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陶宝陶宝你在哪? 非遗传承人与守护人带你荣昌寻陶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张瀚祥2020-09-10 20:52

连日来,由重庆市委网信办、荣昌区人民政府主办的“非遗,我来传”网络文化互动活动如火如荼——荣昌陶主题歌《陶宝陶宝 你在哪儿》MV火热播放,不少网友开始计划去荣昌寻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梁先才领衔的柴烧窑开窑网络直播进入倒计时……

今天,让我们跟随上游新闻的镜头,跟随非遗传承人与守护人,一起去寻找“荣昌陶宝”。

寻陶第一站

e63327756c18e32d10277bbf0f95ff2b.jpg

地点:荣昌安富鸦屿陶艺工作室

推荐人:梁洪萍   非遗传承人

推荐宝贝:泡菜坛

30a1370991f5cbc6c5370bb463b38927.jpg

喜食酸辣复合味型的西南地区,家家户户都有一件相同的宝贝,那就是泡菜坛。这个看似朴实无华的食物容器,却成为了千百年来人们共同的记忆纽带。

如果要问哪一件陶器最能代表荣昌陶?在梁洪萍看来,那一定是——泡菜坛。

“荣昌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其中又以烧制泡菜坛子形状的陶器最为有名。”梁洪萍说,在久远的历史中,最初陶器的发明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古时巴人善于酿酒、腌制,荣昌的泡菜坛既美观耐看又优质实用,泡出来的菜不生花、不串味、不变味、口感清脆,所以泡菜坛的制作技艺才能历经悠悠岁月依然保留至今。

“荣昌陶有‘红如枣、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的美誉,这夸的就是荣昌泡菜坛子。”梁洪萍说,泡菜坛在生活中看似寻常,但其制作技艺却并不简单。一个烧制精美的泡菜坛,可以说能代表荣昌陶的制作技艺高度。

一个泡菜坛的制作,要经过揉泥、醒泥、制坯、晾晒、修坯、刻花、上釉、打磨、装窑、烧制、出窑等二十余道工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荣昌陶的工匠们还以刻花、剔花、粑花、画花、刷花、镂花等装饰手法赋予泡菜坛新的艺术生命力。

梁洪萍说,作为非遗传承人,无论时代怎样改变,她都将坚持守护好荣昌陶的“魂”,用传统的技法做好每一个泡菜坛。

寻陶第二站

645f30d49964f45113dcb236b043b9d1.jpg

地点:荣昌陶博物馆

推荐人:刘守琪 荣昌陶博物馆馆长

推荐宝贝:雄鹰展翅

c563d45262131ad0d9ac4976f60094b5.jpg

如果到荣昌寻陶,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荣昌陶的历史和故事,那么荣昌陶博物馆一定不可错过。

刘守琪是荣昌安陶博物馆的守护人,对于馆内收藏的近10000件自汉代以来的荣昌陶文物和精品,他都了如指掌。来荣昌寻陶,请他当向导是再好不过了。

博物馆中历史珍品颇多,这一次,刘守琪带网友探寻的是一件荣昌陶的工艺品——雄鹰展翅。

刘守琪说,早在汉代,荣昌地区就开始了制陶;到了唐宋时期,荣昌的制陶业日渐兴盛,工匠们的技艺也愈发成熟;清末至民国时期,荣昌陶业持续发展,有了“精泥壶壶排成行,烧酒滴滴巷子象”的繁荣景象。“而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70至90年代,荣昌工艺陶大量出口海外,甚至作为国礼馈赠外国政要,荣昌陶从此获得了世界的关注。”

刘守琪介绍说,“雄鹰展翅”是一件70年代的作品,曾在京交会上夺得金奖。这件作品通体黑亮,雄鹰双翅刚劲有力,双眼明锐犀利,把荣昌陶的造型美、雕刻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件作品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特有的釉色。”刘守琪说,这件工艺陶作品在雕刻完成后,采用了荣昌当地特有的金砂釉完成上釉,形成荣昌陶独有的釉色,烧制完后成,展翅的雄鹰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十分夺目。

寻陶第三站

17268336a7b94ecfd0e1f8ef0cd4705a.jpg

地点:荣昌安富通安小栖

推荐人:管永双 非遗传承人

推荐宝贝:冬橘

7d6d2b1c7b1c7d8d11790e68faaf98d1.jpg

荣昌安富街道通安村的一处院子里,青砖黛瓦,古树参天,精美的陶器艺术品自然散落在院子里。

这里是90后荣昌陶非遗传承人管永双和妻子李云杉的家,也是他们创作荣昌陶的工作室。

与我们常见的传统荣昌陶不同,陶泥在管永双的手中变换了模样,每一件作品都承载了他的感悟与思考,赋予了荣昌陶新的个性与光彩。他向网友们推荐的这件名为“冬橘”的作品也不例外。

管永双说,2018年他刚来到现在所在的院子时,一眼望去,周边都是成片的柑橘树,当秋天过去、冬天来临时,树上三两个被遗忘的柑橘开始干瘪,即便是凛冽的寒风,却依然挂在树上。“原本已经没有了生命的冬橘,却展现出了另一种生命力,于是我想通过作品来记录这种生命的张力。”

每一颗树上的冬橘都有着不同的形状,管永双手中创作的每一件“冬橘”也是独一无二。

“作为一个手艺人,我想要去关心身边事物的变化,将所见、所闻用年轻人的表达方式去呈现。”管永双说,时代基因不同,荣昌陶的表现形式会发生改变,但不变的是对传统技艺的继承与坚持。

管永双说,作为非遗传承人,他坚持使用荣昌当地的陶泥进行创作,制陶技艺也坚守古法,更重要的是,他一直坚持着用最古老的柴烧方式烧制陶器,以追求传统艺术与新思想的结合。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瀚祥

责编李析力
Top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