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经纬 > 正文
罕见洪水袭西宁致多人死亡,研报显示:全球变暖或致西北降水增多
2022-08-18 21:22:27 来源: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消息,据8月18日央视新闻,记者18日大通县融媒体中心获悉,从8月17日22时25分,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瞬间强降雨,引发山洪,造成泥石流,致使河流改道,2个乡镇6个村1517户6245人受灾。经过进一步搜救核实,截至18日12时,已造成16人死亡,36人失联。目前,当地已成立前方指挥部,投入2000余人到抢险救灾工作中。

极目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近期青海省已发生多起强降雨。相关研究报告也表明,我国西北地区正在变暖变湿,降水增多,全球变暖驱动水循环加剧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当地村民:40多岁了第一次见这么大雨

据报道,山洪发生在大通县青山乡,青山村受影响严重。

大通县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说,山洪事发村庄位置偏僻,并非旅游景点。“我们这边村庄多数位于山间,滑坡等灾害并不少见。”上述工作人员称,“往年在这个季节,山洪等自然灾害也有出现过,但情况没这么严重,今年的雨下得特别大。”

一位村民说,头天晚上,当地下起大雨,下了很长时间,她今年40多岁,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大的雨,“应该是山上的雨流到河道,河水上涨,引发山洪。”

青海大通县山洪灾害 (来源:人民日报)

8月17日下午5时19分,青海省水利厅与青海省气象局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其中提到,受降雨影响,预计8月17日20时至8月18日20时,包括大通县在内的部分地区发生山洪灾害的可能性较大(黄色预警)。

17日下午6时13分,大通县水利局与气象局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受降雨影响,预计17日20时至18日20时,大通地区发生山洪灾害的可能性较大(黄色预警),请上述地区加强防范,注意做好实时监测、防汛预警和转移避险等防范工作。

青海近期发生多起强降雨

据8月6日西宁晚报,8月3日晚至8月4日白天,西宁迎来今年最强降水,过程期间西宁市及三县区台累计发布预警信号24期。期间,湟源和平乡白水村降水107.1毫米,最大小时雨强45.4毫米每小时,是该市1959年建气象站以来降水总量第二名。

另据媒体报道,8月13日,青海海东化隆县暴雨引发洪水,一汽修厂许多车辆被洪水冲走。海东市应急管理部工作人员表示,13日当地连续暴雨,引发了山洪导致汽车被冲跑,目前,市里主要领导也已经赶到化隆县现场处置灾情。

据中新网西宁8月14日电,记者14日从青海省气象局获悉,13日至14日,青海省东部地区出现暴雨,局地出现大暴雨,降水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是今年入汛以来最强的一次降水天气过程。

气象监测资料显示,8月13日上午8时至14日上午8时,青海全省有70个测站降水量超过50毫米,降水中心在乐都寿乐镇新堡子村,降水量为104.8毫米。城镇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化隆,为85.6毫米;化隆、湟中、循化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西北正在变暖变湿,降水增多

据《青海日报》2019年9月20日报道,中科院等机构的研究显示,降水增多在西北的中西部地区尤为显著,如新疆大部、祁连山区、河西走廊及青藏高原。此外,冰川融水量增加、河流径流量增加、湖泊水位上升等现象,也在西北大部出现。

中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全球变暖驱动水循环加剧,可能是西北气候暖湿化的根本原因。

西北正在变暖变湿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摄)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表示:对于西北而言,水汽主要来自阿拉伯海和印度洋。随着北极变暖,来自北冰洋的水汽也在增加。在气流作用下,三个地方的水汽集中到西北,水汽输送加强,西北降水增多。

据环球网2019年11月13日报道,多名专家强调,过去30多年,西北地区(主要是西北地区西部)气候显著变暖,同时降水量增大、许多河流出山口径流量增加、大部分湖泊水位上升,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气候变化,属于一个比较复杂的科学性问题,还有不少未解之谜。

“现在,西北地区西部降水增加趋势持续了30多年,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降水趋势增加期,也超过了计算基准气候态的30年气候期限,所以西北地区西部降水增加趋势基本可以肯定了。”甘肃省气象局总工程师张强说。

“但是,对这一趋势也要科学看待。”张强指出,不应过分夸大西北地区降水量增加趋势对气候状态的改变程度。目前西北地区西部降水量平均每10年增加约10毫米,30多年累计增加不超过35毫米,当前降水量还没有超过上世纪初的水平。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只是最近10多年有一定的波动增加趋势,此前一直都是持续减少。

2021年青海气象灾害损失较上年偏重

2022年7月6日央广网消息,青海省水利厅发布的《2021年青海省水资源公报》显示,在水资源量方面,202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356.2毫米,折合水量2481.6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多12.6%,属偏丰水年。全省自产地表水资源量824.44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多31.4%。

据2022年6月13日《中国气象报》报道,6月2日,青海省气候中心发布《2021年黄河青海流域气候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黄河青海流域平均气温为3.4℃,较常年偏高0.6℃,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三高。四季气温均偏高,夏季偏高最为明显。黄河青海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为455.6毫米,较常年偏多3.3%。

2022年1月25日,青海省气象台发布2021年全省十大气候事件。报告指出,2021年7月24日至7月27日,全省出现影响范围广、极端性强的降水天气,14站达到大雨及以上量级,降水中心在尖扎昂拉乡,降水总量为104.2毫米。化隆、都兰、乌兰日降水量突破历史同期极值,湟中、祁连、同仁接近历史同期极值。另外,盛夏高温日数为近四年最多,汛期雷电和冰雹天气多发。

根据青海省气象科研所发布的《2021年农业气象监测评估公报》,2021年,青海省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有冰雹、暴雨洪涝2类,总计38起,灾害损失较上年偏重。

暖湿化趋势的持续,气候极端化会加剧

2020年1月17日,《中国气象报》发表甘肃省气象局总工程师、二级研究员张强的文章《科学看待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现象》,文章指出,应辩证看待气候暖湿化趋势利弊,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抓住西北暖湿化带来的机遇,一方面应对防灾减灾挑战。

张强认为,目前的变湿趋势只是量的变化,不足以改变基本气候状态。由于西北地区西部气候变暖十分显著,而且变暖程度还在不断加速,这会引起该地区无效蒸发明显增加,降水增加的相当部分变湿效应会被无效蒸发增加所抵消。

相关报道截图 (来源:中国气象局网站)

就不利的方面而言:随着西北地区西部暖湿化趋势的持续,气候极端化会加剧,各类气象灾害会普遍增加,天气气候的无常性和突发性会更显著;降水将更加集中,暴雨日数和无雨日数可能均会增加,会出现旱涝灾害并发和并增的局面,也容易出现旱涝急转。

“目前来看,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对当地而言是利弊兼有,但从长期发展来看,风险会越来越高。”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研究员毛炜峄说。

从避害的角度来看:要树立多灾种并防意识,加紧加强综合减灾防灾能力建设,抗旱和防汛两手都要抓;针对气候波动和不确定性较大的特点,加强对气象灾害的风险防控。

原标题:罕见洪水袭西宁已致16死36失联,研报显示:全球变暖或致西北降水增多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家居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网络暴力
获取验证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