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 > 正文
当好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的“压舱石”,重庆财政将这样发力
05-06 19:49:22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商报

4月15日—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希望重庆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重庆财政将如何进一步发挥好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5月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财政局负责人介绍,市财政将一体联动和分类指导、重点引领和全面发展有机结合,着力完善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发展、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新格局。

区域协调:力推区域相互融通均衡发展

市财政局负责人说,主城区和渝西片区、渝东北片区、渝东南片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水平不同,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必须分类施策,市财政准备好了体制完善和转移支付两个工具。

一方面,是细化深化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的区域发展财税政策和体制机制,鼓励区县根据资源和区位优势增强发展特色,推进主城区和渝西片区、渝东北片区、渝东南片区三大板块均衡发展、相互融通,以区域的协同发展释放更多更大的经济潜力。具体而言,对主城区和渝西片区,支持其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将完善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支持引进培育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吸引金融中心、开放龙头、创新中心落地。对于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则把重点放在支持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支持贫困区县统筹资金,提升生态功能、推进实施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上面。

另一方面,市财政将不断加大对区县的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是增强均衡性转移支付,保障区县财政平稳运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据介绍,目前,市财政正在重新梳理明确各类转移支付的功能定位,计划将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两类调整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三类,以进一步增强转移支付对重大决策的保障能力。另外,正在研究贫困区县转移支付统筹试点,对除涉农资金整合之外市级财力安排的转移支付结余,计划放宽统筹时间等限制,增强区县自主决策权。

城乡融合:着力走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

“乡村振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而成败的衡量标准,就是农村是否变好、农业是否变强、农民是否变富,财政将始终把保障三农支出作为重中之重,做好资金整合、撬动、股份化文章,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市财政局负责人介绍。

在财政支撑乡村振兴的路径上,将重庆财政将继续采用先建后补、考核奖补方式,支持乡村振兴分层分类试验示范,引导区县围绕乡村“五个振兴”,开展综合试验示范或者在某一方面开展单项试验示范,力争2020年试验示范区县、乡镇、村实现初步振兴:产业全面升级、环境生态宜居、文明大幅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健全。

同时,市级财政每年将继续安排1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大力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扶持山地特色高效产业。

此外,将持续扶持做大村集体经济蛋糕,完善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增长机制,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一方面定额补助,以奖代补支持农村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基础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另一方面,进行股权引导,加力提效实施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股权化改革,把财政支持农业项目的资金量化到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持股分红,让农民搭上产业“顺风车”。

对重庆而言,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市财政局负责人表示,市财政将持续把脱贫攻坚作为公共财政支出优先保障的重点,完善稳定脱贫的财政长效机制:路径上,不断加大区县转移支付;方式上,既做增量,持续增加专项扶贫资金规模,更做存量,深入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绩效上,保持超常规投入同时,盯紧看牢管好资金,用在“两不愁三保障”等“刀刃”上,确保真脱贫、稳脱贫。

服务普惠: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公共财政的本质是聚众人之财、办众人之事,财政资金分配必须突出共享发展理念,力推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以高质量公共服务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市财政局负责人说。

为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我市正在实施市与区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目前已形成了三个层次的初步框架,第一层是统领性的,即《市与区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要求。第二层承上启下,即《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市与区县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明确了8大类18项共同财政事权的支出责任分担方式、基础标准等,为后续分领域改革提供了引领。这两个文件已在4月19日发出。第三层是分领域的,2020年底前将陆续形成各个领域的具体改革方案。

据了解,目前,我市市和区县财政事权和责任支出,也就是各级政府该干什么事花什么钱基本上有了一个清楚的、合理的划分,随着财政权责改革的深入,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财政体制将全面建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特征也将愈发明显。

市财政局负责人说,基本公共服务有“基本”二字,意味着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同时要考虑到“均等化”的目标,标准方面不能在不同领域、不同项目、不同区域厚此薄彼。

据悉,市财政正着手建三个机制:一个是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评估区县财力并将其作为出台支出政策的重要依据。一个是支出政策监控。规范过高承诺、过度保障的政策。再一个是基本民生托底。对有困难的区县通过基本财力奖补等托底,并审核其基本民生预算安排和监管其预算执行。这三个机制,将共同作用于全市基本公共服务全民覆盖、普惠共享、标准统一、城乡一体。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孙琼英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