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揭面纱!

上游新闻综合2020-05-18 10:02

“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20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是2020年“双城记”要唱响的第一要事。其中成渝共同推动西部科学城等重大工作落地落实,是备受瞩目的大动作。

自诞生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被中央赋予“努力将成渝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期待。日前,四川省科技厅、重庆市科技局已签署相关框架协议,提出双方将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5月14日开幕的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西部科学城”成为热词,更多的细节被披露,标明成都做强“经济圈”极核的决心和信心。

此前签署的框架协议明确,成都、重庆两地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依托西部科学城共同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构建成渝协同创新共同体。“一城”指西部科学城,“多园”指两地的国家高新区、国家级和省级新区等创新资源集聚载体。

成渝共建西部科学城如何做强四川一“极”?记者从会上获悉,成都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出以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为引领,统筹推动“一核四区”联动发展的战略布局。

具体而言,“一核”是位于天府新区的天府科学城,“四区”分别是位于高新南区的新经济活力区,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的未来科技城,高新区与双流区共建的天府国际生物城,以及位于高新西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

1589467775847939.jpg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孵化园

“一核”如何定位?“四区”如何分工?

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天府新区将拓展创新深度,打造活力迸发的经济场景。聚焦发挥成都科学城极核牵引作用打造创新发展引擎,着力引聚一流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充分发挥高品质科创空间的承载功能,打造有利于促进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关键支撑,为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聚势赋能。

作为“一核四区”布局的重要载体,成都高新区将如何发挥建设生力军的作用?“这是高新区强化科技属性,坚定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的使命使然。”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负责人介绍,为助力成都“一核四区”建设,成都高新区主动策划,将采取转建、育建、引建、聚建等多种模式,打造和植入一批前瞻性科创平台及项目。例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依托,布局打造IC设计总部基地和成电国际创新中心两个高品质科创空间。目前基地还将加快成电国际创新中心投入使用,力争年底前联合电子科技大学导入国际国内高端创新团队至少10家,串联功能区高校、人才、项目、园区等优势科研资源。

1589467775399864.jpg

成电国际创新中心效果图

新经济活力区重点依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新基建和四川省科技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布局智慧医疗、普惠金融、智慧空管等平台5家以上,推动新加坡产业园项目、智慧医疗医学中心二期、5G互联科创园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天府国际生物城则将重点依托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建设和布局前沿医学、精准医学等平台5家以上,以生物产业孵化园及加速器、邻里中心等为科创空间载体,推进试点示范基地建设,实现年内交付加速器载体空间13万平方米。

会上还透露了“四区”之中最“年轻”的未来科学城的最新进展。作为成渝发展主轴上的一个高科技园区,位于东部新区的未来科学城将按照建成国际一流应用性科学中心、中国西部智造示范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创新性大学聚集区来定位。目前,围绕民航科创示范区、中飞院等已落地项目,还导入了中国民航高高原医学研究中心等优质的科教资源,让产教相融。

成渝共建西部科学城将带来什么?

成都市人大代表:做好布局迎接更多机遇

成渝共建西部科学城如何做强一极?成都将以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为引领,统筹推动“一核四区”联动发展的战略布局。

“西部(成都)科学城怎么打造?我们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是我目前最关注的。”5月15日,成都市人大代表、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刘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注意到,上述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3月,刘毅说:“赶上了天府新区大力建设成都科学城的好机遇,赶上了成都大发展的好时期。”

值得注意的是,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就位于成都科学城产业功能区,这也意味着,其恰好也处于成都打造科学城的浪潮中。刘毅表示,该研究院已经开始编制接下来5年的发展规划——下一步,希望在与重庆的进一步合作中有机会跟更多的产业结合,进一步促进成果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多做贡献。

56727e3c29e5fa67eb36a986dfb2eeb0.jpg

比如,在人才方面,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将进一步加强对“有经验、懂市场,能折腾”的创业人才的聚集,助力成都国际人才枢纽城市建设。同时,打造能源互联网系统和关键装备应用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集聚更多的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国际化团队,孕育更多的原创应用技术创新成果。

刘毅还特别提到,2020年,“希望成都市支持在天府新区落户建设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大数据运营交易平台,探索数据驱动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同时,刘毅还提到“希望市区加强对创业人才的吸引政策,做好科研人才和创业人才的融合,更好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新经济产业发展。

另外,刘毅代表还提出,“希望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机会更多地参与到新场景和城市机会清单的设计和方案制定评选中来。

对于未来5年的规划,刘毅表示,该研究院力争搭建完成遍及5大洲的全球生态网络,和国际领先机构开展创新合作,和世界500强企业落地成都开展产业合作;着力推进能源互联网新经济产业在新区和成都的发展,力争在未来5年内,在新区建设具有应用技术创新策源能力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能源互联网产业技术高地和创新创业热土。”

2528ba588990203a56f37915c6d64fab.jpg

成都市政协委员:推动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成创新策源地和科研主阵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城市发展依靠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市科技局局长丁小斌说。

成都科教资源在全国排名前列,每年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奖项位列副省级城市前列。如何持续推动科教资源转变成经济、产业的优势?

丁小斌表示,将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发展动能,加快推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我们近期正在编制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战略规划,推动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丁小斌说,这系列动作将推动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成为创新策源地和科研主阵地;同时,大力构建创新生态圈,吸引创新要素人才集聚,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在促进科技成果方面,成都已走出很重要的一步,即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丁小斌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改革,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为科研人员创造宽松的科研环境。同时,扎实推进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建设,支持校院企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持续开展“菁蓉汇”系列活动,深化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丁小斌指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高质量企业,高质量企业的生力军是高新技术企业。“2019年,成都全年增加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以上,总数突破4100家。今年,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争取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丁小斌说。

113a31d63068dcc3c632a71add2d5554.jpg

今年成都将给科创企业提供哪些福利,具体将给企业带来哪些利好?

丁小斌透露,成都市正在加快制定系列科技创新政策,预计将在研发、人才、新产品首用等方面给企业提供支持。

政策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根据企业年度研发投入增量或对市级财政的贡献程度,分类分级直接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

在企业人才培育方面,支持企业采用企业与高校共培模式。政府将通过搭建平台,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同联合培养在职博士、硕士,政府将给予50%的学费补助,同时,政府将与高校、院所联合引才,采用“企业用、高校聘、政府贴”的方式,引进高端人才和团队。

在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对于成都市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市和区(市)县原则上对每个企业给予30万元的经费支持。

支持企业创新产品首购首用,企业研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最初往往没有机会得到很好的推广与应用,通过政府协助,这些产品可以首先在城市重点工程、市政设施等大型项目场景中投用。此外,政策将从给优惠转变为给机会,用场景来牵引企业的新产品,用新产品应用来牵引企业研发方向等等。

“载体是创新创业者的摇篮,有创新载体才能孵化企业。”丁小斌说,成都将推动打造优质创新创业生态,持续推进创新载体建设,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科创空间,推进1000万平方米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他表示,还将持续完善科技金融,持续做大“科创投”“科创贷”等产品,以科技金融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培育创新主体,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信息来源:红星新闻、成都日报、成都商报

责编吴光亮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