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经纬 > 正文
猴痘是否会传入中国并造成流行?吴尊友发文详解
2022-07-25 18:45:29 来源:@吴尊友ChinaCDC

7月25日下午,@吴尊友ChinaCDC 发布消息,7月23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宣布,猴痘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这是世卫组织向全球发出的最高等级的公共卫生警报。世卫组织把猴痘疫情放在与新冠疫情相同等级的警报级别,彰显了世卫组织对猴痘疫情的后续发展趋势及可能造成的健康和社会影响给予了高度重视;同时,世卫组织也希望这一警报,能够促进各成员国对于猴痘疫情的重视,并着手准备应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猴痘疫情。

1. 世卫确定猴痘为PHEIC的考虑

猴痘原先主要在西非和中非的部分国家流行。属于地方性流行的传染病。全球其他地区,除非有非洲旅行史,今年以前几乎未报告过猴痘病例。

今年5月初,英国首先报告出现猴痘确诊病例,而且病例未去过猴痘流行的非洲国家。随后,一些欧美国家相继报告猴痘病例,而且,相当比例的病例,也都无非洲疫区旅行历史。这些现象说明,在多个“非流行国家”出现与疾病流行地区没有直接旅行联系的猴痘病例,属非正常现象。

6月23日下午,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召开专家会议,评估在全球多地暴发猴痘疫情的风险。当时已报告病例的国家和地区为47个,病例数约为3040例,且局限在有限的地区、有限的人群。委员会最终达成共识,猴痘疫情暂未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月21日下午,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再次召开专家会议,讨论猴痘疫情。此时,已有75个国家和地区向世卫组织报告了超过1.6万例病例,包括5例死亡病例。虽然委员会未达成共识,考虑到疫情传播地域扩展,病例数急增,覆盖人群也更加广泛,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23日的记者会上仍决定宣布,猴痘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 猴痘是怎么传播的?

造成猴痘传播的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

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飞沫传播尚待进一步证实,但不会通过气溶胶传播。

猴痘历史上并不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但欧美国家报告病例中,约95%的病例经由性行为感染猴痘,其中,男男性接触者的猴痘感染风险最高。

儿童病例所有增加。儿童确诊感染猴痘病毒,意味着任何人都可能因皮肤间密切接触而感染猴痘病毒。就儿童而言,感染猴痘病毒可能经由搂抱等亲密接触的行为,以及共用毛巾、被褥、杯子和餐具等物品传播。

3. 猴痘的严重性

猴痘的潜伏期为5-21天,多为6-13天。人感染猴痘的初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等,之后可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在此次疫情中,一些病例的发病情况与以往不同,其皮疹病变局限于生殖器、会阴、肛周或口周区域,通常不会进一步扩散,且之后出现与病变相关的淋巴结病、发热、疼痛等症状。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可出现死亡。

一项历史数据综合分析显示,猴痘的病死率约为8.7%,其中,中非的猴痘病死率为10.6%(95% CI: 8.4%– 13.3%),西非的猴痘病死率3.6% (95% CI: 1.7%– 6.8%)。造成中、西部非洲猴痘病死率差异的原因仍然不清楚。

2022年报告猴痘病例的病死率约为0.03%,且报告5例死亡病例均在非洲。目前观察的低病死率,是因为流行的病毒毒株不同,还是欧美国家人群身体素质好,还是医疗服务给予及时治疗,尚待进一步研究。

4. 猴痘会传入中国并造成流行吗?

6月24日,中国台湾报告了猴痘确诊病例,这也是本次疫情中,输入中国的首例猴痘病例。

目前,暂无在内地、香港和澳门发现猴痘病例报告。

从这次猴痘在欧美国家波及的人群和传播方式来看,猴痘传入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大陆最早受到猴痘疫情袭击的极有可能会是男男性行为人群,然后,向其他人群扩散。由于传播方式限制,其传播速度、波及的人群范围,远远不会像新冠流行那样。换句话说,猴痘疫情不会在我国造成大规模流行。

5. 猴痘预防措施

人群普遍易感,即不分男女老少,都有可能感染。

预防猴痘,一要避免与感染的动物接触,二要尽可能不要同感染的人直接接触。根据这次猴痘疫情的主要传播方式,避免与可能来自疫区的人发生亲密接触,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是否重复感染?目前,有1例病例报告曾经感染过猴痘病毒后,又再次出现感染。感染猴痘病毒后产生的免疫保护效果能维持多久,目前仍然不清楚。

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既往在非洲猴痘流行区的研究显示,天花疫苗对于猴痘的预防效果约在85%。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网络暴力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