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未来人才怎么培养?专家和名校校长这样说
11-10 20:08:07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GetAttachment (6).jpg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未来人才怎么培养?今(10)日,2019重庆英才大会第四届高校——高中教育发展峰会上,专家、名校校长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峰会由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承办,重庆课堂内外杂志有限责任公司协办,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学术支持。来自全国各地40余所双一流高校招生就业负责人和20多个省市的300余名高中校长以及重庆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参会。峰会围绕“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未来人才培养与选拔”这一议题开展,重庆大学校长张宗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理事长查建中、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陈晓明、全国双一流高校及知名高中代表发表了主题演讲。

重庆大学校长张宗益:

要培养坚持终身学习、人格完整的人

面对变化,张宗益认为,要培养坚持终身学习、人格完整的人,让他们成为人生道路上不断追求“诗和远方”的长距离竞技者。

而未来教育则要提供几大能力,包括母语沟通、外语沟通、运用数学与科学、数学学习能力、可持续学习能力、人际互动、创业家精神、文化表达能力,构建“全纳包容、多元设计、多维支撑、个性发展”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理事长查建中:

推广发展面向未来职场的专业教育

查建中说,他们一直在大力推广发展面向未来职场的专业教育。他认为现在一些学生毕业以后,进入职场水土不服,不接地气,就是因为在文化层次没有跟职场接轨。

“我们应该建立国家人才框架,跨所有的专业,要把各类各层的专业教育都办好。每一层学校都要办出自己的一流,而且要贯通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从职场文化和工程技术两维从小培养创新人才。”

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陈晓明:

交叉融合是文科面临的严格挑战

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陈晓明认为:“在我们未来的时代、在智能科技的时代,交叉融合可能是文科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

他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科。传统文科教育完成了其担负的历史使命;新文科的提出,是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两者并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新文科是对传统文科的提升,试图打破专业壁垒和学科障碍,以广博的学术视角、开阔的问题意识和深厚的学术积累为基础,将为未来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契合现代社会需求的素养训练。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

让分数具有温度

在唐江澎看来,未来10年内,以分数为主要依据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在中国不会发生颠覆性改变。

“我们干的只有一点,让分数具有温度,那就是不让分数成为学生苦争死拼冷冰冰的教条,而是把学习动机、学习热情、爱好特长放进去,成为代表生命体温的分数特征。”

他说,在锡山中学,提出来“过去为分而学,今后变成因爱而学”,“把高中繁重的学业和大学选择的专业建立某种关联,大学的专业与走上社会安身立命的职业建立某种关联,把职业与一辈子建功立业的事业建立关联。”

重庆巴蜀中学校长王国华:

有差异性的教育 教出来的人才是缤纷多彩的

在王国华看来,人的天赋有差异性,“我们的教育应该要因材施教,有差异性的教育,最后教出来的人才是缤纷多彩的。”

他举了两个例子,其中之一便是今年遇到的一位年轻人,“在我旁边的小孩,年龄是我的二分之一,他很努力考了一个一般的学校,但在他看来总要考数学和英语,就退学而选择了一个技校。现在他的工资比我高,大国重器有很多他打造的零部件。”

而前几天在华为和任正非先生交谈,则是王国华举的第二个例子,“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聚集全球精英人才,包括数学家、物理、化学方面的人才。”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罗薛梅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