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人才发展峰会举行 吸引人才先要关注人才价值实现
11-22 09:52:27 来源:重庆日报

11月21日,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人才发展峰会,嘉宾正在做主旨演讲。当日,2020重庆英才大会在悦来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重庆日报消息,11月21日,2020重庆英才大会·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人才发展峰会举行。参会的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围绕促进区域人才协调发展,推动人才政策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与合作创新献计献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鸣出席峰会并致辞。

峰会上,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与重庆大学签署支持建设重庆人才发展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发布《重庆市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报告》;发布西部人才服务联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在主旨演讲环节,专家结合西部地区人才发展实际,从人才发展的创新之路、联网经济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人工智能对未来组织决策的影响、新形势下的区域人才发展战略等方面发表主旨演讲,给大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在嘉宾对话环节,大家围绕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和“‘十四五’时期西部数字经济人才协同发展的模式、政策与路径探索”进行交流探讨。

本次峰会由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主办。15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及西部12省市区相关机构负责人参加活动。

主旨演讲

经济学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史炜:

人才开发不是简单地挖掘人才

“人才开发不是简单地挖掘人才,而是通过不同的系统,通过产业政策、技术迭代、技术更新、产品更新,通过对生产线的开发创造新的产业体系。”经济学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史炜,在作《人才发展的创新之路》主旨演讲时说。

史炜认为,过去,我们主要通过人的开发来促进产业的开发,但这种开发,已快做到极限了,无论从工资效益、管理效益,包括企业现有的模式应用都是如此。“我们从企业的生产角度、管理角度、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能用的招都用了,下一步该怎么办?”史炜抛出一个问题。

他说,现在的5G+工业互联网,就是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科技+人才+智力的体系。“不是简简单单地从传统的生产关系中的人的角度去进行人才开发,而是要在机器、设备身上挖掘潜力。”

他表示,要从中挖掘潜能,需要把人才的智力赋予机器、设备,让它们更“聪明”,有更高的生产效率,更好地帮助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比如,工业类的语音识别、视频识别、图像识别,可以通过有效的传感器达到对化学、物理要素等的识别,而这些,需要通过人才的智力来给它们赋能。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孙宝文:

互联网经济助力“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现在,国内每天在互联网上的交易很活跃、很丰富,这是互联网经济助力内循环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孙宝文说,互联网经济正在为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提供动能。

孙宝文说,新形势下,我们面临挑战也面临机遇。比如,新一代科技革命大发展,新需求、新模式、新业态也在不断涌现。

他说,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在疫情期间促进了非接触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模式,继而又促进了生产端的变化、产业链的变化,壮大了国内大市场。

他表示,我国的互联网经济,未来就是在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情况下,由“外需+WTO模式”向“产业+互联网+内外贸易”并存的方式转变。外循环方面,互联网让世界成为地球村,无国界的生产、销售,将让我国互联网经济在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情况下,促进外循环。

美国惠普中国公司前执行副总裁,长江国际商学院MBA顾问委员会委员张国维:

与人工智能成为合作“同事”有助于更好决策

美国惠普中国公司前执行副总裁,长江国际商学院MBA顾问委员会委员张国维,在作《人工智能对未来组织决策的影响》主旨演讲时表示,要克服人工智能对决策层的冲击,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它们做“同事”。

在阐述“人和机器是什么关系”的问题时,张国维说,最开始机器“拿”走了我们不愿意干的肮脏的工作,到了20世纪又“拿”走了一些用脑重复性、逻辑性的工作,今天中层管理者担心的是,人工智能今后将做出更好的决策,那我们能做什么?

他说,从纵向的决策来看,今后人工智能更精准、速度更快而且无私;横向则克服了经验上的偏见。“为了减少人工智能的冲击,我们要把自己的岗位变成超级岗位。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与人工智能成为合作‘同事’。”

他认为,成为人工智能的“同事”,需要管理者建立更多的商业模式空间。通过大数据,把只有人工智能才能掌握的暗知识打通。同时,提升我们作为管理者的关爱能力。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才研究会秘书长柳学智:

要什么样的人才,弄清产业基础很重要

“各地在制定人才政策的时候,建议围绕本地具有相对发展优势的产业来出台相关政策。”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才研究会秘书长柳学智说,这样,与优势产业相关的人才到来之后,他们的事业才有更好的发展,“这是关注人才价值实现的体现。”

在作《新形势下的区域人才发展战略》主旨演讲时,柳学智认为,只有把产业基础研究清楚以后,才能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他说,许多人才到一个城市,更多关注的是创业能不能成功?自身的价值能否更好地实现?其次才可能是教育、医疗和其他方面的问题。

他认为,引才首先要关注价值实现。通过产业集聚人才,这将使人才政策更有实效。“如果能够基于优势产业找到某方面优秀的人才,再通过优秀人才推动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价值链,这对未来的人才发展、产业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嘉宾对话

如何推动数字经济人才协同发展

5位专家这样支招

对话嘉宾:

经济学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 史炜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 孙宝文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 高旭东

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 张鸿

四川省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周涛

在11月21日举行的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人才发展峰会上,史炜、孙宝文、高旭东、张鸿、周涛等5位专家围绕“十四五”时期西部数字经济人才协同发展的模式、政策与路径探索,展开对话交流,为重庆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如何实现人才创新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推动形成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统一

史炜:一定要设计好产业链,搞孵化器、超算中心、数据中心、重大项目都应该要和本地的产业相匹配。在人才培养架构的体系上,一定要推动形成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统一,这是下一步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孙宝文:未来,重庆一定要考虑地域优势和资源禀赋,人才一定要和产业的特色、未来发展方向相匹配、一致,这是最重要的;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要围绕几个主导产业,把多样性、复合型的人才引进来;产业的发展具有层次和梯度,引进人才时,也要注意人才的层次和梯度。

高旭东:人才引进就是要以产业为主导,围绕着产业链构建人才链,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引进、培育与产业相适应的人才。

张鸿:在创新链、产业链、学科链三个链关系中,数字人才非常重要。不断优化创新环境,让产业链更加完善,努力留住人才,对今后的发展大有好处。

周涛:要让人才和产业真正结合起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对产业的贡献来评价人才。另外,要推动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打通创新和产业之间的转化通道。

如何做好区县的数字经济发展?

从实际出发 做出特色

史炜:区县要做一个评估,数字化不要像一个框,什么都往里面装,一定要结合当地的产业情况。建议重点培养在数字经济实施操作方面具有示范性的企业人才。

宝文:数字经济方面,我们不能上面市级做规划,下面区县也做规划,区县应该更务实一些,从实际出发。

高旭东:有些大企业,走上一条“高大上”的路线,探索了二三十年,数字经济都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反而是那些实事求是的企业,比如只在一个生产环节投资四千多万,一年就收回成本,一定要实事求是,先把基础打牢。

张鸿:重庆在全国数字经济的大盘中是第一梯队,第一批六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重庆和四川都入选了,但与经济发达省相比还有差距。希望重庆抓住机会,不断进取。

周涛:从每个区县的角度来讲,都会发展自己优势的产业,但是实际的招商过程中还是会互相竞争,出现产业同质化。这需要在市级层面进行统筹,可以把区县的统筹分成规定动作和自由动作两方面。如在重庆的统一规划下,区县发展有特色的数字经济,形成特色的产业聚集,这样还可避免产业同质化。

高校如何优化数字经济专业学科?

注重交叉融合 加强师资团队建设

周涛:数字经济是教和产融合,涉及到多学科交叉。打通职称评审通道是一个思路,目前我们在四川做了六个数字经济的新职业职称评定,包括大数据、数字化管理、人工智能、区块链、互联网,鼓励非公有制主体参与职称评定。

张鸿:电子、邮电类院校本身就有很多数字技术专业,现在,各地都在纷纷成立数字经济本科专业,信息数字+管理,信息数字+经济将是今后高校专业发展的增长点。

高旭东:数字经济、互联网都是新东西,一个新东西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实践,不要定太多的条条款款,否则把大家框住了。同时,要钻得深一点,特别是大学的老师、年轻的老师,在一个领域做得特别深、特别透,将来怎么交叉都可以,要多做试验,跟别人融合就很容易融合。

孙宝文:什么是学科?什么是专业?实际学科是以知识信息来划分,而专业更多是偏重岗位来划分,一个专业可能要用到多个学科的支持。现在数字经济和其他学科越来越强调交叉和融合,还得从学理上加强研究,包括做智库。对于基础的理论性东西一定要打牢,只有这样提出的观点才具有生命力和说服力。对专业而言,师资团队建设是关键。

史炜:我最近跟华为、中兴、浪潮等大企业探讨高校如何培养适合数字经济时代的人才,大家认为,单设一个数字经济系很杂乱,因为要求的技术方面的支持很全,经济方面的支持也很全。我个人认为,首先需要产业经济学做基础,需要理工的东西、互联网的知识。基于产业,到数据,到系统,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模式的体系,叫技术经济学。这些,或许能对大学的专业设置提供一些思考。

本栏稿件由重庆日报 记者陈国栋采写,本版图片由重庆日报 记者龙帆摄/视觉重庆

原标题: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人才发展峰会举行 吸引人才先要关注人才价值实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