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章同样属于歌乐山上牺牲的全体革命志士” 探访白公馆脱险志士郭德贤
09-28 06:01:28 来源:重庆日报

2019-09-28-014-243092-1.jpg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获得者郭德贤(摄于九月二十七日)。

重庆日报消息,9月27日上午,市领导将一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送到郭德贤老人手中。身处病房的郭老视纪念章如珍宝,将它佩戴在胸前,迟迟不舍得摘下。

9月27日下午,重庆日报记者前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分院)探望郭老时,她正凝视着纪念章木盒,轻轻抚摸盒上字迹,再缓缓打开盒盖。“章呢?”郭老有些慌张。“在您胸前带着呢。”一旁的主治医生笑着提醒。郭老“可爱”的举动把大家都逗笑了。

初秋的下午,从郭老病房窗户望出去,蓝天白云映衬下,市人民大礼堂的圆顶熠熠生辉,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们也有了一面红旗,等到重庆解放的时候,打着我们的五星红旗,去迎接我们的党!”郭老反复念叨着这一句话,思绪回到70年前。

1949年的歌乐山白公馆,《红岩》小说中广为人知的“绣红旗”故事在这里真实发生着。

“放风时得知新中国国旗是五星红旗,我们也想做一面红旗。可不知道五星红旗是什么样,就做成大五角星在中间,四个小五角星在四角,象征着全国人民都拥护我们党。”郭德贤回忆,罗广斌等几位被关在二室的男同志把被子上的红色被面拆下来,又找来黄色的纸,撕成五角星形状贴在上面。

红旗做好的消息悄悄传遍白公馆所有的狱友。放风时,大家都念叨着郭老现在还清晰记得的那一句话,相互鼓劲打气。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反动派开始了疯狂大屠杀。郭德贤换上入狱前穿着的旗袍,静静地坐在地板上,安抚着一双年幼的儿女,静静等待最后的命运来临。意料之外的是,打开牢门的却是楼下牢房的大学生周居正。

郭德贤后来才得知,是白公馆的看守杨兴典在平日与革命者的接触中产生同情心理,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帮助他们脱逃。

“在狱中的时候,想过能活着出来吗?”记者问。“想过能,也想过不能。我做好了随时为党牺牲的准备。”95岁的郭老答得坚定。

工作简历显示,1949年11月27日脱险后,郭德贤到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训练班学习。1950年1月开始,她走上工作岗位,先后在重庆市寒假教师训练班、重庆人民广播电台任职。

工作中,郭德贤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进步。郭老回忆,那时位于美专校街的重庆人民广播电台办公条件极为简陋,职工都挤在集体宿舍。如今电台搬进了新办公大楼,职工们有了自家住房,与当年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1983年离休后,郭德贤一直坚持义务到机关、学校、工厂等地讲述红岩革命志士的英勇事迹,足迹几乎遍及全中国。哪怕年事已高,她也常站着讲三四个小时。今年9月1日,郭老甚至出现在央视《开学第一课》的银幕上,向全国的孩子们讲述“狱中制作五星红旗”的故事。

每年清明节和“11·27”纪念日,郭德贤都要和在世的脱险志士一道,回到歌乐山祭奠牺牲的战友们,从步履蹒跚到拄拐前行再到轮椅相伴,几十年来风雨无阻。

2017年,郭德贤心脏病发,安上了支架,2018年再次心梗,至今已住院一年多。今年清明节,郭德贤仍坚持让人推着轮椅带她去祭奠战友。已无法站立的她,坚持让人架着胳膊,献上了一朵白花。

“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值得!”病房中,郭老含泪抚摸着纪念章。于她而言,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这一枚纪念章既是颁给她个人,也同样属于歌乐山上倒在黎明之前的300多名革命志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很多同志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临别之时,郭老反复念叨,一定要爱惜我们的国家,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

原标题:“纪念章同样属于歌乐山上牺牲的全体革命志士”——探访白公馆脱险志士郭德贤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