企业服务平台上“分类垃圾桶”的搜索量大涨3倍多,成交同比大涨超七成。尤其是上海地区的订单量在全国遥遥领先,同时采购“分类垃圾桶”的企业客户中,9成为新用户。

u=629064835,2490981964&fm=26&gp=0.jpg

除了企业服务领域,市民们家里的垃圾桶也亟需更新换代以应对“垃圾分类”新规。淘宝极有家数据显示,整个6月垃圾桶销量达到300万件。尤其是在6月24日到30日这一周,垃圾桶的销量同比去年大涨五成。赶着“垃圾分类”生效前的最后时间,很多上海市民“临时抱佛脚”,多买几个垃圾桶。可能是由于时间紧,为了最快速度收到垃圾桶,上海本地产业带的垃圾桶最为抢手,销量同比大涨3倍多。 

由于垃圾桶过于火爆,不少淘宝商家都险些卖断货。像淘宝极有家店铺“海淘城日本进口家居”的爆款“干湿分离垃圾桶”,就不得不每人“限购1件”。

除了买垃圾桶,在六月底的这一周里,淘宝上“分类垃圾桶”这个关键词的搜索量也迎来高峰,环比上月底大涨40%。

记者从多位商家处了解到,很多商家都在自己的店铺中挂出了垃圾分类的“指导”,吸引大量上海市民上淘宝“恶补”垃圾分类知识。

不仅如此,为了让市民更好地学习垃圾分类,淘宝商家还卖起了“垃圾分类教学用具”等商品。数据显示,六月份这类“教学用具”的搜索量环比大涨17倍还多。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韦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