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这十年,化蝶般生态蜕变
文/刘显梅
渝北区处在重庆市西北部,是1994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在撤销原江北县建制基础上设立的新区。渝北区依华蓥,挟两江,素有山城北大门之称。
万物土中生, 复绿得生态
铜锣山是川东平行褶皱岭谷区的第二条山脉。渝北区境内的铜锣山原本是开采石灰石的重要矿区。历年的开采作业,导致生态破坏严重,连绵的青山变得满目疮痍,矿区周围粉尘密布、灰尘飞扬,周边村民避之不及。据村民反映,平时灰尘大得像飘雪,村民水不敢喝,窗户不敢开,衣服晒不了,在户外还要戴口罩,空气质量很不好,生活“苦不堪言”。
2012年,渝北区开始对该区域采石场实施全面关闭,以建设国家级矿山公园为目标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一群又一群人驱车前往,四处考察调研。一条条“妙计良方”在环保建设者心中孕育而生;一个个战略规划在废旧矿山间燃起新的希望;一个个施工小组开着铲车、挖机驶入矿山,肩负起恢复绿水青山的美好愿景。
以生态环境修复为主基调建设矿山公园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时间的坚持。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将铜锣山矿地列入全市“自然生态环境修复力度不够”的问题中来,非常重视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工作。2017年,矿山完成一期修复后,矿山公园核心区从断壁残垣变成了绿水青山;二期三期修复后,支离破碎、东鳞西爪的矿山变得风景如画、景色宜人。该区域的pm10和pm2.5都大幅下降,天空不再飘雪了,空气质量提高了,村民们都在为政府的“蓝天行动”点赞。
民心之所向,执法之所为
2015年开始,渝北区生态环境局经常接到居民关于泰山电缆工厂生产造成空气污染的投诉。据周边小区居民反映,无论是白天晚上都经常闻到工厂飘过来的臭味,闻久了会产生眩晕感和呕吐感,许多居民都很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接到投诉后,渝北区环境监测站马上响应,带上专业设备到小区和厂区进行噪音和空气污染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工厂污染物排放量是达标的,而小区居民控诉的“臭气”难闻,“余音”绕梁也确实存在。由于 “臭气”和噪音扰民,居民的投诉一直络绎不绝。为了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该企业被列入第一轮中央环保督查整改范围,准备启动泰山电缆升级迁建。2021年,泰山电缆完成整体搬迁。泰山电缆的新厂践行绿色生产的理念,在新建工厂中运用了很多环保“黑科技”,例如,在设备上增加了废气净化装置,在厂房墙壁铺设了隔音棉等。泰山电缆环保搬迁后,工厂原址周边的小区居民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们表示“臭气”消失得无影无踪,噪音也不再余音绕梁不绝于耳了,终于可以安心地吃饭睡觉了。这只是渝北企业环保搬迁的其中之一,一个个传统的制作业工厂改造成了一个个绿色工厂,为环保建设积极助力,有效减少了空气、噪音和其他污染。
植绿添绿,“富氧”城市
2010年以前,中央公园所在地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山地,后来随着城市规划建设,这里也纳入到提高绿化、改善居民生活的公园建设之列。正如人需要氧气,一个城市的“呼吸”也需要以公园、湖泊、绿地为依托。中央公园自2010年开始规划选址,历时三年,在各个部门的统筹协调、艰苦奋斗下,终于建成占地1.53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到90%的重庆最大的城市开放型公园,这里绿化层次丰富,植物种类繁多,被人们称为“天然氧吧”,极大地提高了渝北区的城市绿化率,VOC指数逐步降低,PM2.5也悄无声息地减少了,渝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也常年保持在90%以上,这就是渝北区被称作大美之地的原因所在。
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回首十年环保路,渝北区在提升空气质量上抛洒智慧与汗水,挥斥方遒,披荆斩棘,2022年渝北区空气质量达到近十年来最好水平,这或许就是对渝北区十年来为生态环境建设所付出的拼搏和努力给予的最“美”回应。回首十年环保路,见证了渝北区空气质量的显著提升,见证了渝北区生态环境的悄然蜕变。回望过去的挫折与成就,环保人初心不改,只会更好地立足现在,开创美好生态未来。
本文获2022重庆市“战污染·赞生态”征文活动入围奖。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